题名

著作權與台灣影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著作權法、影視產業與市場控制史

并列篇名

A Political-Economic Analysis of Copyrights in the Audio-Visual Industry in Taiwan: A History of Copyright Law, the Audio-Visual Industry, and Market Control

DOI

10.30386/MCR.201204_(111).0004

作者

王維菁(Wei-Ching Wang)

关键词

市場控制 ; 市場整合 ; 利潤重分配 ; 著作權 ; 影視產業 ; 獨佔 ; Audio-visual industry ; copyright ; market control ; market integration ; monopoly ; profit redistribution

期刊名称

新聞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11期(2012 / 04 / 01)

页次

129 - 1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文化資訊商品的特質之一即其公共財性質難以排除他人之使用,因此著作權法制被創造,並用以保障著作權所有者得以獲取其產品之市場獨佔利益。但隨著著作權法制牽涉的商業利益越來越廣,其也逐漸成為控制產業、市場、影響市場競爭、並進行水平與垂直整合之手段。本論文以跨時性之歷史分析,探討台灣影視著作權法制化後相關影視下游產業,包括錄影帶出租業、MTV視聽業、影碟租售業與有線電視產業,其版權化後產業市場秩序之改變,以及版權化如何改變上下游,甚至國內外影視產業間市場利潤之重分配,以檢視著作權對影視產業市場的真實作用與意義。

