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戰後初期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延續或斷層-以臺北縣為例

并列篇名

On the Continuation or "Gap" of Taiwan's Local Political Elite in the Early Postwar Period: A Case Study of Taipei County

作者

羅國儲(Kuo-chu Lo)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 地方自治 ; 戰後臺灣選舉 ; 地方菁英 ; 宜蘭縣 ; February 28th Incident ; Local Self-government ; Postwar Taiwan elections ; Local elites ; I-Lan County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64期(2020 / 06 / 01)

页次

111 - 113+115-16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吳乃德、陳明通的〈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是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重要研究之一。其結論表示二二八事件後八成的臺灣地方政治菁英(主要為縣市參議員)從政治領域撤出不再參選的「斷層」一說,尤為大量研究所引用。本文擬與該文商榷若干論點,以該文所述「永遠退出選舉」的菁英比率在八個縣中最高的臺北縣(含今日新北市、宜蘭縣、臺北市一部、基隆市一部)為研究範圍。從行文邏輯、計算方式、取樣範圍、史實等方面,探討其論點是否成立。接著考察以往研究未曾提及的戰後初期鄉鎮市長之延續與流動。之後逐一審視縣參議員、縣議員的從政經歷,了解該文統計是否正確,並增補該文沒有統計到的增選、遞補、補選縣參議員。最後分析上述地方菁英的流動過程及其原因。考察結果與〈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一文的結論有顯著的不同。各種職位的臺北縣地方菁英,總計至少有六成以上繼續參選、從政。

