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語意差異法」評價建築立面之風格意象-以台中市七期重劃區「第一種住宅區」住宅爲例

并列篇名

To Discover the Appraisal of Modern Architecture Façade Style-A Case Study of the 1(superscript st) Category Housing in Tai-Chung 7(superscript th) Re-Planning District

DOI

10.6377/JA.201003.0027

作者

曾國維(Kuo-Wei Tseng);聶志高(Chih-Kao Nieh);王惠靜(Hui-Chinh Wang);賴裕鵬(Wu-Peng Lai)

关键词

建築立面的風格意象 ; 語意差異法SD法 ; 台中市七期重劃區 ; 第一種住宅 ; The Image of Architecture Style ; The 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 S.D. ; Tai-chung 7(superscript th) Re-planning District ; 1(superscript st) Category Housing

期刊名称

建築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1期(2010 / 03 / 01)

页次

27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語意差異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SD法)來探究不同屬性之受測者對建築立面風格意象的評價之形容詞,是否會因認知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以及在受評價之對象物方面,是否會形成共同的評價要素。研究對象以台中市七期重劃區中的第一種住宅(「住一」)建築爲例,除進行實體評估量測外,並透過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具體的研究成果歸納如下: 1.受測者在建築立面風格意象的認知(鑑別度)有明顯差異 本研究「住一」住宅建築立面風格因素分析發現,其特徵值與可解釋變異量均爲正值,代表其認知鑑別度有明顯之差異。 2.不同屬性的受測者對建築立面風格意象的感受(強弱度)具有差異 「專業者」較傾向描述建築物的特徵(如風格、分割手法及美學元素),所使用的形容詞較具體且明確;反之,「非專業者」則較偏向表達心理層面的感受性語彙,相對較感性且模糊。 3.受測者對建築立面風格意象的評價(語意表現)以「現代型」及「古典型」較具明顯差異 受測者對於「現代型」及「古典型」在風格、量體、分割樣式、價值感、材料質感及心理感受等方面之鑑別度較爲明顯。而「折衷型」在量體、分割樣式與心理感受等特徵上與前二者接近,但是在風格、價值感與材料質感等特徵上則較無明顯之差異。

英文摘要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is to use the 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 (S.D.)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t testing people on the adjective of the appraisal of modern architecture façade style, whether it will be influenced by the cognition diversity or it will arise the collective appraisal element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are located on the 1st category housing in Tai-chung 7(superscript th) re-planning district, the specific investigation results are: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cognition (differential degrees) of the architecture façade for the testers. The architecture façade style factor analysis shows its value and interpretable variance is a positive value. 2.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sters on the architecture style feelings (strong and weak degree) have distinguished differences. The professional testers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façade are more specific and clear than the non-profession ones. 3. The evaluation (semantic performance) of the architecture façade is more obvious differential, especially in the modern style and classic style category. But the compromise style shows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obvious differences.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参考文献
  1. 台中市政府(2004)《台中市新市政中心專用區、新市政中心專用區西側、新市政中心專用區南側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概要》,台中。
  2. Krier, Rob、吳玉成譯(1990)。建築元素。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
  3. 王振復(1993)。建築美學。台北:地景出版社。
  4. 王琮惠(2004)。中原大學士內設計系。
  5. 史春珊、孫清軍(1995)。建築造型與裝飾。台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 汪國瑜(1998)。藝術教育與美學研究叢書(9)。台北:淑馨出版社。
  7. 林郁斐(2003)。淡江大學建築系。
  8. 林勝忠(1996)。東海大學建築系。
  9. 張勝朝(1997)。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
  10. 張曉平(2004)。中原大學士內設計系。
  11. 陳威羽(2002)。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12. 陳建廷(1998)。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13. 彭耼齡、張必隱(2000)。認知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14. 楊世瑩(2005)。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5. 楊傑人(1986)。中原大學建築系。
  16. 劉育東(1996)。建築的涵意。台北:胡氏圖書出版社。
  17. 蘆原義信(1975)。外部空間的設計。彰國社。
被引用次数
  1. 聶志高、洪黛芬(2013)。商店外觀感性意象之語意評價研究-造形特徵與意象關聯性之探討。建築學報,84,55-75。
  2. 葉麗美(2014)。應用灰結構模型法於建築立面樣式之研究─以台灣日據時期鐵道車站的構造與形式特徵為例。聯大學報,11(2),9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