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遷臺前的國軍電影事業(1926-1949)

并列篇名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Army's Motion Picture Enterprise, 1926-1949

DOI

10.7058/TAHJ.201212.0069

作者

陳佑慎(Yu-Shen Chen)

关键词

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 ; 放映隊 ; 政治宣傳 ; 軍隊政工制度(政戰制度) ; 勵志社 ; China Film Studio ; Film Projection Team ; Political Propaganda ; the Political Work System of the Army ; OMEA (Officers' Moral Endeavor Association)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2 / 12 / 01)

页次

69 - 11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國軍電影事業的沿革與發展,是重要但未引起足夠注意的課題。整體上,電影史研究仍有相當大的空白需填補,特別是統治者或政軍情勢所扮演的角色。在這當中「軍事」對電影的運用,便比很多人想像地還更深入。國軍在建軍初年,已嘗試建立電影工作體系;和許多國家相比,毫不為晚。及至抗戰期間,國軍所屬的「中國電影製片廠」(中製),更一躍為大後方地區的最大製片機構,出品可觀數量的新聞片、劇情片。國軍另建立龐大的電影放映隊,下鄉工作;在中國電影尚屬於「城市」的年代,軍方的努力可謂耀眼非常。為了探析前揭現象,國內外因素必須考慮;以宣傳體制言,蘇俄、義大利、美國都曾是當局師法的對象。當然無可諱言的是,國軍也像其他官方機構,對於身上的宣傳手臂,無法總是揮使自如。值此「電影時代」猶方興未艾的今天,回顧這段歷史,應具意義。國民黨政權,特別是軍方的部分,如何在1920年代以降發展電影事業,是本文的焦點。