英文摘要

Wu Nai-Teh and Ming-tong Chen's famous article, "Elites Circulation and Regime Trans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on post-war Taiwan's political development. It concludes that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caused 80 percent of Taiwanese local political elite - mainly county councilors - to withdraw from politics and never participate in an election as candidate again. This "Gap" theory has been widely referenced by many authors in various studies. This essay intends to discuss and review that theory. The example used here is Taipei County, which had the most withdraw rate of all counties. In the early postwar era the county covered today's New Taipei City, I-Lan County, part of Taipei City and part of Keelung City. This essay carefully examines the logic of wording, calculations, sampling range and some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included in Wu and Chen's article. It then offers a new calcul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and continuation rates of township chiefs and mayors. This allow us to re-assess the county councilor's post-February 28th Incident electoral involvement, thus testing Wu and Chen's "Gap" theory. This essay also considers by-elections and extra-elections of councilors, which Wu and Chen do not mention in their article. Finally, the essay presents its own analysis on the circulation of all the elites mention above as well as the causes of that phenomen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essay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Wu and Chen's article. Over 60 percent of Taipei County's local elit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continued to participate in later elections as candidat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姚人多(2008)。政權轉移之治理性:戰後國民黨政權對日治時代保甲制度的承襲與轉化。臺灣社會學,15
    連結:
  2. 「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網址:http://tci.ncl.edu.tw/gs32/thssjcncl/index.htm(2019/7/17點閱)。http://tci.ncl.edu.tw/gs32/thssjcncl/index.htm
  3. 《臺灣省政府公報》,1950年。
  4.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5. 《陳誠副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臺灣省政府施政報告(三)〉。
  6. 「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系統」,網址:http://ndap.th.gov.tw/drtpa_now(2019/2/24點閱)。http://ndap.th.gov.tw/drtpa_now
  7. 《聯合報》,臺北,1969年。
  8. 《民報》,臺北,1946年。
  9. 《聯合報》,臺北,1955-1956年。
  10. 《總統府公報》,1948年。
  11. 《聯合報》,臺北,1962-1963年。
  12.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臺灣省石炭調整委員會職掌〉。
  13. 《聯合報》,臺北,1951-1953年。
  14. 「近現代人物資訊整合系統」,網址:http://mhdb.mh.sinica.edu.tw/mhpeople(2019/2/23點閱)。http://mhdb.mh.sinica.edu.tw/mhpeople
  15. 《自由時報》,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1468(2019/2/23點閱)。
  16.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址: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C2CXy5/webmge?mode=basic
  17. 《臺灣省政府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各縣市參議人員任免〉。
  18. 《國民政府公報》,1947年。
  19. 《新北市政府》(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鄉鎮長選舉〉。
  20. 「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網址:http://stfb.ntl.edu.tw(2019/8/14點閱)。http://stfb.ntl.edu.tw
  21. 《臺灣新生報》,臺北,1948年。
  22. 《臺灣省政府公報》,1948-1949年。
  23. 《經濟日報》,臺北,1967年。
  24.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6年。
  25. (1952)。司法專刊
  26. 《經濟日報》,臺北,1969年。
  27.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刑事判決原本〉。
  28. 《陳誠副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總報告〉。
  29. 《陳誠副總統文物》(臺北,國史館藏)〈行政院對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議決案辦理情形簡表〉。
  30.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網址:http://who.ith.sinica.edu.tw(2019/2/23點閱)。http://who.ith.sinica.edu.tw
  31. 三重市志編纂委員會(編)(1996).三重市志.臺北縣:臺北縣三重市公所.
  32. 中央選舉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選舉統計提要(35年-76年)》。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1988年。
  33.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纂)(2002).羅東鎮志.宜蘭:宜蘭縣羅東鎮公所.
  34. 尹章義(1997).五股志.臺北縣:臺北縣五股鄉公所.
  35. 文崇一(編),蕭新煌(編)(1990).烏來鄉志.臺北縣:臺北縣烏來鄉公所.
  36. 王御風(2013).高雄社會領導階層的變遷(一九二○~一九六○).高雄:高雄市文化局.
  37. 吳乃德(2008)。本土菁英的延續和斷層:回應姚人多。臺灣社會學,16
  38. 吳乃德,陳明通(1997)。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
  39. 吳沁昱(2012)。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40. 李筱峰(1993).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社.
  41. 林玲玲(1997).宜蘭縣文職機關之變革.宜蘭:宜蘭縣政府.
  42. 近藤正己(2014).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43. 金惠(1956).基隆市志:民政篇.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44. 姚人多(2008)。再論政權轉移之治理性:回應吳乃德。臺灣社會學,16
  45. 施百鍊(2006).士林的人與事.臺北:著者自印.
  46. 洪連成(1995).基隆市七堵暖暖區志.基隆:基隆市政府.
  47. 唐羽(2001).雙溪鄉志.臺北縣:臺北縣雙溪鄉公所.
  48. 唐羽(2004).貢寮鄉志.臺北縣:臺北縣貢寮鄉公所.
  49. 基隆市文獻委員會(1956).基隆市志.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50. 張炎憲(2006).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51. 張炎憲,高淑媛(1996).混亂年代的臺北縣參議會(1945-1950).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52. 張勝彥(編纂)(2006).續修臺北縣志:政事志.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53. 曹永洋,曹賜固(2014).八芝蘭天玉齋隨筆.臺北: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54. 盛清沂(纂)(1960).臺北縣志:疆域志.臺北縣: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55. 盛清沂(纂),金惠(編纂)(1960).臺北縣志:自治志.臺北縣: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56.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
  57. 陳若蘭(2015)。臺灣初次地方選舉:日本殖民政府的制度性操作。臺灣史研究,22(3)
  58. 彭瑞金(編纂)(2013).蘇澳鎮志.宜蘭:宜蘭縣蘇澳鎮公所.
  59. 黃仁姿(2011).外來政權與地方菁英—以1950年代農會改組為例.臺北:國史館.
  60. 黃仁姿,薛化元(2011)。戰後臺灣精英的連續與斷裂:以農會精英為例(1945-1953)。臺灣史研究,18(3)
  61. 黃克武,洪溫臨(2011)。悲劇的歷史拼圖—金山鄉二二八事件之探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6
  62. 董翔飛(編)(1984).中華民國選舉概況.臺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63. 廖財聰(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政治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64.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編)(2009).文山區志:人物志.臺北: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65.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編,《臺灣省民意機關之建立》。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1946年。
  6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編,《臺灣民政》,第一輯。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1946年。
  67.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編)(1951).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紀要.臺北: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68. 臺灣省臺北縣選舉委員會(編)(1985).臺北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紀要.臺北:臺灣省臺北縣選舉委員會.
  69. 臺灣省諮議會(編)(2001).郭雨新先生史料彙編.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70. 鄭玉麗(口述),遲景德(訪問),林秋敏(訪問),林秋敏(記錄整理)(2000).鄭玉麗女士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71. 礁溪鄉誌編纂委員會(1994).礁溪鄉志.宜蘭:宜蘭縣礁溪鄉公所.
  72. 薛化元(2014)。水利會組織的變化與人事變遷:臺灣地方菁英斷裂與連續的一個考察(1941-1956)。臺灣歷史的多元傳承與鑲嵌,臺北:
被引用次数
  1. 項浩男(2023)。戰後國共對峙下的基層政治秩序與縣政運作實態-以黃體潤的蕭縣縣長經歷為中心。臺大歷史學報,71,9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