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時期台南市街屋亭仔腳空間形式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Spatial form of Ding-A-Ka of Shop Houses in Tainan Cit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DOI

10.6377/JA.200310.0007

作者

胡宗雄(Tzung-Hsiung Hu);徐明福(Min-Fu Hsu)

关键词

台南市街屋 ; 亭仔腳 ; 市區改正 ; 建築法令 ; 營建技術 ; Shop Houses in Tainan ; Ding-a-ka ; Urban Planning ; Building Regulation ; Construction Technique

期刊名称

建築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4期(2003 / 10 / 01)

页次

97 - 1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以台南市的街屋為對象,探討日治五十年間(1895-1945 )其亭仔腳空間形塑過程中之觸媒,且藉由日治時期街屋亭仔腳空間之復原,來論述空間形塑過程中之影響因子及其程度,並進而探討亭仔腳空間與居民生活型態之關聯性,以期了解亭仔腳的地方性質與對市街風貌塑造之影響力。希望藉由法制、技術、文化三個面向,來解析亭仔腳空間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在法制方面,日人治台初期,研擬法令規範,並透過亭仔腳的設置,重新整頓市區街道空間,解決家屋的問題,來改善市街衛生,以達成近代化空間改造與形塑之最終目的,並進而藉由《都市計劃令》之實施,總結了市街管理法制化的進程。在政策實踐上,市區改正計劃的施行,正是有效執行都市空間改造之方式,藉由大規模的道路拓寬與街屋改建,觀察營建技術與空間形式演變之投射關係。此外,藉震災後的構造技術改良,促成整體都市防災體系之建立,更賦予亭仔腳空間形式之外的實質意義。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mainly probes in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e so-called Ding-a-ka(亭仔腳) space of shop-houses built in Tainan cit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45). The focus will be upon the period after the pronouncement of “Building Regulation” in 1900, and the period after the pronouncement of “Code of Urban Planning” in 1911.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ng-a-ka space of shop-house, we hope to interpret factors which mainly affected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is kind of space, and then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citizens’ daily life and the space form of the Ding-a-ka,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ng-a-ka spaces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formation of streetscape in Tainan City.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参考文献
  1. 內田勣(1937)。亭子腳-特台南中心。地理學,5(5)
  2. 太田猛(1935)。台灣大觀。台南市:台南新報社。
  3. 吳秉聲(1997)。一個港道變遷下的空間研究-以台灣府城五條港區為例(1624-1926)。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4. 柯俊成 Ko, Chiun-Cheng(1998)。台南(府城)大街空間變遷之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5. 范勝雄(1979)。台南市都市計劃志(上)。臺灣文獻 Taiwan Wen Hsien,30(2)
  6. 徐明福 Hsu, Min-Fu(1995)。傳統城鎮現代化見證-日據時期的台南市。建築師 Taiwan Architect,1月號
  7. 徐明福 Hsu, Min-Fu(1998)。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劃定之研究(一)。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8. 陳正哲(1998)。日治時期台灣地震災害對建築與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中壢市: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9. 黃天橫(1990)。清末、日據、光復初期之台南市街圖。臺南文化,新29
  10. 黃武達 Huang, Wu-Dar(1996)。日治時代(1895-1945)-台灣近代都市計劃之研究,論文集(2)。台北縣:南天書局。
  11. 黃俊銘(1996)。第二屆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東海大學。
  12. 臺南市政府(1938)。家屋戶順調查手帳。台南市政府。
被引用次数
  1. 陳清山(2023)。考量多目標最佳化及建築師規劃偏好之街屋規劃效率評估。建築學報,124,1-20。
  2. 聶志高、賴裕鵬(2011)。台灣街屋與中國廣東騎樓之比較研究:以建築法規對傳統街屋騎樓影響為例。都市與計劃,38(1),73-98。
  3. 張志源(2013)。日治時期嘉義市亭仔腳規制之研究(1910-1937)。建築學報,85,39-56。
  4. (2016)。《台南拓樸》計畫—行動介入台南公共空間。藝術研究學報,9(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