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後日本對華物資賠償及其經濟復興政策:以中央造船公司為例

并列篇名

Japan's Reparations Material for China and Its Post-Wa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Policy: A Case Study of Central Shipbuilding Company

作者

蕭明禮(Mingli Hsiao)

关键词

賠償 ; 造船工業 ; 資源委員會 ; 盟軍總部 ; 中央造船公司 ; reparation ; shipbuilding industry ; National Resources Commission (NRC) ;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 (SCAP)/General Headquarters (GHQ) ; Central Shipbuilding Company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58期(2018 / 12 / 01)

页次

161 - 2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依據「波茨坦宣言」的規定,日本需交付其工業設備以賠償同盟國在戰爭期間的損失。與此同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亦制定了「中國要求日本賠償計畫」,準備將日本戰前與戰時興建的工廠設備運回中國,以發展各項重化工業。其中,由於戰後中國航運業發展的需求,資源委員會準備接收日本戰後殘存的造船設施,拆運回國,用於1946年籌設的中央造船公司。然而,日本對同盟國的賠償計畫,卻隨著戰後局勢變化而大幅縮減,國民政府預定利用日本賠償之工業設施發展造船業的構想,也就難以為繼,最後僅從1948年底至1950年間接收了約6萬噸的日本賠償機械器材,而中央造船公司也因上述外在環境的影響,無疾而終。

