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時期臺灣的官設埤圳與水利公共化(1899-1934)

并列篇名

State-Owned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and the Nationalization of Irrigation Canals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1899-1934

作者

陳佳德(Ka-tik Tan)

关键词

官設埤圳 ; 水圳 ; 水利組合 ; 公共埤圳 ; State-Owned Irrigation Canal System ; Irrigation Canal ; Irrigation Association ; Public Irrigation Canal System

期刊名称

國史館館刊

卷期/出版年月

71期(2022 / 03 / 01)

页次

1 - 3+5-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傳統社會中,埤圳是由私人出資開闢,水權亦為少數埤圳主所壟斷。日本領臺後,於1899年著手埤圳公共化,並於1906年起開始全面推動公共埤圳組合,以制度削弱埤圳主勢力。惟公共埤圳組合只是在名義上將埤圳轉型為公法人,實務上仍然由埤圳主和地方菁英世襲控制,並未真正脫離私有財產性質。1910年至1912年間,臺灣總督府藉由出資擴建莿仔埤圳、獅子頭圳和后里圳的機會,順勢徵收三條水圳的埤圳主產權,改由總督府官僚直接管理,稱為官設埤圳水利組合。這三條水圳,可謂臺灣最早完全公共化的水圳。1917年,總督府徵收臺灣所有埤圳主產權後,臺灣所有公共埤圳組合均不再有私有財產性質,官設埤圳因失去特殊性,於1922年廢止。1924年,總督府全面實施水利組合制度,直接控制農田水利組織。至1934年,水利組合在人事上,已經無異於總督府轄下的地方機構,臺灣農村自治組織也隨之終結。儘管臺灣官設埤圳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其組織型態,卻是日後水利組合的雛形。本文主以1910年至1922年臺灣既有的官設埤圳水利組合為核心,探討19世紀初期到1934年間,臺灣總督府透過徵收私人埤圳產權,逐步去除埤圳主和地方菁英勢力,全面控制臺灣農田水利組織的歷程,以及官設埤圳水利組合在臺灣埤圳公共化過程中,扮演的承先啟後角色。