英文摘要

The motion picture enterprise of the Nationalist Arm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but the exact role the authorities and political and military circumstances played is an unknown area that leaves a lot to be probed into and charted. The filmmaking business was in fact established in the military system since the start-up age of the Nationalist Army-an achievement in military propagation that defied most of nations during that time. During the age of Japanese invasion, the military ”China Film Studio” became the largest filmmaking company in the homefront, churning out lots of newsreels and dramas. In order to show movies in the rural area, a propagation troop was organized and dispatched to the villages. It's significant in an age when movie was rare outside cit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oom of filmmaking during this time, foreign influences must be factored in. Russia, Italy and U.S. propagation policies were all resources that inspired the authorities in the practices of filmmaking. However powerful the filmmaking in propagation was, it's not unbridled. The red tape that paralysed many bureaucracies also infested military departments, neutralizing the effects the propagation could make.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especially military departments, promoted the filmmaking business since 1920s. In an age that movies are flourishing as ever before, the history of filmmaking as accounted here shall be inspiring to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its present and pas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馮啟宏(2006)。戰爭與文化─近十年抗戰時期文化史的研究回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
    連結:
  2.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籌筆─統一時期錄(一一八)〉
  3. 《黃河月刊》,西安,1940年
  4.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呈表彙集(四十二)〉,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5.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遠征入緬(四)〉,特交文電─領袖事功─對日抗戰
  6. Why We Fight (series). U.S. Army Special Service Division, 1942-1945
  7. 《漁光曲》。上海:聯華影業,1934年
  8. 《大公報》,重慶,1924-1949年
  9. 《娛樂》,上海,1935年
  10. 《風雲兒女》。上海:電通公司,1935年
  11.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手稿錄底(二十一)〉,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12. 《掃蕩報》,武漢,重慶,1937-1945年
  13. Amlete Vespa 著,邵宗漢譯,《神明的子孫在中國》。重慶:國民出版社,1939年
  14.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42. China,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2
  15. 賀衷寒,《一得集》,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1938年
  16. 《中央日報》,南京,重慶,1928-1949年
  17. 陳鯉庭,《電影軌範》。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1941年
  18.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籌筆─統一時期(八十四)〉
  19. 《抗戰電影》,武漢,1937年
  20. 《孤島天堂》。香港:大地影業(中國電影製片廠分廠),1939年
  21. 《最後島嶼(一)再見舟山》,紀錄片。臺北:長天傳播製作,2011年
  22. 《和平日報》,南京,1946年
  23. 《新華日報》,重慶,1941年
  24. 《中蘇文化雜誌》,武漢,1938年
  25. 《塞上風雲》。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1940年
  26. 《惡夢初醒》(片段)。臺中:中國電影製片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1950年
  27.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呈表彙集(一○六)〉,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28.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對美關係(三)〉,特交文電─領袖事功─革命外交
  29.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戡亂軍事:一般策畫與各方建議(一)〉,革命文獻─戡亂時期
  30. The Battle of Midway. U.S. Navy, 1942
  31. 《時代電影》,上海,1946年
  32. 《勵志》,南京,1934年
  33. 《電影與播音》,重慶,1943-1946年
  34. (2002).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1920s.New York:Routledge Curzon.
  35.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專件(三十三)〉,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36. 《七日談》,上海,1946年
  37. 《聯合報》,臺北,1955年
  38.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黨政外交〉,革命文獻─統一時期
  39. 《蔣經國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政務─證管會買賣公營企業股票暫行辦法草案等〉,文件─黨政軍文卷─政治建設
  40. Triumph des Willens. Universum Film AG, 1935
  41.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民國三十年(二)〉,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42. 《北京晚報》,北京,1980年
  43. 《申報》,上海,1924-1949年
  44.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手令登錄(四)〉,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45. 《蔣中正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籌筆─統一時期錄(八十一)〉
  46. 《影画》,上海,1934年
  47. Ferro, Marc、張淑娃譯(1998)。電影與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48. Hung, Chang-tai(1994).War and Popular Culture: 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 1937-1945.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9. Hung, Chang-tai(1985).Going to the Peopl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Folk Literature, 1918-1937.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0. Kristin, Thompson、Bordwell, David、廖金鳳譯(1998)。電影百年發展史。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51. Kushner, Barak(2006).The Thought War: Japanese Imperial Propagand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52. Virilio, Paul、孟暉譯(2011)。戰爭與電影。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53. 丁亞平編(2005)。百年中國電影理論文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54.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編纂委員會(1990)。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臺北:龍文出版社。
  5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8)。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中共中央文?出版社。
  5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南地區文史資料協作會議編(1990)。抗戰時期西南的文化事業。成都:成都出版社。
  57. 中國現代文學館編(2009)。陳銓代表作‧野玫瑰。北京:華夏出版社。
  58.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86)。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86)。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60. 王玨口述、林德政訪問記錄整理(2010)。國際明星王玨先生演藝生涯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61. 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95)。四川近現代文化人物。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62. 李尼(2008)。歷史傷口:二十年右派尋訪記。香港:明鏡出版社。
  63. 杜雲之(1988)。中華民國電影史。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64. 胡平生(2002)。抗戰前十年間的上海娛樂社會,1927-1937。臺北:學生書局。
  65. 重慶文化局電影處編(1991)。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電影。重慶:重慶出版社。
  66. 孫曉芬(1994)。鄭用之從影記。民國春秋,6
  67. 秦孝儀編(1984)。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68. 袁晞(2000)。「武訓傳」批判紀事。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69. 袁叢美(2002)。袁叢美從影七十年回憶錄。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70. 國防部中國電影製片廠編(1985)。國防部中國電影製片廠廠史。臺北:國防部中國電影製片廠。
  71. 國軍政工史編纂委員會編纂(1960)。國軍政工史稿。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
  72. 張英進編、蘇濤譯(2011)。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3. 陳佑慎(2009)。持駁殼槍的傳教者: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臺北:時英出版社。
  74. 陳果夫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籌備處編(1991)。陳果夫先生百年誕辰紀念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75. 陳訸瑋(2009)。特殊的傳播者:中國電影放映隊發展史簡述。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6
  76. 陸弘石訪問整理(2000)。探訪歷史─黎莉莉訪談錄。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1)
  77. 程季華編(1963)。中國電影發展史。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78. 舒文(1994)。抗日戰爭中的電影放映隊。新文化史料,1994(3)
  79. 項筱剛(2006)。「何日君再來」與中國流行音樂之關係。人民音樂,2006(6)
  80. 黃仁(2011)。王玨九十年的人生影劇之旅。臺北:新銳文創。
  81. 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臺北:萬象。
  82. 黃仁(2010)。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臺北:威秀資訊。
  83. 黃仁編(2000)。何非光:圖文資料彙編。臺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84. 黃仁霖(1984)。黃仁霖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85. 楊燕、徐成兵(2009)。民國時期官營電影發展史。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86. 葉月瑜編(2011)。華語電影工業:方法與歷史新探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7. 黎錫編訂。黎民偉日記。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
  88. 蕭效欽編、鐘興錦編(1992)。抗日戰爭文化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鄭曉駿、劉立行(2014)。《海角七號》劇內音樂之敘事功能探討:以艾森斯坦之垂直蒙太奇及音畫圖為分析框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4,521-533。
  2. 鄭曉駿、劉立行(2014)。垂直蒙太奇框架下的電影音樂敘事分析:以〈無樂不作〉、〈國境之南〉、〈野玫瑰〉三首配樂為例。音樂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