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政治、權力與批判:民初劉師復派無政府團體的抵抗與追求

并列篇名

Politics, Power and Critique in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Resistance from and Pursuit of Anarchist Groups Affiliated with Lin Shi-Fu

作者

周麗卿(Li-Ching Chou)

关键词

劉師復 ; 無政府主義 ; 陳獨秀 ; 馬克思主義 ; Liu Shi-fu ; Anarchism ; Zhen Du-xiu ; Maxism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14 / 12 / 01)

页次

1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民初劉師復派無政府主義團體的刊物為個案,說明他們的民權主張、無政府思想,透過雜誌形成一種思想動員的力量,是對政府當局的一種抵抗,也因而受到當局的迫害,甚至被貼上「過激派」的標籤。在這樣的政治風險之下,他們如何因應現實政治而產生新的能動性,甚至在津州推行文化運動,被譽為模範區,值得進一步考察。其次,在五四運動之後,除了抵抗政府之外,劉師復派無政府主義團體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是如何回應社會主義內部的路線之爭,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路線主張無產階級專政產生扞格的國家、權力、階級等問題。透過上述問題的思考,將有助於理解民初最富盛名及影響力甚大的劉師復派無政府主義團體,對中國政治道路的獨特洞見與追求。

英文摘要

Drawing on a case study of various publications by anarchist groups affiliated with Liu Shi-fu in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is essay illustrates that those anarchist groups which chose to express their arguments for civil rights and anarchist ideas through publishing magazines in order to generate an impetus for ideological mobilization in their resistance to the nation state, were faced with subsequent suppression and coercion by the authority, and were being labeled as "radical groups." It is then necessary to further investigate how these anarchist groups still managed to cope with such political reality and risks, to engender new initiatives, and even to promote cultural movements in Zhangzhou(漳州). Nevertheles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addition to resistance to governmental authority, the anarchist groups affiliated with Liu Shi-fu also had to cope with emerging issue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ogether with their own sort of problem of how to respond to fellow socialists' internal struggles over the blueprints or roadmaps, particularly those concerned with nation-state, power and class issues that were in conflict with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enshrined by Marxism. This essay strongly suggests that a thorough thinking over these questions above with respect to the insight and pursuit of these anarchist groups affiliated with Liu Shi-fu would greatly facilitate further grappling with Chinese politics in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鄭佩剛編,《工人寶鑑》。上海, 民聲社,1917年。
  2. 《民聲》,上海,1914-1921年。
  3. 《每週評論》,北京,1918-1919年。
  4. 《申報》,上海,1913-1916年。
  5. 《新生命》,天津,1919年、1947年復刊。
  6. 《新青年》,上海,1915-1922年。
  7. 鄭佩剛編,《民聲叢刻》。上海, 民聲社, 1917年。
  8. 《努力週報》,北京,1922-1924年。
  9. 《時事新報》,上海,1917年。
  10. 《自由錄》,上海,1918年。
  11. 《北京大學學生周刊》,北京,1920年。
  12. 《公言報》,北京,1917年
  13. 「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課題組(2001)。胡繩論「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編(1979)。五四時期期刊介紹。香港:三聯書店。
  15.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81)。中國無政府主義和中國社會黨。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16. 戈公振(1964)。中國報學史。臺北:學生書局。
  17. 王聿均訪問、謝文孫紀錄(1997)。莫紀彭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8. 石川禎浩、袁廣泉譯(2006)。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 任建樹編(2009)。陳獨秀著作選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 考茨基、鄭學稼譯(1980)。論無產階級專政。臺北:黎明文化。
  21. 李大釗、裴贊芬編(1999)。李大釗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2. 阿里夫.德里克、孫宜學譯(2006)。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23. 胡適口述、唐德剛注譯(2005)。胡適口述自傳。合肥:安徽教育。
  24. 海隅孤客(1968)。解放別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25. 張九海(2011)。執著的烏托邦追求─劉師復無政府主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6. 曾慶榴(2011)。無政府主義與廣州共產黨之源。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25
  27. 馮自由(2009)。革命逸史。北京:新星出版社。
  28. 馮自由(2009)。革命逸史。北京:新星出版社。
  29. 嵯峨隆(2001)。中国黑色革命論:師復とその思想。東京:社會評論社。
  30. 楊芳燕(2005)。道德、正當性與近代國家:五四前後陳獨秀的思想轉變及其意涵。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
  31. 葛懋春編、蔣俊編、李興芝編(1984)。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2. 蔣俊(1986)。中國哲學論叢。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33. 蔣俊、李興芝(1990)。中國近代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34. 蔡國裕(1988)。一九二○年代初期中國社會主義論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5. 瞿秋白(2000)。餓鄉紀程.赤都心史.多餘的話。長沙:岳麓書社。
  36. 坂井洋史(2006)。巴金評說七十年。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陳正茂(2023)。無政府主義的「烏托邦」:劉師復與民初的《民聲》雜誌。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12,15-41。
  2. 劉旻鑫,廖志鵬(2022)。廢婚家,去強權-1900-1910年代中國無政府主義婚家革命論的連續體批判。中國文學研究,53,261-298。
  3. 周麗卿(2020)。重新思考《新青年》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對王琛學者書評的回應。文化研究,30,2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