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二二八事件期間雲嘉南地區跨鄉鎮的武裝行動

并列篇名

Cross-town Armed Resistance in Yun-Chia-Nan Region during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作者

李思儀(Si-yi Li)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 雲嘉南地區 ; 軍民對峙 ; 武裝行動 ; 公共意識 ;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 the Yun-Chia-Nan region ; military conflict ; armed resistance ; public morality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62期(2019 / 12 / 01)

页次

109 - 111+113-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既有的二二八研究多以縣市的行政區劃為範圍,釐清事件的經過,本文則探究雲嘉南地區在事件期間形成自成一體的跨鄉鎮支援機場與軍事駐地的行動。首先,分析此區的飛機場何以成為眾所矚目之標的:一是作為聯外交通要道;二是戰後接收的駐軍駐紮於此。事件發生後人們為了防備駐軍任意對民眾開槍,自發地從沿海、山地的各鄉鎮分別向軍事基地與市區集合,獲取情報與支援戰事。其次論述嘉義市如何成為談判路線與武裝行動的雙重中心,嘉義市民透過廣播電台號召雲嘉南地區鄉鎮隊伍匯聚於嘉義市,並前往嘉義水上機場進行圍攻,與機場駐軍對峙一時。最後詮釋人們在動員過程中展現鄉鎮內的分工與應對策略,雖得益於戰爭時期的動員經驗,能因應突發狀況、迅速組織,但更重要的是,事件期間人們展現自主、挺身而出的公共義務,也讓臺灣人再次感受到萬眾一心的社會集體意識。