英文摘要

In Taiwan's traditional society,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were built with private funds and water rights were monopolized by a few private owners. After Taiwan came under Japanese Rule, the colonial authorities began to push for the nationalization of irrigation canals. In 1906 the authorities promoted associations of public irrigation canals so as to weaken the private owners. However, the associations were still controlled by those private owners and local elites, and the canal systems did not really break away from their nature of private property. During 1910-1912, Taiwan Governor's Office paid for the repairs of the of Tshi-a-pi(莿仔埤) Irrigation Canal,Sii-e-teu(獅子頭)Irrigation Canal and Auli(后里)Irrigation Canal. Furthermore, the Governor's Office expropriated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ose three irrigation canals from their owners and established an "Association of State-owned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They thus came to be directly managed by bureaucrats at the office and became the earliest "state-owned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in Taiwan. In 1917, the Taiwan Governor's Office appropriated the property rights of all public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As a consequence, "state-owned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lost their special status and the title was abolished in 1922. In 1924, the Governor's Office fully implemented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and directly controlled the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on the island. By 1934,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had become organizations no different from other local branches of the Governor's Office. Hence, a major vehicle of Taiwan's rural self-government was put to an end. Although the "state-owned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did not exist for a long time, they were prototypes of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in later yea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from the 1899 to 1934, the Governor's Office gradually reduced the power of private irrigation canal owners and local elites in Taiwan by abolishing private ownership of the canal systems. It also discusses the crucial role the "Association of State-Owned Irrigation Canal Systems" of 1910-1922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ization of irrigation canals in Taiw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陳鴻圖(2008)。臺灣南部水利糾紛的歷史考察。興大歷史學報,20
    連結:
  2. 陳鴻圖(2003)。從陂塘到大圳—桃園台地的水利變遷。東華人文學報,5
    連結:
  3. 陳鴻圖(2002)。官營移民村與東臺灣的水利開發(1909-1946)。東臺灣研究,7
    連結:
  4. 傅寶玉(2009)。水利與國家:日治初期桃園廳公共埤圳的公法人化。國史館館刊,20
    連結:
  5. 《蕃薯寮廳廳報》,高雄,1902-1907年。
  6.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05-1917年。
  7. 《臺灣總督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昭和15年2月臺灣總督府報〉。
  8. 《臺灣自動車界》,臺北,1937年。
  9.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05-1911年。
  10. 《臺灣總督府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明治三十四年甲種永久保存第十九卷〉。
  11. 《臺灣總督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明治45年5月臺灣總督府報〉。
  12. 《臺灣總督府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明治四十四年永久保存第二十七卷〉。
  13. 〈池田鳴遠〉,收入「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viewer.q_authStr=1&viewer.q_dtdIdStr=000088&viewer.q_fieldStr=allIndex&viewer.q_opStr=&viewer.q_valueStr=%E6%B1%A0%E7%94%B0%E9%B3%B4%E9%81%A0(2021/7/15點閱)。
  14. 《臺灣總督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大正12年4月臺灣總督府報〉。
  15. 《臺灣總督府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明治三十七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追加第一卷土木工事〉。
  16. 〈林春雨門樓〉,收入「美濃客家文物館」:https://meeinonghakka.kcg.gov.tw/page_content.asp?zone=tour_p2_1.asp(2021/7/15點閱)。
  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臺中管理處沿革〉,收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臺中管理處」:https://www.iatch.nat.gov.tw/content/index.asp?Parser=1,4,40(2021/7/6點閱)。
  18.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年。
  19. 《臺中廳水利梗概》。臺中:臺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1918年。
  20. 《基隆築港事業打狗築港事業水利事業》。臺北:臺灣總督府工事部,1912年。
  21. 《臺灣總督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明治44年4月臺灣總督府報〉。
  22. 《臺灣總督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大正11年4月臺灣總督府報〉。
  23. 《臺灣總督府檔案》(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明治四十四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二十七卷地方〉。
  24. 《臺灣土地慣行一斑第貳編》。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査局,1905年。
  25. 《臺灣總督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大正11年5月臺灣總督府報〉。
  26. 《臺灣總督府(官)報》(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明治43年6月臺灣總督府報〉。
  27.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第九編》。臺北: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出版時間不詳。
  28. 大久保源吾,《昭和九年八月全島水利組合職員錄(嘉南大圳ヲ含ム)》。臺北:全島水利組合職員錄發行所,1934年。
  29. 大久保源吾,《昭和六年十二月全島水利組合職員錄》。臺北:全島水利組合職員錄發行所,1931年。
  30. 大久保源吾,《昭和七年現在臺灣街庄區職員錄》。臺北:全島街庄區職員錄發行所,1932年。
  31. 大園市藏,《事業界と人物》。臺北:日本殖民地批判社,1930年。
  32. 白水博愛,〈臺灣水利組合法制の比較研究(三)〉,《臺灣の水利》,第6期第4卷(1936年1-11月)。
  33. 白水博愛,〈臺灣水利組合法制の比較研究(五)〉,《臺灣の水利》,第6期第6卷(1936年1-11月)。
  34. 白水博愛,〈臺灣水利組合法制の比較研究(一)〉,《臺灣の水利》,第6期第1卷(1936年1-11月)。
  35. 白水博愛,〈臺灣水利組合法制の比較研究(四)〉,《臺灣の水利》,第6期第5卷(1936年1-11月)。
  36. 吳政憲(2003)。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37. 李進億(2015).水利秩序之形成與挑戰:以後村圳灌溉區為中心之考察(1763-1970).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38. 林右崇(2009).人物恆春:我們的人與事.臺中:白象文化.
  39. 美濃庄役場編,《美濃庄要覽》。美濃:美濃庄役場,1938年。
  40. 張家綸(2017).菁英如何改變社會─近代草屯之形成與人際網絡之轉變(1724-1945).臺北:稻鄉出版社.
  41. 清水美里(2015)。帝国日本の「開発」と植民地台湾:台湾の嘉南大圳と日月潭発電所。東京:有志舍。
  42. 清水美里(2018)。殖民地統治下水利自治的可能性和限制─以嘉南大圳組合為例(1920-1943)。白沙歷史地理學報,19
  43. 陳文松(2015).殖民統治與「青年」:臺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44. 陳佳德(2017)。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45. 陳鴻圖(2020).臺灣水利史.臺北:五南出版公司.
  46. 陳鴻圖(2004)。從卑南大圳的興築看日治時期東臺灣水利開發的特性。臺東文獻,9
  47. 陳鴻圖(2001)。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48. 陳鴻圖(2001)。日治時期臺灣水利事業的建立與運作—以嘉南大圳為例。輔仁歷史學報,12
  49. 新田定雄,〈臺灣水利組合令の研究〉,《臺灣の水利》,第5期第3卷(1935年5月)。
  50.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2年。
  51.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二十七統計書》。臺北:小塚印刷工場,1925年。
  52.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自大正元年度至大正三年度臺灣埤圳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16年。
  53. 盧德嘉,《鳳山縣採訪冊》(1894年),收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358119(2019/6/18點閱)。
被引用次数
  1. (2024)。河川整治與六堆地方社會:隘寮溪整治與砂石產業之歷史考察。地理學報,108,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