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牲畜到毛孩子:臺灣報紙動物再現的劃界敘事與情感化

并列篇名

From Beasts to Furry Children: Boundary-marking Narratives and Emotionalization in the Animal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ese Journalism

DOI

10.30386/MCR.201710_(133).0002

作者

王志弘(Chih-Hung Wang);高郁婷(Yu-Ting Kao);葉文琪(Wen-Chi Yeh)

关键词

動物再現 ; 敘事 ; 他者化 ; 擬人化 ; 情感化策略 ; animal representation ; narrative ; othering ; anthropomorphism ; emotional politics

期刊名称

新聞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33期(2017 / 10 / 01)

页次

43 - 8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動物議題在臺灣報紙中的再現,並以敘事的劃界效果和情感化策略等概念掌握歷年動物議題的敘事策略變化。作者梳理1950年至2014年止,主要報紙之動物相關詞彙與主題的變化,並挑選代表性報導從事敘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動物新聞的敘事方式逐漸轉向召喚複雜情感的策略,加以動物倫理議題在近年臺灣社會的開展,激發了情感化傳播方式對於公共議題的凝聚。但是,產業與防疫等動物議題的再現,仍然凸顯了安全勝於倫理,以及隨著動物類別不同而投以焦慮或同情等差異情感化傾向。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animal issues in Taiwanese newspaper.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boundary-making and emotional politics of the narratives, the authors aim to grasp the evolvement of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animal issues. The research mainly looks at local journalism from 1950 to 2014, in which the alteration of the use of words and topics related to animals are displayed, and selects reports representative of such vicissitudes as subjects of narrative analysi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the animal issues in newspapers gradually turned toward the invocation of more complicated emotions. Moreover, with the growing attention that Taiwanese society pays to animal issues, the emotionalized strategy of communication also stimulates the cohesion of public consensus on such issues. As substantiated by the industrial and epidemic domains of animal-related narratives, where the security of human society still surpasses the ethical care for animals, animals of discrete species provoke either anxiety or sympathy, thus manifesting a differentiated emotionalized tendency.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伊維德、郭劼(2014)。中國特色的動物史詩。中正漢學研究,24,1-20。
    連結:
  2. 吳宗憲、黃建皓(2012)。論道德政策所引起的民主治理危機—以臺南市民流浪動物政策態度為例。政策研究學報,12,92-134。
    連結:
  3. 林朝成(2015)。動物解放與護生行動:從關懷生命協會的角度來探討。玄奘佛學研究,23,175-195。
    連結:
  4. 洪士惠(2015)。動物敘事與中國崛起:姜戎《狼圖騰》和楊志軍《藏獒》裡的政治。清華中文學報,21,302-308。
    連結:
  5. 黃宗慧(2008)。劉克襄《野狗之丘》的動保意義初探:以德希達之動物觀為參照起點。中外文學,37(1),81-115。
    連結:
  6. 黃宗慧(2008)。劉克襄《野狗之丘》的動保意義初探:以德希達之動物觀為參照起點。中外文學,37(1),81-115。
    連結:
  7. 黃宗潔(2009)。劉克襄動物小說中的自然觀。東華漢學,10,285-324。
    連結:
  8. 黃惠萍(2016)。公民團體倡議策略與論述分析:以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反海豹油個案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6(2),243-283。
    連結:
  9. 劉瓊云(2014)。妖魔、動物、精怪:《醒世姻緣傳》中的記惡書寫。清華中文學報,11,103-157。
    連結:
  10. 〈省府仁及禽獸,保護有益動物,四十六種禁止狩獵〉(1967 年9 月14 日)。《中國時報》,第3 版。
  11. 〈印度貓獨戰雙蛇,逞英豪得勝回籠〉(1958 年4 月7 日)。《中國時報》,第04 版。
  12. 〈國今後臺省畜產工作重心〉(1960 年9 月9 日)《中央日報》,第3 版。
  13. 臺北市立動物園(2014)。〈歷史沿革〉,《臺北市立動物園》。取自http://www.zoo.gov.taipei/ct.asp?xItem=22160559&ctNode=52330&mp=104031。
  14. 〈去年牲畜產量,雞產榮列冠軍〉(1954 年7 月9 日)。《中央日報》,第4 版。
  15. 〈金門前線,鼠禍猖獗;陽明山與桃園,捐貓贈送前線〉(1955 年10 月22 日)。《聯合報》,第5 版。
  16. 梁玉芳(2006 年8 月4 日)。〈對動物不仁,對人類也會殘忍〉,《聯合報》,頁A19。
  17. 〈濫捕野生動物,罰!〉(1989 年2 月4 日),《聯合晚報》,第9 版。
  18. 〈動物園慰靈祭,昨在圓山舉行〉(1951 年7 月30 日)。《中央日報》,第4版。
  19. 彭宣雅(2014 年12 月29 日)。〈軟弱動保,還有多少阿河在悲鳴?〉,《聯合晚報》,頁A3。
