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多元報刊群落不均衡生長-南京國民政府前十年的報刊生長狀態考

并列篇名

Uneven Growth of Newspaper Publishing Companies-Examining Newspaper Growth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DOI

10.30386/MCR.201401_(118).0004

作者

吳廷俊(Ting-Jun Wu);沈靜(Jing Shen)

关键词

生態位 ; 南京國民政府 ; 報刊 ;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 newspapers ; niche

期刊名称

新聞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18期(2014 / 01 / 01)

页次

131 - 1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南京國民政府是一個弱勢集權專制政府。在這個弱勢的集權專制政府下,雖然執政黨的黨媒在資源獲取上佔有絕對優先權,但是民營報刊還有相當的生長空間。因此,報刊生長和發展呈現多元狀態;干政這一重要的報刊功能尚能發揮,顯示出中國書生辦報的精彩;報紙和報人能夠通過艱苦的鬥爭爭取到幾分新聞自由,為新聞界平添幾分活力。

英文摘要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was an autocratic government. Unlike other powerful totalitarian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it was a weak centralized governm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such a vulnerable regime, the newspaper publishing companies belonging to the ruling party received absolute priority in resource acquisition; for example, these companies were granted generous subsidy funds, the right to interview government personnel, and advertising resources. However, the private and commercial newspapers still had considerable space for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newspapers varied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Newspapers could intervene in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s and affect policies; this function was effective during the first ten years, which demonstrates the brilliance of scholar-run newspapers. Newspapers and journalists obtained some press freedom by engaging in difficult battles against the authorities; they employed various approaches to resist government censorship, and some people even sacrificed their lives. All of these factors vitalized journalism.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論保障政治自由之亟務〉(1932 年 4 月 30 日)。《大公報》,第 2 版。
  2. 〈言論自由與立言之態度〉(1930 年 7 月 24 日)。《大公報》,第 2 版。
  3. 張季鸞(1929 年 12 月 29 日)。〈國府當局開放言論之表示〉,《大公報》,第 2版。
  4. 張季鸞(1930 年 4 月 26 日)。〈對於言論自由之初步認識〉,《大公報》,第 2版。
  5. 〈報紙如何可以為民眾說話〉(1930 年 7 月 15 日)。《大公報》,第 2 版。
  6. 吳保豐(1937)。〈十年來的中國廣播事業〉,中國文化建設協會(編),《十年來的中國》,頁 683-732。上海:商務印書館。
  7. 陳之邁(1935)。〈憲政問題與黨政改革〉,《獨立評論》,175: 2-6。
  8. 〈言論自由之真義〉(1931 年 12 月 13 日)。《申報》,第 10 版。
  9. 湯耀國(2006 年 6 月 28 日)。〈近代民營報紙的發行策略〉,《中華新聞報》,F03 版。
  10. 胡適(1932)。〈獨立評論《引言》〉,《獨立評論》,1: 2。
  11. 〈剿匪要義〉(1932 年 6 月 19 日)。《大公報》,第 2 版。
  12. 〈《大公報》並轉全國各報館〉(1929 年 11 月 29 日)。《大公報》,第 2 版。
  13. 胡適(1932)。〈中國政治的出路〉,《獨立評論》,17: 2-6。
  14. 張季鸞(1937 年 2 月 18 日)。〈論言論自由〉,《大公報》,第 2 版。
  15. 刁蘇彬(2007)。新記《大公報》時期的經營分析。安徽文學,2007(6),199-200。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1979)。胡適來往書信選。北京:中華書局。
  17. 方漢奇編(1996)。中國新聞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8. 王奇生(2010)。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 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北京:華文。
  19. 王奇生(1999)。派系、代際衝突與體制內的自省─以 1944 至 1947年國民黨黨政革新運動為視點。『1949 年的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北京:
  20. 王奇生(2003)。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 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
  21. 王奇生(2009)。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 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
  22. 王奇生(2003)。清黨以後國民黨的組織蛻變。近代史研究,2003(5),38-82。
  23. 王奇生(2000)。黨政關係:國民黨黨治在地方層級的運作(1927-2937)。第二屆近代中國與世界學術討論會,中國北京:
  24. 王海洲(2008)。合法性的爭奪─政治記憶的多重刻寫。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5. 田斌(2004)。張季鸞與蔣介石的恩怨。炎黃春秋,2004(4),73-75。
  26. 吳廷俊(2002)。新記大公報史稿。武漢:武漢出版社。
  27. 吳廷俊(2013)。考問新聞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8. 吳廷俊(2008)。中國新聞史新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9. 吳廷俊(1994)。新記大公報史稿。武漢:武漢出版社。
  30. 吳麟(2010)。常識與洞見─胡適言論自由思想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31. 李金銓(2011)。民國時期的報人情懷與國家想像。二十一世紀,8,52-63。
  32. 李金銓編(2008)。文人論證:知識份子與報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3. 李霞(2006)。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新聞法制及其影響。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6(3),118-119。
  34. 俞可平(2012)。增量民主與政治改革。財經,2012(15),1-3。
  35. 威廉‧裏沃斯、高鋼譯(1986)。怎樣衡量新聞自由的程度。國際新聞界,1986(2),37-42。
  36. 秦孝儀編(1983)。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37. 張太原(2006)。〈獨立評論〉與 20 世紀 30 年代的政治思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8. 張其昀編(1984)。先「總統」蔣公全集。臺北: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39. 梁軍、肖瀟(2011)。史量才《申報》經營模式對當今報業的啟示。青年記者,2011(26),77-78。
  40. 許紀霖(2007)。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1. 陳陽(2007)。成舍我的「兩個效益」思想。新聞愛好者,2007(5),42-43。
  42. 陳漱渝(2011)。胡適與蔣介石:文化異同與思想糾葛。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1-28。
  43. 章清(2004)。「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復旦大學新聞系新聞史教研室(1986)。簡明中國新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5. 湯向東(2004)。國民黨黨員群體結構分析─以 1929 年為中心。江蘇社會科學,2004(1),125。
  46. 陽海洪、趙平喜(2009)。媒介生態學:中國新聞史研究的新路徑。新聞界,2009(2),68-70。
  47. 黃瑚(2007)。論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新聞大學,2007(1),44-50。
  48. 楊師群(2010)。黨治下的新聞報業─國民黨專制時期(1928-1937)新聞報業的考察。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0(5),142。
  49. 賈海洋、衛俊、嶽謙厚(2011)。《大公報》廣告及其特徵─以 1926-1937 年為例。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139-144。
  50. 趙麗華(2012)。民國官營體制與話語空間─《中央日報》副刊研究(1928-1949)。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51. 劉哲民(1992)。近現代出版新聞法規彙編。上海:學林。
  52. 蔡銘澤(1995)。大陸時期國民黨黨報管理體制的變化。新聞與傳播研究,1995(2),76-82。
  53. 蔡銘澤(1998)。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北京:團結出版社。
  54. 賴光臨(1981)。七十七年中國報業史。臺灣:中央日報社。
被引用次数
  1. 黃順星(2015)。民國報業的壟斷問題成舍我的思考與反省。新聞學研究,123,45-90。
  2. 章霈琳(2015)。性文化與期刊出版:以《玲瓏》(1931-37)為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5,11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