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時體制下的兩岸貿易(1941-1945)

并列篇名

Trad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under Wartime System (1941-1945)

DOI

10.7058/TAHJ.201009.0073

作者

許世融(Shih-Rong Hsu)

关键词

兩岸貿易 ; 圓域貿易圈 ; 戰時體制 ; The Big Circle Trade Area ; War-time System ; Trad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10 / 09 / 01)

页次

73 - 11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舊志關於臺閩貿易的記載曾提及,由於日本對中國全面侵略,使得全部商事乃隨戰火爆發而告斷絕,遂令後來學者誤認中日戰爭爆發後,兩岸貿易全面中斷。本文發現戰爭時期的兩岸貿易,雖有1937年下半期的短暫下挫,但從翌年起再度增加,1941年達到14,000萬圓的高峰,為1937年的三倍。 造成本時期兩岸貿易額大幅增加的原因,是日本在軍事侵略時,也在經濟上將日、臺與對岸中國同納入「圓域貿易圈」。為因應戰爭需求,1932年先整編關東州和滿洲國,形成「日滿集團」;1930年代末期再將中國本土各地陸續納入,形成「日滿中集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進一步擴大為「大東亞共榮圈」,於是臺灣與對岸貿易形同國內通商,大幅降低關稅的衝擊。但即使如此,兩岸貿易仍須受制於日本帝國本身的貿易統制策略。大致上,戰爭初期為避免對「圓域」過度輸出,阻礙外幣取得,導致入超過大,所以對圓域圈內貿易採取抑制手段;待「戰時體制」確立,對圓域圈內的貿易轉趨積極,遂使兩岸貿易以超乎前此的速度成長。

