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地方特色產業設計程序研究-以白河鎮蓮產業爲例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f Local Charm Industries Design Process: A Case Study of Baihe Lotus Industry

DOI

10.6377/JA.201006.0005

作者

余政龍(Cheng-Lung Yu);陸定邦(Ding-Bun Lu);羅募旋(Mu-Hsuan Lo)

关键词

產業設計程序 ; 地方特色產業 ; 產業發展模式 ; Industry Design Process ; Local Charm Industries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

期刊名称

建築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2期(2010 / 06 / 01)

页次

129 - 1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地方特色產業具備區域集中、地緣關係與產業規模較小等特質,易透過「產業設計」手段扶植發展,本研究從設計的角度切入,針對地方特色產業討論,產業設計程序相關議題。首先以產業基本條件、產業組織與產業政策三構面建構地方特色產業空間結構,再以產業生命週期概念探討產業空間結構在產業發展流程裡的變化情形,歸納地方特色產業的操作型定義,最後提出產業發展模式假說,並挑選「白河鎮蓮產業」爲個案研究對象,以質性研究方法來驗證所提發展模式,供業者在經營或轉型上的參考。

英文摘要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ization of region, small scale and local social network, Local Charms Industries (LCI) can be cultivated easier by the means of Industry Design.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issues concerning Industry Design Processes of LCI from the view of ”Design”. Thus it examines Local Charm Industries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industry fundamental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Then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Industry Life Cycle it intend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industry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cesses to propose 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tern hypothesis. A case study is conducted on ”Baihe Lotus Industry” based on the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LCI to further revise their development pattern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how firms operate or transform through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harm Industry and the analyses of relative examples.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参考文献
  1. 陳碧琳(2006)。台灣在地社區營造運動與博物館型態之轉型—蘇澳白米木屐村案例之研究。國立台灣博物館學刊,59(1)
    連結:
  2. 廖石(2002)。從城鄉互動的觀點探討台灣鄉村永續發展的空間計畫策略—以桃園台地爲例。建築學報,41,43-59。
    連結:
  3. 廖淑容、古宜靈、陳怡萍(2006)。鄉村觀光之社會影響與社會資本的關連性分析—以白河居民對白河蓮花觀光季的心理認知爲例。戶外遊憩研究,19(4),31-63。
    連結:
  4. 何美玥(2007)〈善用特色創造價值-台灣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現況與展望〉,新港20 集體英雄論壇,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9262
  5. 蘇瑞蓮(2005) 〈苗栗縣地方特色產業業者對其特性認知之探討〉, 取自:http://miaoli.hom.com.tw/MasterAdmin/Academic_forum/Memoir/show_student.php?id=11
  6. Becattini, G.(2004).The Marshal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 as a Socioeconomic Notion.Industrial Districts: A New Approach to Industrial Change,UK:
  7. Cox, W. E.(1967).Product Life Cycle as Marketing Models.The Journal of Business,Oct.,375-384.
  8. Hill, E. W.,Brennan, J. F.(2004).A Methodology for Identifying the Driver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found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14(1),65-96.
  9. Levitt, T.(1965).Exploit the Product Life Cycle.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Dec.,81-94.
  10. Saxenian, A.(1994).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11. 工業技術研究院(2003)。經濟部工業局委託研究經濟部工業局委託研究,未出版
  12.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2)。,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13. 王素彎、陳章真(2005)。九十四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計畫相關議題。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14. 王嘉驥(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台北市:商周。
  15.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1)。,台北市商業管理處。
  16. 余政龍、孔憲法、陳其南(2009)。社造型文化產業蛻變現象之研究—以白荷陶坊爲例。建築學報,68,81-100。
  17. 周鉦琪(2002)。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
  18. 拓墣產業研究所(2006)。顛覆雁行理論:透視亞洲重要國家產業競爭力。台北市:拓墣科技。
  19. 林忠坤(2005)。如何整合產業行銷、塑造魅力台灣。2005年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台北市:
  20. 波特、李明軒譯、邱如美譯(1996)。國家競爭優勢。台北市:天下文化。
  21. 波特、高登第譯、李明軒譯(1998)。競爭論(下)。台北市:天下文化。
  22. 阿克、許是祥譯(1986)。企業策略管理。台北市: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23. 徐欣玉(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
  24. 張溪南(1998)。白河鎮志。白河鎮公所。
  25. 許華珊(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26. 陳正澄(1999)。成長或消失:產業的管理經濟分析。台北市:華泰。
  27. 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28. 陳景揚(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
  29. 陳榮村(1995)。台灣東部海岸聚落發展模式之研究—以花蓮沿海地區爲例。建築學報,13,123-141。
  30. 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1. 黃璋如(1998)。台灣有機農業之產業規劃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4,102-126。
  32. 塗順從(2004)。南瀛產業節慶誌。台南縣政府。
  33. 楊敏芝(2002)。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34.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5)。九十四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35.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3)。2003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
  36. 解鴻年、董成鵬(1995)。從生命週期觀點探討工業園區之發展。建築學報,15,109-119。
  37. 鄭進丁編(2001)。九十年白河蓮花節成果專輯。南縣白河鎮公所。
  38. 賴杉桂(2007)。在地全球化—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研考雙月刊,31(5),39-50。
被引用次数
  1. 蕭文凱、潘治民、林幸君(2017)。農特產品市場價格差異分析。東吳經濟商學學報,95,1-22。
  2. 莊育鯉(2019)。地域特色產業形象再造—以基隆和平島平寮里石花凍包裝設計為例。海洋文化學刊,27,21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