  20. 〈人仗狗勢〉(1959 年7 月1 日)。《聯合報》,第4 版。
  21. 唐在揚(1997 年3 月24 日)。〈但是又何奈?殺豬畫面,殘忍傳真,反胃作嘔 記者不拍不行〉,《聯合晚報》,頁10。
  22. 〈民眾攜犬入山尋猛獸,警方擔憂〉(1985 年7 月7 日)。《中國時報》,第15版。
  23. 崔慈悌(1997 年3 月22 日)。〈二萬多頭豬感染發病,口蹄疫情持續擴大,撲殺不及〉,《中國時報》,頁2。
  24. 蔡福蔭(1991 年8 月7 日)。〈保護野生動物呼聲高〉,《中國時報》,頁1。
  25. 〈馬魔抵倫敦〉(1956 年3 月16 日)。《中國時報》,第1 版。
  26. 〈名犬貴重金相似〉(1959 年2 月6 日)《聯合報》,第5 版。
  27. 〈營養師兼家長,幫毛小孩找新家〉(2013 年4 月2 日)。《聯合報》,第B2版。
  28. 〈皇家馬戲團寄養獅虎違約被沒入,市立動物園添猛獸〉(1992 年1 月7 日)。《聯合報》,第15 版。
  29. 〈關渡水烏保護區環境遭嚴重破壞〉(1984 年11 月4 日)。《中央日報》,第8版。
  30. 邵冰如(2007 年4 月20 日)。〈杜絕虐殺豬隻〉,《聯合晚報》,頁18。
  31. 邵冰如(2007 年4 月19 日)。〈空中飛豬在哀嚎 7 成屠宰場不人道〉,《聯合晚報》,頁10。
  32. 〈毛小孩經濟〉(2014 年11 月30 日)。《聯合報》,第C4 版。
  33. 洪欣慈(2016 年1 月4 日)。〈雨中送別 大橘子一路好走〉,《聯合報》,頁A6。
  34. 曾懿晴(2008 年9 月10 日)。〈淡水街貓不見 愛貓人拒吃店家〉,《Upaper》,頁4。
  35. 陳麗婷(2016 年4 月28 日)。〈十年來僅1 人繳不出罰款入監數月…虐毛孩加重刑,42 萬人連署〉,《聯合晚報》,頁A11。
  36. 陳立儀(2007 年6 月3 日)。〈喵~我們是貓界人氣天王〉,《聯合報》,頁B23 。
  37. 陳珮琦(2014 年10 月26 日)。〈全臺首創:圖書館寵物日,說故事給毛小孩聽〉,《聯合晚報》,頁A4。
  38. 林育綾(2015 年12 月29 日)。〈溫州街親人橘貓被活活掐死,社區愛貓民眾團結揪嫌犯〉,《東森新聞雲》。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229/621185.htm。
  39. Goodwin, J.(Ed.),Jasper, J. M.(Ed.),Polletta, F.(Ed.)(2001).Passionate politics: Emo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Chicago, 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0. Livingstone, A. G.,Spears, R.,Manstead, A. S.,Bruder, M.,Shepherd, L.(2011).We feel, therefore we are: Emotion as a basis for self-categorization and social action.Emotion,11(4),754-767.
  41. Overing, J.(Ed.)(1985).Reason and Morality.London, UK:Tavistock Publications.
  42. Parkinson, B.,Manstead, A. S.(1993).Making sense of emotion in stories and social life.Cognition & Emotion,7(3-4),295-323.
  43. Peters, K.,Kashima, Y.(2007).From social talk to social action: Shaping the social triad with emotion shar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3(5),780-797.
  44. Richards, B.(2004).The emotional deficit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Political Communication,21,339-352.
  45. Shields, S. A.(2005).The politics of emotion in everyday life: 'Appropriate' emotion and claims on identity.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9(1),3-15.
  46. 王麗晶(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
  47. 李沛英(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48. 汪盈利(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49. 林本炫、李宗麟(2014)。「正確放生」論述的形成-臺灣戰後動物放生文化的歷史考察。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7,217-265。
  50. 范姜灴欽(2011)。臺灣客家與原住民「人變動物」故事比較研究。東華中國文學研究,9,201-220。
  51. 浦忠成(2009)。臺灣原住民族的動物故事。民間文學年刊,2,347-373。
  52. 陳鎰明、簡彩完(2015)。民眾為何喜歡養寵物。休閒保健期刊,14,27-37。
  53. 游婉婷、湯幸芬(2012)。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旅遊健康學刊,11(1),45-64。
  54. 黃宗潔(2008)。當代臺灣動物書寫中的動保意識。思想,8,71-106。
  55. 甯應斌(2007)。率獸食人—從動物愛到動物權。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8,345-359。
  56. 楊登凱(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57. 鄭麗榕(2014)。戰爭與動物: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臺灣史學報,68,77-112。
  58. 謝佩玲、高欣薇(2014)。影響臺灣狗寵物美容服務之因素探討。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2(1),25-43。
  59. 韓依婷、王志弘(2013)。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遊憩化觀視與自然化地景:動物倫理觀點的分析。休閒與社會研究,68,37-58。
被引用次数
  1. 紀慧君(2018)。從語料分析探究有機食物之媒體再現:三十年之意義與轉變。中華傳播學刊,34,20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