英文摘要

A characteristic of cultural commodities is the difficulty to avoid ”free-riders”. Copyright laws are enacted to ensure that copyright owners are the only people who receive profits from the cultural commodities they create.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nglomerations, copyrights have generally become one way to control the market, even in overseas markets. Moreover, copyright law contributes to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audio-visual industry in Taiwan, including the videotape rental industry, video disc rental industry, MTVs, and cable TV, to demonstrate how copyrights have become a means of interfering with the competition and are, therefore, used as a tool by content producers and middle agents to control and integrate the distribution markets to increase profit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張時健(2010)。美國影視產業的聚合性質—藉電視法案 Finsyn 與 PTAR 立廢的政治經濟脈絡理解之。新聞學研究,102,327-364。
    連結:
  2. 曾國峰(2010)。有線電視不同付費機制對頻道產製與消費的影響。中華傳播學刊,16,216-252。
    連結:
  3. 曾國峰(2009)。有線電視系統經營區擴大是否增加跨區競爭的可能?。廣播與電視,30,99-135。
    連結:
  4. 石先登(1994 年 9 月 6 日)。〈雖然受到公平會注意,北縣有線電視聯合抵制停播部分頻道業〉,《工商時報》。取自http://kmw.ctgin.com/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A6%B3%BDu%B9q%B5%F8&src=A&date=19940906&file=N0226.001&dir=A&area=tw&frompage=se
  5. 柯力心(2006 年 2 月 8 日)。〈高市影音公會抗議得利壟斷〉,《自由時報》,C2 版。
  6. 曹競元(1994 年 3 月 25 日)。〈衛視「電影台」5 月 1 日鎖碼播出估計年權利金台幣 一億六千萬業界震驚〉,《中國時報》,第 22 版。
  7. 簡旭伶(2010 年 6 月 17 日)。〈頻道與系統台大戰,演不完的續集〉。上網日期: 2010 年 6 月 20 日, 取自: http://blog.roodo.com/scstw/archives/12686027.html
  8. 王保憲(1992 年 5 月 29 日)。〈第四台若付費—將准許播放錄影帶〉,《聯合報》,第 22 版。
  9. 王介中(1993 年 7 月 17 日)。〈看準有線電視市場 美人來囉 億通公司將與ESPN 簽約HBO 仍在洽談 福斯 亞洲區主管人在台北〉,《民生報》,第 10 版。
  10. 守寍寍(1999 年 4 月 21 日)。〈百視達宣佈在台開放加盟〉,《聯合報》,第24版。
  11. 陳明宗(1996 年 10 月 18 日)。〈全威與百視達簽合資協議 各出資 50% 在台成立亞洲零售開發公司〉,《工商時報》,第 30 版。
  12. 喻靖媛(1996 年 9 月 12 日)。〈HBO 證實與年代關係破裂 逮士尼權利金高漲博新是否續代理 月底敲定〉,《工商時報》,第 29 版。
  13. 王介中(1993 年 7 月 28 日)。〈西方媒體巨人 看上亞洲天空 台港大陸廣大華人市場誘人 梅鐸買下 “和記衛星” 63.6% 股權 與亞衛結盟〉,《民生報》,第 10 版。
  14. 林浚南、陳宗仁(1992 年 6 月 12 日)。〈著權法今生效 視聽業陣痛〉,《聯合晚報》,第 03 版。
  15. 陳民峰(1997 年 3 月 25 日)。〈有錢買不到頻道 系統業者怒吼 立委促解決財團壟斷問題 新聞局應允跨部會處理〉,《民生報》,第 15 版。
  16. 陳寶旭(1992 年 6 月 8 日)。〈黃天從有話要說MTV 業者會不會成為中美談判的代罪羔羊?這個星期 就知道了〉,《中國時報》,第 22 版。
  17. 〈整頓有線電視市場 公平會發威 要求頻道商不能與新視波訂定代理權契約〉(1998 年 2 月 6 日)。《民生報》,第 15 版。
  18. 林維娟(1999 年1 月9 日)。〈去年錄影帶出租 由捕鼠器奪冠〉,《經濟日報》,第25 版
  19. 曹競元(1993 年 8 月 24 日)。〈不是「溢播」那麼簡單 NHK WOWOW 的觀眾要割愛了第四台未來一月合法登記後不能再播未經授權節目〉,《中國時報》,第 30 版。
  20. 曹競元(1996 年 12 月 2 日)。〈繼年代放棄HBO、木喬接手迪士尼後 超視開出一年權利金七百萬美元 高價 爭奪 ESPN〉,《中國時報》,第 22 版。
  21. 楊塵(1991 年 8 月 26 日)。〈美國八大遲不授權MTV 業乾著急 錢櫃涉違反著作權法被判刑 業者爭取合法經營處處碰壁〉,《經濟日報》,第 03 版。
  22. 鄭士榮(1993 年 1 月 9 日)。〈衛視收費 第四台要抗爭 周荃表示衛視應將廣告收入與第四台分享〉,《民生報》,第 10 版。
