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文體意識與文學史體例

并列篇名

Stylist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Layout of Literary History

DOI

10.6351/BICLP.200009.0217

作者

葉崗(Gang Ye)

关键词

文學史體例 ; 文體 ; 體裁 ; 語體 ; 風格 ; form of literary history ; literary form ; genre ; tone ; style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00 / 09 / 01)

页次

217 - 2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針對綜合型通史式中國文學史撰述體例上的一般做法提出駁議。認為首先應該強化文體意識,加強文體的體裁、語體和風格三層面在文學史中的結構性地位,這是保持文學史的「文學性」的客觀基礎。其次,在確立歷時文體學的前提下,文學史撰述體例中的分期標準、評判文體價值的原則、「綜合型」與「通史式」的兼顧等問題才能得到妥當處理。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criticizes the received approach for laying out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into a comprehensive, chronological pattern.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objective foundation by which to keep literary history ”literary” is to emphasize stylistic consciousness and the three stylistic levels-genre, tenor, and style-that are of structural significance in literary history. Only once a diachronic stylistics is established can issues such as criteria for classifying different periods, standards for stylistic evaluation, and joint consideration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chronology be treated appropriatel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79)。中國歷代文論選(第4冊)
  2. 南朝梁劉勰(1997)。文心雕龍
  3. 梁沈約(1974)。宋書
  4. 梁鍾嶸(1986)。詩品
  5. 清王國維(1981)。人間詞話新注
  6. Benediet, Rath(1988)。文化模式
  7. Hegel, Georg Wilhelm F.(1980)。小邏輯
  8. 王元驤(1992)。審美反映與藝術創造
  9. 伊格爾頓(1988)。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文選
  10. 韋勒克‧沃倫(1984)。文學理論
  11. 孫明君(1997)。追尋遙遠的理想─關於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的回顧與瞻望。北京大學學報,1997(1),48-56。
  12. 張榮翼(1996)。文學史:延續與斷裂的雙重構造。學術研究,1996(1),69-72。
  13. 陶東風(1994)。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
  14. 游國恩(1992)。中國文學史
  15. 童慶炳(1994)。文體與文體的創造
  16. 雷奈.韋萊克(1988)。新批評文集
  17. 錢鍾書(1984)。談藝錄
  18. 戴燕(1996)。文學.文學史.中國文學史。文學遺產,1996(6),4-15。
  19. 顧頡剛(1982)。尚書通檢
被引用次数
  1. 高旖璐(2009)。史識、史意、史才─評析《中國小品文史》。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3,71-92。
  2. 羅漪文(2012)。漢魏晉誄體文的功能與篇章結構-以抒哀脈絡為主的討論。東華漢學,16,1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