英文摘要

It is recorded in history that the trade links between Taiwan and Fujian had been broken since 1937 when the Japanese started to invade China. This concept has lead many scholars to believe that the trade across the Strait had come to a halt between 1937 and 1945. In this study, we discover that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had increased continually during the wartime period despite a brief setback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37. It actually started to rise in the following year and reached a total of 14,000 million Japanese yen in 1941, an amount three times of that of 1937. The trade increased largely due to the economic measures taken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during her military aggression to China. The Japanese had formed a big Trade Circle to include Japa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First in 1932 a trade link between Kwanto state and Manchuria was made, forming the Japan-Manchuria Trade Group. In the subsequent years of the 1930s, the link expanded to other parts of China, forming an even greater circle of trade area among Japan, China, and Manchuria. And after the breakout of the Pacific War, the circle widened to the Big Asia Circle.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became virtually an internal one, and tariff duties were greatly lowered. Even so, tra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were still largely restricted by the Japanese Empire's economic strategies. Generally speak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in order to avoid trade deficits, many restrictions were set up to limit overexporting to the Big Circle. But after the War Time System was set up, the trade within the Circle rapidly grew.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岸澤東一,〈貿易構成に觀る臺滿關係〉,《臺灣時報》,第236號(昭和14年7、8月),頁24-25。
  2. 「臺灣茶貿易に關し 滿洲國と假調印」,《臺灣時報》,第249號(昭和15年9月),頁188-189。
  3. 水津彌吉,〈東亞の經濟、臺灣の經濟〉,《臺灣時報》,第274號(昭和17年10月),頁48-55。
  4. 青木武司,〈事變下の臺灣貿易と產業〉,《臺灣時報》,第232號(昭和14年3月),頁28-41。
  5.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編,《臺灣貿易四十年表》。臺北:臺灣總督府財務局,昭和11年9月。
  6. 中島一郎(總督府財務局長),〈外國人取引取締規則公布に就て〉,《臺灣時報》,第261號(昭和16年9月),頁3-4。
  7. 水津彌吉,〈大東亞戰爭下の臺灣金融情勢—昭和十六年度下半期株主總會に於て〉,《臺灣時報》,第268號(昭和17年4月),頁32-36。
  8. 林益謙,〈轉換期臺灣の新出路〉,《臺灣時報》,第236號(昭和14年7月),頁2-16。
  9. 橫田道三,〈長期戰下の貿易問題と臺灣輸出貿易對策〉,《臺灣時報》,第226號(昭和13年9月),頁38。
  10. 藪下晴治(總督府外事部事務官),〈臺灣の戰時交易統制概要〉,《臺灣時報》,第294號(昭和19年7月),頁19-29。
  11. 「圓域交流物資統制に付き殖產局長談」,《臺灣時報》,第251號(昭和15年11月),頁175-176。
  12. 水津彌吉,〈本島內外の經濟情勢に就て〉,《臺灣時報》,第262號(昭和16年10月),頁16-23。
  13. 田中國一(殖產局商工課),〈最近の貿易統制の行き方に就て〉,收入於《臺灣經濟法令講座》,第三輯(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昭和16年),頁138-160。
  14. 中井省三,《日本戰時貿易政策と輸出入リンク制度論》。東京:千倉書房,昭和14年5版。
  15. 維摩居士,〈臺灣貿易會の諸課題〉,《臺灣時報》,第281號(昭和18年5月),頁40-45。
  16. 三浦弘一,〈臺滿經濟提攜の基調と方向〉,《臺灣時報》,第235號(昭和14年6月),頁30-39。
  17. 平尾彌五郎,《最近の貿易及貿易政策》。東京:一元社,昭和12年初版。
  18. 太田修吉,〈事變と臺灣對內外貿易の現狀及將來〉,《臺灣時報》,第221號(昭和13年4月),頁60-69。
  19. 酒井澤喜,《日本貿易統制機構》。東京:修文館,昭和17年初版。
  20.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官報》。臺北,昭和17年至20年。
  21. 滿尾元志,〈昭和十四年の臺灣貿易狀況〉,《臺灣時報》,第242號(昭和15年2月),頁53。
  22. 〈本年度輸出糖約為去年度一半〉,《臺灣時報》,第252號(昭和15年12月),頁156-157。
  23.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報》。臺北:臺灣總督府,明治29年至昭和17年。
  24. 後藤清,〈統制經濟確保のための新立法─貿易調整法、貿易組合法、工業組合法中改正法の解說〉,《法律時報》,第9卷第9號(東京:日本評論社,昭和12年),頁13-16。
  25.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臺灣對南支南洋貿易表(昭和14年)》。臺北: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昭和15年。
  26. 武田晴人,〈現代日本經濟史12〉,收入於東京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經濟學部網站,網址:http://www.e.u-tokyo.ac.jp/~takeda/gyoseki/GAKU00-12.htm。
  27. 山本有造(1992)。日本植民地経済史研究。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
  28. 矢內原忠雄(1988)。帝国主義下の臺湾。東京:岩波書局。
  29.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1985)。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
  30. 周佛海、蔡德金編註(2003)。周佛海日記全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31. 林美莉(199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32. 林滿紅。臺灣與東北間的貿易(1932-194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653-696。
  33. 林滿紅(2002)。晚近史學與兩岸思維。臺北:麥田出版社。
  34. 張玉法(1982)。中國現代史。臺北:東華書局。
  35. 梁華璜(2001)。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36. 許世融(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37. 陳詩啟(1999)。中國近代海關史—民國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
  38. 陳翰笙編、千家駒編(1983)。一九三八年英日關於中國海關的非法協定。北京:中華書局。
  39. 堀和生(2001)。植民地帝国日本の経済構造—一九三○年代を中心に—。日本史研究,462,26-54。
  40. 堀和生(2009)。東アジア資本主義史論Ⅰ—形成・構造・展開。京都:?????書房。
  41. 植田捷雄(1974)。東洋外交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4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70)。臺灣省通誌。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3. 臺灣經濟年報刊行會編(1996)。臺灣經濟年報第一輯。臺北:南天書局。
  44. 臺灣總督府編(1997)。臺灣統治概要。臺北:南天書局。
  45. 蔡渭洲(1989)。中國海關簡史。北京:國展望出版社。
  46. 濱下武志、馬宋芝譯(1997)。香港大視野。臺北:故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