  23. 〈直擊影陪妹攻陷MTV〉(2009 年 7 月 13 日)。《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1年 2 月 27 日, 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780963/IssueID/20090713
  24. 陳寶旭(1992 年 4 月 24 日)。〈敏感時刻取締 MTV 這回玩真的美方 MPEAA 派大員來台,對我政府造成壓力傳下一波行動,將瞄準第四台侵權行為〉,《中國時報》,第 26 版。
  25. 周立芸(1993 年 4 月 27 日)。〈301 壓境 著作權法修正案生效 業者做法/影碟業陳情〉,《聯合報》,第 05 版。
  26. 王韻齡(1996 年 4 月 18 日)。〈違反公平法拒不改正 標緻公司被罰鍰 50 萬〉,《聯合報》,第 19 版。
  27. 喻靖媛(1996 年 10 月 16 日)。〈全威國際與美商百視達合資開跑 進軍亞太市場以台灣起起點〉,《工商時報》,第 31 版。
  28. 鄧邠(2000 年 10 月 12 日)。〈日 DVD 銷售量上月超越錄影帶〉,《經濟日報》,第 30 版。
  29. 夏淑賢(1998 年 1 月 22 日)。〈有線電視 系統業獨家代理頻道 違法 公平會決議將使系統業頻道業重建遊戲規則〉,《經濟日報》,第 34 版。
  30. 黃瑞瑩(1996 年 3 月 6 日)。〈標緻違反公平法 將被罰款 限制下游加盟錄影帶出租店活動 未在限期內改正〉,《工商時報》,第 30 版。
  31. 林政鋒(2006 年 1 月 27 日)。〈影音通路 抗議得利發片短缺〉,《經濟日報》,C4 版。
  32. 李盛雯(2006 年 2 月 7 日a)。〈中環集團打造跨國影音霸業拍電影、投資戲院、取得影片代理權及通路 整合上中下游 縱橫市場〉,《經濟日報》,A10版。
  33. 喻靖媛(1996 年 12 月 24 日)。〈有線電視頻道業者紛採套裝販售〉,《工商時報》。取自http://kmw.ctgin.com/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C0W%B9D&src=A&date=19961224&file=N0180.001&dir=A&area=tw&frompage=se
  34. 鄭士榮(1992 年 5 月 26 日)。〈美國出面干涉!日本衛星電視 加緊鎖碼 我國接收觀賞 今後難矣〉,《民生報》,第 01 版。
  35. 袁延壽、石先登(1994 年 12 月 23 日)。〈針對有線電視節目軟體供應商有聯合抬高節目供應價的趨勢〉, 《工商時報》。取自:http://kmw.ctgin.com/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C1%CA%A4%F9%C1p%B7%F9&src=A&date=19941223&file=N0216.001&dir=A&area=tw&frompage=se
  36. 張文輝(1998 年 1 月 4 日)。〈另類呼聲 本土頻道業者 不滿保外措施 指外來頻道不應受到特殊保護〉,《聯合報》,第 05 版。
  37. 蕭秀玲(1997 年 3 月 20 日)。〈百視達,揮軍錄影帶市場 天母第一據點下月開幕計畫五年內拓點三百八十五家〉,《聯合報》,第 38 版。
  38. 百視達家庭娛樂網(無日期)。上網日期:2011 年 2 月 27 日,取自:http://www.blockbuster.com.tw/index.html
  39. 張海琳(1996 年 4 月 18 日)。〈定型化加盟契約不合理 標緻錄影公司違公司法〉,《經濟日報》,第 19 版。
  40. 曹競元(1993 年 6 月 4 日)。〈重大的一步 為有線打開無限窗口和信取得 CNN 台灣代理權〉,《中國時報》,第 38 版。
  41. 林進修(1988 年 5 月 11 日)。〈MTV 正名 不再半遮面 修正草案公布 新法導入正軌〉,《聯合晚報》,第 11 版。
  42. 〈百視達開放加盟招募夥伴〉(1999 年 5 月 12 日)。《經濟日報》,第 34 版。
  43. 曹競元(1995 年 10 月31 日)。〈代理衛視的木喬要求與有線業者授權簽約簽約後收視費將調漲二倍到四倍不等明天起 衛視暫時從第四台消失〉,《中國時報》,第 22 版。
  44. 蘇詠智(2006 年 2 月 8 日)。〈出租商堵門口 得利近日回覆 鎖片風波 得利聲明未獨厚任何業者 出租商暫緩興訟〉,《聯合報》,A9 版。
  45. 林志雄(1993 年 3 月 12 日)。〈不滿遭嚴格取締 要求儘速通過有線電視法錄影帶業者今往AIT 及立院抗議陳情〉,《中國時報》,05 版。
  46. 張婉珍、林維絹(1998 年12 月 12 日)。〈協和國際多媒體 買下金獅影視 包括全部股權及旗下七家門市 原有會員保有應享權益〉,《經濟日報》,第 4 版。
  47. 喻靖媛(1996 年 12 月 10 日)。〈超視不滿 本週提出控訴 本喬出高價 標得 ESPN 頻道代理權〉,《工商時報》,第 31 版。
  48. 張玉文(1995 年 8 月 15 日)。〈進口著作權物價格調查:進口影片價格大幅上揚是否轉嫁收視戶待觀察〉,《聯合報》,第 18 版。
  49. 曹競元(1993 年 9 月 29 日)。〈TVBS 來了! 邵逸夫、郭孔輔、邱復生在台主持衛星傳送儀式無線衛星台開播 每天供應 12 小時本土化華語節目估計約 120 萬至 140 萬戶可以收看〉,《中國時報》,第 30 版。
  50. 陳春霖(1997 年 8 月 27 日)。〈外商影帶連鎖系統 加緊攻台 港商金獅每月增三門市 視聽讀賣年底增至八家 荷商百視達擬挹注五十億元展店〉,《工商時報》,第 34 版。
  51. (1998)。聯賣頻道違反公平法 和威、木喬移送法辦。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1998(8月),21。
  52. 王慰祖(2001 年 5 月 30 日)。〈影片發行通路商簽約金制度 大型連鎖店受惠傳統錄影帶出租店生計受影響〉,《經濟日報》,第47 版。
  53. 潘罡(1993 年 10 月 8 日)。〈美商華納公司宣布 台灣錄影帶市場制度起革命:單支援權 打破簽約制!一次買斷〉,《聯合報》,第 22 版。
