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本體與工夫合一:陽明學的展開與轉折
|
并列篇名
|
The Unity of Reality and Cultivation: Development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Wang Yangming's Teaching
|
DOI
|
10.6351/BICLP.200503.0359
|
作者
|
林月惠(Yueh-Hui Lin)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6期(2005 / 03 / 01)
|
页次
|
359
-
39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論語新解。臺北:啟明書局。
-
宋黎靖德(1986)。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
-
明王畿。龍谿王先生全集。京都:中文出版社。
-
明鄒守益(1997)。東廓鄒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
明聶豹。雙江聶先生文集。
-
明羅洪先(1983)。念菴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清黃宗義、沈芝盈(1987)。明儒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
-
中純夫(2004)。吳震著《聶豹‧羅洪先評傳》書評。明代史研究,32,39-41。
-
中純夫(1989)。「良知修証派」について-王門三派說への疑問。富山大學教養部紀要,22(1),124-156。
-
王守仁、吳光(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古清美(1990)。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
左東嶺(2000)。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朱熹(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
朱熹(2000)。朱子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德富文教基金會。
-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牟宗三(1987)。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
吳宣德(1996)。江右王學與明中後期江西教育發展。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吳震(2004)。王陽明著述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吳震(2002)。陽明後學概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3),105。
-
吳震(2001)。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呂妙芬(2003)。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李明輝(1997)。儒家與康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李明輝(1993)。國際朱子學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岡田式彥(1970)。王陽明と明末の儒學。東京:明德出版社。
-
林月惠(2005)。「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
-
林月惠(2002)。中韓儒學的「情」:以朱子與李退溪為例。中山人文學報,15,407-450。
-
林月惠(1995)。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宋明儒學思想之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島田虔次(1961)。塚本博士頌壽記念佛教史學論集。京都:塚本博士頌壽記念會。
-
荒木見悟(1972)。明代思想研究:明代における儒教と佛教の交流。東京:創文社。
-
荒木見悟(1984)。陽明學の開展と佛教。東京:研文出版社。
-
荒木見悟(1992)。陽明學の位相。東京:研文出版社。
-
荒木見悟(1995)。中國心學の鼓動と佛教。福岡:中國書店。
-
荒木見悟(1963)。佛教と儒教:中國思想を形成するもの。京都:平樂寺書店。
-
張立文(1993)。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張岱年(1989)。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陳來(1991)。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
陳榮捷(1988)。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蔡仁厚(1974)。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
-
鄭宗(2000)。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中國大陸與臺灣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鄧志峰(2004)。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與運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錢明(2005)。陽明後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5,37-40。
-
鮑世斌(2004)。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包蜀書社。
-
戴璉璋、吳光(1996)。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被引用次数
|
-
何威萱(2022)。論黃久菴「思」的工夫。哲學與文化,49(11),159-174。
-
李瑋皓(2022)。比較視域下王龍溪與羅近溪哲學思想較析-以三教會通為核心開展。哲學與文化,49(12),119-133。
-
張美娟(2013)。試論王龍溪「良知靈氣」說宇宙圖式及其在文藝美學上的意義。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8(1),83-105。
-
(2005)。當代日本學者陽明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2(2),251-297。
-
(2024)。試論王龍溪「樂」感本體宇宙論。國文學報,75,4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