英文摘要

In previous scholarship of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most analyses have been focused on individual administrative areas. This article, however, moves beyond those areas and argues that people from various regions armed spontaneously and gathered in Chiayi with the aim of besieging strategic airports. The cross-town resistance of armed citizens from Yunlin County (雲林縣), Chiayi City (嘉義市), Tainan City (臺南市) and Tainan County (臺南縣) besieged the airports of Shuishang (水上) and Huwei (虎尾) against the Nationalist forces stationed there.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ree majo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explains why the airports became important targets. These airports played the crucial role as communication hubs to outside areas. The armed citizens, moreover, attempted to subdue the troops at the airports so as to prevent them from harming the populace.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Chiayi City was a valuable mainstay in both the negotiations and the armed conflict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citizens of Chiayi City used radio broadcasts to advocate their causes and called on the people in surrounding areas to join the resistance . In addition, because citizens besieged the Shuishang airport and confronted with the troops garrisoned there, Chiayi became a vital center for the resistance movement. The final section of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 series of actions taken by the people in the resistance-such as rapid response to emergency, quick assembling, efficient teamwork, and flexible strategy-may be attributed to their wartime mobiliza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However, a sense of devotion to public duty and to group honor among the Taiwanese may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ating factors. Such solidarity posed a major threat to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during this armed resista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何鳳嬌(2009)。戰後初期臺灣軍事用地的接收。國史館館刊,17
    連結:
  2. 楊雅惠(2013)。行方不明:白色恐怖與戰後臺灣知識份子的認同軌跡—以臺南案楊德宗口述歷史為例。臺灣文學研究,5
    連結:
  3. 〈校友查詢〉,收錄於「臺北高等學校(1922-1949)」網站,網址:http://archives.lib.ntnu.edu.tw/exhibitions/Taihoku/alumni.jsp(2018/7/24點閱)。
  4. (1962)。臺南の二.二八と私。臺湾青年,15
  5. 《民報》,臺北,1946年。
  6.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檔案》(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任免〉。
  7. 《臺灣新生報》,臺北,1945年。
  8. 《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警務處人員任免〉。
  9. (2018)。「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2018/6/2點閱)。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
  10. 《興臺日報》,臺南,1946年。
  11. 《臺灣高等法院檔案》(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二二八事件〉。
  12.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府報第2625號〉。
  13. 《國家安全局檔案》(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拂塵專案第十四卷附件〉。
  14. 《臺南縣警察局檔案》(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228事件「自新自首名冊、特種日奸案」(34-36年止)〉。
  15. 「Hi-On鯨魚網站」,網址:https://www.hi-on.org/index.php(2018/3/31點閱)。
  16. 〈大事記〉,收錄於「臺北高等學校(1922-1949)」網站,網址:http://archives.lib.ntnu.edu.tw/exhibitions/Taihoku/chronology.jsp(2018/6/28點閱)。
  17.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提供,「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賠償名單」,未出版。
  18. 《黃旺成先生日記》,收錄於「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黃旺成先生日記/1924-08-19(2019/10/26點閱)。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黃旺成先生日記/1924-08-19
  19. 《內政部警政署檔案》(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陳正雄埋藏軍火案〉。
  20.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檔案》(臺北,國史館藏)〈黃輝煌〉。
  21. 丁文婷,杜正宇(2014)。臺南地區日軍飛行場的空間配置與軍事遺跡。臺南文獻,6
  22.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彙編)(2007).二二八口述歷史補遺.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2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3).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4.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7).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6.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97).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7. 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互助基金會(編)(1987).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簡史.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互助會.
  28. 王育德(1961)。兄王育霖の死。臺湾青年:二二八事件特輯號,6
  29. 王育德,吳瑞雲(譯)(2002).王育德全集(十五):王育德自傳—出生至二二八後脫出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30. 王育德、近藤明理編集(2011)。「昭和」を生きた臺湾青年:日本に亡命した臺湾独立運動者の回想(1924-1949)。東京都:草思社。
  31. 王耀德(2009)。日治時期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之入學問題與族群關係。臺灣史研究,16(2)
  32. 石瑞銓(編纂)(2002).嘉義市志.卷一:自然地理志.嘉義:嘉義市政府.
  33. 江淑玲(訪問),林世青(記錄)(1992)。陳玉樹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
  34. 江榮森(編)(2007).時空錯置的新聞.嘉義: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
  35. 吳育臻(編纂)(2002).嘉義市志.卷二:人文地理志.嘉義:嘉義市政府.
  36. 吳新榮,張良澤(編)(1981).此時此地.臺北:遠景出版社.
  37. 吳新榮,張良澤總(編纂)(2008).吳新榮日記全集(八).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38. 吳慶年,〈湯德章與成大〉,《自由時報評論網》(2014年3月12日)
  39. 李明仁(編)(2008).嘉大口述歷史:日治時代.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40. 李金振(編)(1992).成大六十年:建校六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41. 周琇環(編),歐素瑛(編),陳宏昌(編)(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四):新竹、臺中、臺南、高雄、臺北、嘉義地方法院檔案.臺北:國史館.
  42. 周琇環(編),歐素瑛(編),陳宏昌(編)(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三):臺灣高等法院檔案.臺北:國史館.
  43. 林元輝(編註)(2009).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一).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44. 林木順(1994).臺灣二月革命.臺北:前衛出版社.
  45. 林平(2009)。戰後初年臺灣廣播事業之接收與重建(1945-1947)—以臺灣廣播電臺為中心。臺灣學研究,8
  46. 林秋敏(編),王峙萍(編)(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六):中國石油公司、臺灣電力公司檔案.臺北:國史館.
  47. 侯坤宏(編),許進發(編)(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九):國家安全局、臺灣省諮議會檔案.臺北:國史館.
  48. 洪致文(2011)。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臺灣學研究,12
  49. 國立成功大學校史編纂小組(編)(2001).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50. 國家安全局(編)(1959).歷年辦理匪案彙編.臺北:國家安全局.
  51. 張炎憲(採訪記錄)(1995).嘉義驛前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52. 張炎憲(採訪記錄)(1995).諸羅山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53. 張炎憲(採訪記錄)(1995).嘉雲平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54. 張炎憲(採訪記錄)(1994).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55. 張炎憲(採訪記錄),胡慧玲(採訪記錄),曾秋美(採訪記錄)(2000).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56. 張炎憲(編)(2008).二二八事件辭典(別冊).臺北:國史館.
  57. 許文堂(編)(2017).軍事佔領下的臺灣(1945-1952).臺北:臺灣教授協會.
  58. 許雪姬(1993)。臺灣光復初期的民變:以嘉義三二事件為例。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
  59. 許雪姬(訪問),吳美慧(記錄)(1992)。高總成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
  60. 許雪姬(訪問),楊麗祝(訪問),蔡說麗(記錄),林秀姿(記錄)(1992)。林山生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
  61. 許雪姬(訪問記錄)(1992)。王振華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
  62. 許雪姬(編)(2016).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63. 許雪姬(編)(2016).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64. 許雪姬(編)(2017).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65. 許雪姬(編)(2015).保密局臺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66. 郭振純(2008).耕甘藷園的人.臺北:玉山社.
  67. 陳國川(撰述)(2002).臺灣地名辭書卷九:雲林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68. 陳逸松(口述),曾健民(撰述)(2015).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69. 陳翠蓮(2006)。解讀許德輝《臺灣二二八事件反間工作報告書》。臺灣史料研究,27
  70. 陳儀深(計畫主持),楊振隆(編輯)(2009).濁水溪畔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臺北:草根出版社.
  71. 陳儀深(訪問),林東璟(記錄)(2012).海外臺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續篇).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72. 陳儀深(訪問),黃霏比(記錄),簡佳慧(記錄)(2016)。見證嘉義二二八:潘英仁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14
  73. 陳興唐(編),戚如高(編輯),馬振犢(編輯)(1992).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74. 曾令毅(2015)。戰後初期中國空軍在臺灣的接收與派系鬥爭(1945-1947)。臺灣文獻,66(3)
  75. 黃昭堂(口述),張炎憲(採訪整理),陳美蓉(採訪整理)(2012).建國舵手黃昭堂.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76. 新竹市志編纂委員會(1997).新竹市志.卷七: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77. 楊初雄(編輯)(2002).嘉農口述歷史(二).嘉義:中華嘉義大學校友會.
  78.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編)(1987).歷史的見證: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四十週年.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79.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92).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80.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編,《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事室,1946年。
  81.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週年工作概況報告書》。臺北: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1947年。
  82.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接收委員會,《臺灣警備總部接收總報告書》。臺北: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接收委員會,1946年。
  83.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年。
  84. 歐素瑛(2014)。二二八事件期間縣市首長的角色與肆應。臺灣史研究,21(4)
  85. 歐素瑛(2008)。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以李媽兜案為例。臺灣史研究,15(2)
  86. 歐素瑛(編),李文玉(編)(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八):中興大學、臺中技術學院、成功大學、嘉義中學、高雄中學檔案.臺北:國史館.
  87. 賴澤涵(1994).「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88. 賴澤涵,馬若孟,魏萼,羅珞珈(譯)(1993).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89. 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二.二八.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90. 顏尚文(編纂)(2010).梅山鄉誌.嘉義:嘉義縣梅山鄉公所.
  91. 凃叔君(2001).南瀛二二八誌.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被引用次数
  1. (2021)。戰後臺灣政治史研究回顧與展望(2018-2019)。臺灣史研究,28(2),187-225。
  2. (2024)。歷史的「虛構」與「錯誤記憶」—論二二八事件的高雄「學生軍」與「雄中自衛隊」。國史館館刊,79,4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