  54. 彭淑芬(1996 年 1 月 26 日)。〈頻道和系統整合統購統賣公平會注意〉,《工商時報》。取自http://kmw.ctgin.com/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C0W%B9D&src=A&date=19960126&file=N0220.001&dir=A&area=tw&frompage=se
  55. 〈衛視電影頻道按鈕開播 兩億美元〉(1994 年 4 月 20 日)。《聯合報》,第22版。
  56. 〈政院通過廣電法修正案 錄影帶播映業納入管理〉(1988 年 4 月 22 日)。《中國時報》,第 7 版。
  57. 著作權法(民國 99 年 2 月 10 日)。
  58. 盧悅珠(1991 年 10 月 18 日)。〈昨慶開播 衛視中文台擴展影響力 不惜先「免費招待」台灣觀眾 將視法令開放與廣告商支持意願,年底可望全面推動在台業務〉,《中國時報》,第 26 版。
  59. 彭淑芬(1996 年 8 月 14 日)。〈年代國際宣布放棄HBO 明年代理權〉,《工商時報》。取自http://kmw.ctgin.com/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HBO&src=A&date=19960814&file=N0201.001&dir=A&area=tw&frompage=se
  60. 王介中(1993 年 8 月 29 日)。〈衛星頻道“台灣衛星聯盟"10 月開播 五個頻道對準台灣及美西 下月15 日起試播〉,《民生報》,第 12 版。
  61. 吳秉鍇(1996 年 12 月 6 日)。〈有線電視節目商大幅調漲頻道費用,系統業者叫苦連天〉,《工商時報》。取自http://kmw.ctgin.com/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A6%B3%BDu%B9q%B5%F8&src=A&date=19961206&file=N0255.001&dir=A&area=tw&frompage=se
  62. 林安寧(1996 年 6 月 13 日)。〈標緻錄影帶提供「單支授權」〉,《中國時報》,第 22 版。
  63. 得利影視娛樂網(無日期)。上網日期:2011 年 2 月 27 日,取自:http://www.deltamac.com.tw/
  64. 田媛(1998 年 12 月 16 日)。〈巨圖 DVD 出租業務明年開始〉,《工商時報》。取自http://kmw.ctgin.com/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A5%DF%AC%A3&src=A&date=19981216&file=N0124.001&dir=A&area=tw&frompage=se
  65. 李盛雯(2006 年 2 月 7 日b)。〈配片出問題 租片業者赴得利抗議〉,《經濟日報》,A 10 版。
  66. 郎亞玲(1996 年 1 月 28 日)。〈漲風吹 60 萬台第 4 台訂戶 過年可能看不到 TVBS〉《聯合晚報》,第 03 版。
  67. 曹競元(1994 年 4 月 27 日)。〈抵制衛視 再加一招 30 日停播中文台次日再繼續拒播電影台〉,《中國時報》,第 22 版。
  68. 鄭士榮(1992 年 9 月 25 日)。〈不讓 BBC 專美於前 CNN 考慮年底登“台"〉,《民生報》,第 12 版。
  69. 陳寶旭(1992 年 5 月 29 日)。〈台北影帶 A 拷商聯誼會楊增威願提供一年節目,第四台表示購買誠意第四台將可買到節目合法播映權了〉,《中國時報》,第 38 版
  70. 王保憲(1992 年 6 月 26 日)。〈與第四台簽約 出租店 強烈反彈 標緻認為情勢使然只是時間早晚罷了〉,《聯合報》,第 22 版。
  71. 張婉珍(2000 年 10 月 28 日)。〈百視達 9 月份統計DVD、VCD 出租率超越錄影帶〉,《經濟日報》,第 25 版。
  72. 郭錦萍(2002 年 9 月 2 日)。〈ADSL 傳送隨選視訊 政策逆轉〉,《聯合報》,第 1 版。
  73. 陳民峰(1997 年 7 月 12 日)。〈台中 HBO 被斷訊 政府下令限期改善 首度引消保法決議長宏未顧及消費者權益〉,《民生報》,第 12 版。
  74. 張甄薇(1997 年 7 月 3 日)。〈進口著作權物 今年便宜了 電腦軟體等價格下跌電視遊樂器卡帶等上漲〉,《聯合報》,19 版。
  75. 曹競元(1992 年 7 月 7 日)。〈錄影帶出租代表陳情新聞局答應邀片商協商〉,《中國時報》,第 22 版。
  76. 曹競元(1998 年 10 月 8 日)。〈東森、和信明年預計購下 51 個頻道 HBO、CINEMAX 均未上榜 至少 30 個頻道將被擠出有線市場〉,《中國時報》,第 26 版。
  77. 盧悅珠(1992 年 3 月 2 日)。〈報復的腳步正逼近美國「綜藝周刊」報導觸目驚心:我國第四台是盜錄者的野餐〉,《中國時報》,第 26 版。
  78. Bettig, R. V.(1996).Copyright cultur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Boulder, CO:Westview Press.
  79. Edelman, B.,Kingdom, E.(Trans.)(1979).Ownership of the image: Elements for a marxist theory of law.London, UK:Routledge & Kegan Paul.
  80. Latman, A.,Gorman, R. A.(1981).Copyright for the eighties: Cases and materials.Charlottesville VA:the Michie Company Law publishers.
  81. Litman, B. R.(1998).The motion picture mega-industry.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82. Sherman, B.(Ed.),Strowel, A.(Ed.)(1994).Of authors and origins: Essays on copyright law.Oxford, UK:Clarendon Press.
