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永續理念下“居住空間規模”推估模式建構及實證之研究—以公寓大廈式集合住宅為例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stimate Model for Sustainable Residential Size-Collective Housing for Example

DOI

10.6377/JA.200402.0099

作者

張珩(Heng Zhang);邢志航(Jyh-Harng Shyng)

关键词

永續發展 ; 集合住宅 ; 居住空間規模 ; 使用行為 ; 推估模式建構 ; 建築計畫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collective housing ; dwelling size ; usage behavior ; establish-ment of an estimate model ;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期刊名称

建築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5期(2004 / 02 / 01)

页次

99 - 1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永續發展理念下,建築計畫的重點已不再挶限於建築本體的規劃與完成,同時也必須提出對環境保育有所助益的建議。本研究目的在使「空間規劃」與「環境永續發展理念」相結合,以公寓大廈式集合住宅為例,期望在滿足居住者使用行為及空間舒適感覺的原則下,運用推論統計之方法,尋找台灣地區合適的住宅空間規模,以建立符合永續發展的空間規劃。「擬定居住空間規模」與「選擇居住空間機能」一直是空間規劃中重要的一環,在適居環境的前提下,藉由對空間規模的研究將以往最小規模的設定,轉變為具有永續理念的規模設定,進而控制建築物樓地板面積,減少外部資源的浪費。 本研究試圖提出影響住宅空間規劃設定的因數要項,尤其加入與永續發展考量相關之因數,並瞭解因數影響居住單元面積之顯著程度,建立居住空間規模之迴歸模型,以便於空間規模之量化分析。並將現況調查資料與研究成果相互比較,說明永續性考量對住宅空間規劃之影響。 本研究以迴歸方程式之R^(2)值作為空間規模設定類型之判別工具,將單元空間之屬性分為三類:居住生活之相關空間、居住生活之必備空間、居住生活之附屬空間,各有不同的空間規模推估模式。以本研之結果與現況、文獻三者比較發現,現況居住空間規模仍太高,應往下修正,以符合永續發展之理念。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bine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together by means of discussing collective housing. And apply statistic analysis methods of inferential statistic to figure out an estimate model of space scale that suitable for collective housing in Taiwan. Therefore, this study can establish a space planning process that correspond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mulate the dwelling space scale and choose dwelling space functions are always being important part of space planning. Under the idea of fitnes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of dwelling space scale could make the dwelling smallest scale setting transfer to best-fit scale goal and also control building floorage to decrease the waste of outdoor resource. This study uses the value to identify three types of space scale setting. There are usage relativity living spaces, necessary living spaces, and accompany living spaces.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comparison of practical, sustainable and article living scale, the practical living space scales are still higher than others. The practical scales should be adjusted to fix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参考文献
  1. Architecture &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1998).Building Code and Regulations.Journal of Architecture,22-25.
  2. Yeh, Jiunn-rong(1996).Institutional Capacity-building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wa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Clim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229-272.
  3. 內田祥哉(1997)。大阪瓦斯公司實驗住宅「NEXT21」概述。住都雙月刊
  4.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編輯委員會(1997)。建築技術規則。台北市:營建雜誌社。
  5. 王順治(1997)。從「NEXT21」近未來型集合住宅思考臺彎未來的集合住宅設計方向。空間雜誌
  6. 行政院經建會住都處(1984)。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住宅分析報告
  7. 住都處(1984)。國民住宅空間標準化之研究
  8. 何友鋒、王小璘(1993)。國民住宅空間標準之建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80。
  9. 吳明修(1997)。現階段集合住宅之類開放式居住方式。住宅天地
  10. 吳讓治(1993)。臺灣住宅計畫研究之現況及課題。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
  11. 東正修(1977)。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2. 施宣光(2000)。開放建築整體規劃與發展之研究
  13. 洪百燿(1973)。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
  14. 洪肇陽(1989)。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5. 徐天安(2001)。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16. 張珩(1987)。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7. 張湘揚(1994)。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8. 張輝煌(1990)。多變量分析及其應用-統計學上重要實用課題。臺北市:建興出版社。
  19. 陳彥仲、王健陽(1996)。高雄市不同住戶層級對住宅屬性需求之研究。規劃學報,27-31。
  20. 陳紹興(1993)。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21. 陳順宇、鄭碧娥(1996)。統計學。華泰書局。
  22. 陳裕益(2002)。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23. 陳漢江(1977)。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24. 喻肇青(1993)。,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5. 喻肇青、黃瑞茂(1991)。中華民國住宅學會。
  26. 黃書禮(1996)。台北市都市永續發展指標與策略研擬之研究,7-22。
  27. 黃清政(1972)。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28. 黃鐘聖(2003)。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29. 楊重信、陳春益(1987)。台灣地區居住空間水準及住宅需求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30. 經建會(1983)。日本公共住宅標準化規劃設計準則與解說
  31. 葉志敬(2003)。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32. 詹世州(2003)。國立成功大學。
  33. 蕭家興(1997)。建構符合臺灣社會情境的住宅政策。空間雜誌,120。
  34. 蕭家興(1997)。建構符合臺灣社會情境的住宅政策。空間雜誌,121。
  35. 蕭家興(2000)。永續的住宅發展策略。空間雜誌,120。
  36. 蕭家興(1997)。建構符合臺灣社會情境的住宅政策。空間雜誌,76。
  37. 蕭家興(2000)。永續的住宅發展策略。空間雜誌,121。
  38. 韓乾、王啓聰(1995)。從居民屬性分析居民對住宅環境之需求。土地管理學報,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