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情報領袖與派系政治-從國史館新進史料觀察戴笠和CC系勢力的競爭

并列篇名

Competition about the Intelligencers in Factional Politics: Dai Li's Struggle Against the CC Clique

DOI

10.7058/TAHJ.201209.0119

作者

王良卿(Liang-Ching Wang)

关键词

戴笠 ; 軍統局 ; 蔣介石 ; 情報工作 ; CC ; Dai Li ; BIS (Juntong) ; Chiang Kai-shek ; Intelligence work ; CC clique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12 / 09 / 01)

页次

119 - 1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依據2010年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移轉給國史館的《戴笠史料》(原稱「戴公遺墨」),旨就戴笠與CC系勢力的關係史實,進行學術性的初探。第一部分,根據《戴笠史料》、《蔣介石日記》等新資料,對於三民主義力行社解散前的內部動態及與CC的對應關係,提出新的觀察線索。第二部分,就抗戰期間的郵電檢查、運輸統制、貨運管理等工作,管窺戴笠面對CC、中統的競爭,對於人事與事權的堅持。第三部分,透過蔣介石、戴笠的個人檔案,介紹戴笠舉報CC、中統事涉脫軌行為的若干材料,以及蔣的對應態度。內揭情節,約莫可以顯示地方政治與情報工作圈裡的濃厚宗派意識,這些一手材料也有助於找們進一步認識蔣做為最高仲裁者所扮演的角色。一般而言,抗戰期間國民黨內的政治鬥爭往往是在資源緊縮的情況下變得尖銳、惡化,本文則是願意指出,相較於其他的政治表現場域,戰時國民黨中國的情報事業,無論是就其肩負的正常與非常的使命而言,或是就其活動的部門與腹地而言,反而經常呈現「擴充」的傾向,而非緊縮、有限的。正是因為這種「資源擴充」,我們才看到了國民黨中國特工專業內部更多的政治對立。