  83. Stewart, S. M.(1989).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London, UK:Butterworth & Co Ltd.Winseck, D..
  84. Waterman, D.(1997).Contradiction in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9(2),219-245.
  85. Waterman, D.(2004).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audio-visual copyright enforcement.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86. 王玫玲(1998)。三合一效力發威頻道市場大地震。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1998(11月),24-27。
  87. 王藹芸(1993)。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
  88. 池宗憲(1982)。台灣社會的新流行:錄影帶的戰爭。聯合月刊,17,23-31。
  89. 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處(1988)。,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90. 李達義(2000)。好萊塢、電影、夢工場。台北:揚智。
  91. 范寶厚(1991)。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92. 莊慧秋(1987)。不夜的MTV。張老師月刊,119,16-24。
  93. 陳志勳(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
  94. 陳宜君譯、Vaidhynathan, S.(2003)。著作權保護了誰?。台北:商周出版。
  95. 陳美珍(1988)。MTV 該繳什麼稅?。實用稅務,157,14-19。
  96. 陳振富(1988)。我國著作權政策下錄影節目帶著作的迷思。台北:台北市錄影節目帶商業同業公會。
  97. 游醒人(1998)。和信、東森、木喬三合一,頻道市場出現大整合。衛星與有線電視,10(10),37。
  98. 菌蚯(1999)。光碟影音租、售雙管齊下,出租連鎖四小天王。影音光碟雜誌,34-38。
  99. 賀德芬(1994)。文化創新與商業契機—著作權法論文集,台北:
  100. 馮建三(1992)。再思考「傳播帝國主義再思考」。當代,78,98-121。
  101. 馮建三(1998)。大媒體Ⅰ—媒體工業與媒體工人。台北:元尊文化。
  102. 黃西玲(1997)。從台灣看美國媒體併購經驗:近五年併購個案及相關法令之分析與探討。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103. 葉玲吟(1997)。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
  104. 管中祥(1997)。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105. 劉靜怡譯(2008)。誰綁架了文化創意。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106. 劉靜怡譯、Lawrence, L.(2008)。誰綁架了文化創意。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107. 蔡明誠(2007)。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計畫期末報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計畫期末報告,台北:台灣大學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108. 鄭中人(1996)。著作權法的經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15,24-31。
  109. 蕭振寰(1991)。談判的理論與實務-中美著作權系列談判個案研析。台北:經濟部國貿局。
  110. 蕭雄淋(1991)。著作權法漫談一。台北:三民書局。
  111. 蕭雄淋(1994)。著作權法漫談三。台北:三民書局。
  112. 蕭雄淋(1989)。中美著作權談判專輯。台北:三民書局。
  113. 蕭雄淋(1988)。中美著作權談判專輯。台北:三民書局。
  114. 賴文智、王文君(2007)。數位時代的著作權法制思考。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3(1),30-38。
  115. 鍾起惠(1995)。從新傳播科技本土化衍化歷程看研究論述的知識生產意涵:以錄放影機、有線電視與衛星為例。廣播與電視,2(2),75-108。
  116. 鍾瑞昌(2005)。有線電視費率審議與分組收費對產業影響。有線暨衛星廣播電視產業營運議題研究會
  117. 魏玓譯、Wasko, J.(1999)。超越大銀幕:資訊時代的好萊塢=Hollywood in information age。台北:遠流。
  118. 羅昌發(1998)。貿易關係之法律問題。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2017)。中國大陸視頻網站節目自製現況與市場特性之研究。傳播管理學刊,18(1),1-26。
  2. (2024)。從無價到有價:台灣戰後的著作權觀念與實踐(1949~1964)。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62(1),23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