英文摘要

After the Pacific War under the resolution of the Potsdam Declaration, Japan would conduct exaction of its own industrial equipment as reparations for the Allie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also created a "Reparation Program of China from Japan",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handover of Japan's industrial facilities to Chin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eavy industries. Due to the need for developing China's maritime industry in the postwar era, the National Resources Commission (NRC) was planning to take Japan's shipbuilding facilities that had survived the war and use them to develop a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China. Accordingly, the NRC was organizing a "Central Shipbuilding Company" in Shanghai in 1946. However, Japan's reparation policy for the Allies was greatly reduced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Cold War. In 1948, moreover,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began to lose the Chinese Civil War. It was forced to give up almost of all of it industrial plans related to the reparation materials. In the e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received only 60,000 tons of reparation materials which were transported to Taiwan from late 1948 to 1950. The Central Shipbuilding Company also quietly fold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央造船公司籌備處組織等案〉。
  2.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3.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拆遷日本器材案〉。
  4.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央造船公司徵收吳淞船廠所需土地情形〉。
  5. 《國民政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國國民黨三屆三中全會建設方針決議〉。
  6.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央造船公司籌備處工作月報〉。
  7.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央造船公司籌備處年度財務查核〉。
  8.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史館藏)〈工廠遷建計畫〉。
  9. 《國民政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特種工業獎勵法〉。
  10. Records of General Headquarters Supreme Commander for Allied Powers (GHQ/SCAP), Record Group 331. The National Archives at College Park, Maryland, USA.(GHQ/SCAP檔案另有整套微卷副本收藏於日本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本論文之GHQ檔案取自後者)
  11. 《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廠上海分廠檔案》(上海,上海市檔案館藏)「資源委員會中央造船公司籌備處建廠概況及職員名單」。
  12.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央暨江南與民生三造船廠建設事項分配及其合作辦法案〉。
  13.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史館藏)〈我國駐日代表團第三第四組工作報告〉。
  14.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史館藏)〈盟軍總部提充賠償物資(一)〉。
  15. 《國民政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16.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央造船公司職員籌備處出勤及代理職務案〉。
  17.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史館藏)〈日本賠償物資之拆遷與運輸〉。
  18. 《資源委員會檔案》(臺北,國史館藏)〈中央造船公司民國三十七年下半年中心工作案〉
  19. 《駐日代表團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在日辦理賠償歸還工作綜述」(初稿上冊)」。
  20. J. B. コーヘン、大內兵衛譯(1950)。戦時戦後の日本経済。東京:岩波書店。
  21. J. B. コーヘン、大內兵衛譯(1950)。戦時戦後の日本経済。東京:岩波書店。
  22. Kirby, William(1990).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Modern China: Economic Planning on the Mainland and on Taiwan, 1943-1958.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24
  23. 三和良一(2002)。日本占領の経済政策史的研究。東京:日本??評論社。
  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社史編纂室(1956)。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史。東京:三菱重工業株式?社。
  25. 山田敦(2013)。日華関係と賠償. 経済協力─ 植民地物流の復活と米台日関係─。日本国際政治学会2013年度大会,新潟:
  26. 川島真(2009)。日台関係史1945-2005。東京:東京大?出版?。
  27. 中村政則編(1995)。《世界史のなかの一九四五年》,戦後日本.占領と戦後改革第1卷。東京:岩波書店。
  28. 中村隆英編(1989)。「計画化」と「民主化」。東京:岩波書店。
  29. 中村隆英編、厲以平監譯(1997)。計畫化與民主化。北京:三聯書店。
  30.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經濟計畫委員會編,《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建設》。南京:扶輪日報社,1937年。
  31. 內田敬三,〈中華海運の現狀と其の更生運動〉,《海運》,第182期(1937年7月)。
  32. 王東進(2006)。簡論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對日本的戰爭索賠。歷史教學問題,2006(5)
  33. 外務省調査局第三課,《ポーレー対日賠償最終計画案の日本経済に及ばす影響》,調三資料第18號。東京:同編者,1947年。
  34. 住本利男(1965)。占領秘録。東京:每日新聞社。
  35. 吳淑鳳(2008)。戰後中國對日求償之交涉(1945-1949)。中華軍史學會會刊,13
  36. 孟祥瀚(2000)。戰後運臺之日本賠償物資研究。興大歷史學報,10
  37. 林本原(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38. 松本俊郎(2000)。「満洲国」から新中国へ—鉄鋼業からみた中国東北の再編過程1940~1954。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
  39. 柯堯文(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40. 洪紹洋(2011)。近代臺灣造船業的技術轉移與學習。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41. 原朗編(2002)。復興期の日本経済。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42. 殷燕軍(1996)。中日戦争賠償問題:中国国民政府の戦時.戦後対日政策を中心に。東京:?茶?水書房。
  43. 翁有利(2000)。美國與國民黨政府對日索賠問題淺議。松遼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
  44. 袁成毅(2005)。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對日戰爭索賠始末。北京檔案,2005(11)
  45. 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1995)。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集,臺北:
  46. 張維縝(2009)。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與美國的經濟技術合作(1945-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
  47. 張維縝(2004)。戰後初期資源委員會對日索賠中的美國因素—以資源委員會與美國交往為中心。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
  48. 張維縝(2011)。戰後初期中國對日索賠中的美國因素。晚霞,2011(9)
  49. 張維縝(2003)。戰後初期資源委員會與對日索賠。文史哲,2003(3)
  50. 船舶運營會編,《船舶運營会会史》。東京:同編者,1947年。
  51. 許毓良(2006)。光復初期臺灣的造船業(1945-1955)─以臺船公司為例的探討。臺灣文獻,57(2)
  52. 陳政宏(2005)。造船風雲88年─從台船到中船的故事(1916~2004)。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53. 陳雲林編(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54. 楊盛雲(2002)。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對日索賠始末。湖南文史,2002(2)
  55. 葉健青編(1989)。航政史料。臺北:國史館。
  56. 福永文夫(2014)。日本占領史1945-1952:東京.ワシントン.沖縄。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57. 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編(1996)。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58. 蕭明禮(2017)。「海運興國」與「航運救國」─ 日本對華之航運競爭(1914-194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59. 錢昌照(1998)。錢昌照回憶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60. 冨永謙吾編譯(1975)。現代史資料。東京:???書房。
  61. 国民経済研究協会編(1998)。戦後復興期経済調査資料。東京:日本??評論社。
  62. 国民経済研究協会編(1998)。戦後復興期経済調査資料。東京:日本??評論社。
  63. 経済企画庁戦後経済史編纂室編(1957)。戦後経済史。東京:大藏省印刷局。
  64. 経済企画庁戦後経済史編纂室編(1964)。戦後経済史。東京:同編者。
  65. 総合研究開発機構戦後経済政策資料研究会編(1994)。経済安定本部 戦後経済政策資料。東京:日本??評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