英文摘要

There were two main intelligence agencies in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nd the Kuomintang in 1930s' - 1940s' China. One was 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Juntong) in Military Commission, the other was the organization which controlled by the CC clique of the Kuomintang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As an important leader of Juntong, Dai Li would do his best against the CC clique to make Chiang kai-shek keep an eye on him.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Juntong and the CC clique was the kind of factional politic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issue with newly open archives held by Academia Historica and the Diary of Chiang kai-shek held by the Hoover Institute.This paper concerns not only competition between Juntong and the CC clique about postal inspects, transportation controls, and freight managements in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but also Dai's report about the CC clique's undisciplined. In general, the reduction of Government resources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struggle between different cliques. According to this paper, the resources of wartime intelligence did not reduce but expand, however the struggle of factional politics also exist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批示」( 1941 年4 月21 日) ,典藏號: 144-010107-0003-050 。
  2. 《蔣介石日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藏)1932-1938年,Boxes 36-39 。
  3.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手令」( 1939年9 月25 日) ,典藏號: 144-010101-0001-040 。
  4.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手令」( 1941 年5 月27 日) ,典藏號: 144-010113-0005-013。
  5.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手令」( 1942年12 月13 日) ,典藏號: 144-010104-0002-061。
  6.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 國史館藏)〈淞滬會戰與南京撤守〉,革命文獻—抗戰時期。
  7.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燕驥電稿」( 1940年1月1日) ,典藏號: 144-010106-0004-046。
  8. (1980)。文史資料選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9.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 國史館藏)〈呈表彙集(六十八)〉,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10.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王新衡電稿」( 1938年5 月21 日) ,典藏號: 144-010113-0003-070 。
  11.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朱嘯谷電稿」( 1940年1 月3 日) ,典藏號: 144-010106-0001-023。
  12.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電稿」( 1933年10 月1日) ,典藏號: 144-010111-0004-049。
  13.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王撫洲電文摘由紙」 ( 1943 年3 月1 3 日) ,典藏號 : 144-010110-0001-050。
  14.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胡宗南電稿」( 1938年4 月8 日) ,典藏號: 144-010101-0002-060。
  15.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手令」(年份不詳,1月20 日) ,典藏號: 144-010104-0002-045 。
  16.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 國史館藏)〈事略稿本─民國三十二年二月〉,文物圖書—稿本( 一)。
  17.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電稿」( 1937年8 月17 日) ,典藏號: 144-010112-0002-075 。
  18.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報告稿」( 1940年),典藏號: 144-010105-0003-019。
  19.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電稿」( 1933年12 月13 日) ,典藏號: 144-010111-0004-047。
  20.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 國史館藏)〈事略稿本—民國二十七年五月〉,文物圖書—稿本(一)。
  21.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 國史館藏)〈民國二十四年(三十九) 〉,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22.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張行深電稿」( 1940年1月3 日) ,典藏號: 144-010106-0004-029 。
  23.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電稿」( 1943年3 月14 日) ,典藏號: 144-010105-0004-019。
  24.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陳紹平電稿」( 1935年8 月3 日) ,典藏號: 144-010107-0001-007。
  25.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鄭介民電稿」( 1936年2 月9 日,典藏號: 144-010111-0004-008。
  26.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鄭介民電稿」( 1939年10 月10 日) ,典藏號: 144-010105-0005-032。
  27. 《國民政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政治革新(二) 〉,1942-1945年,典藏號: 001-050005-003。
  28.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電稿」( 1937年9 月10 日) ,典藏號: 144-010105-0004-031。
  29.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批示」( 1943年8 月19 日) ,典藏號: 144-010113-0002-010 。
  30.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電稿」( 1933年2 月3 日) ,典藏號: 144-010111-0004-056。
  31.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鄭介民電稿」( 1938年5 月17 日) ,典藏號: 144-010105-0005-031。
  32.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鄭介民、戴笠致賀衷寒電稿」(日期不詳) ,典藏號:144-010110 -0007-048 。
  33.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報告稿」( 1943年2 月17 日) ,典藏號: 144-010106-0005-047。
  34.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蔣中正報告稿」( 1942年3 月28 日),典藏號: 144-010104-0001-008。
  35.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鄭介民並轉劉培初、胡天秋電稿」( 1940年4 月26 日) ,典藏號: 144-010105-0003-005。
  36.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燕驥電稿」( 1940年1月12 日) ,典藏號: 144-010106-0004-050。
  37.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 國史館藏)〈民國三十一年一月至民國三十一年六月〉,特交文卷—文擬稿件。
  38. 《戴笠史料》( 臺北,國史館藏)「戴笠致李果諶電稿」( 1936年,月份不詳,10 日) ,典藏號: 144-010113-0001-024 。
  39. Ch''i, His-sheng(1982).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Military Defeats and Political Collapse, 1937-1945.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40. Wakeman, Frederic E., Jr.(2003).Spymaster: Dai Li and the Chinese Secret Service.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7)。中統內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42. 王良卿(1998)。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研究(1938-1949)。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43. 王良卿(2010)。改造的誕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44. 沈醉(1985)。軍統內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45. 良雄(1985)。戴笠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46. 柴夫編(1994)。中統頭子徐恩曾。臺北:新銳出版社。
  47. 國防部情報局編纂(1962)。國防部情報局史要彙編。臺北:國防部情報局。
  48. 張霈芝(1999)。戴笠與抗戰。臺北:國史館。
  49. 陳立夫(1994)。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正中書局。
  50. 楊者聖(1993)。特工王戴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1. 葉文心、張和聲譯(2004)。城市中的戰爭與地下抗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特工秘密機構的俠義之風。史林,3,98-107。
  52. 鄧元忠(1984)。三民主義力行社史。臺北:實踐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鐘月岑(2021)。抵抗的創意:《滾滾遼河》與滿洲國青年的抗日活動(1932-1945)。文化研究,33,18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