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對話特質及其意義

DOI

10.6351/BICLP.200809.0001

作者

周建渝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08 / 09 / 01)

页次

1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Bakhtin, M. M.,Michael Holquist(Ed.),Caryl Emerson (Trans.),Michael Holquist(1981).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 Chang, Shelley Hsueh-lun(1990).History and Legend: Ideas and Images in the Ming Historical Novels.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3. Dc Man, Paul(1983).Blindness and Insight: Essays in the Rhetoric of Contemporary Criticism.London:Routledge.
  4. Krieger, Murray(1993).The Ideological Imperative: Repression and Resistance in Recent American Theory.Taipei:The 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Academia Sinica.
  5. Krieger, Murray著、單德興譯(1994)。西方理論中的反意識型態傾向。中外文學,23(3),130-151。
  6. Plaks, Andrew H.(1987).The 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7. Yang, Winston L.Y.(1971).Stanford University.
  8. 干寶撰、汪紹楹校注(1985)。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
  9. 中川諭、周兆新編(1995)。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大學出版社。
  10.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不列顛百科全書編輯部編譯(2000)。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1.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2.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3. 白玉蟾(1985)。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4. 李福清著、尹錫康、田大畏譯(1997)。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沈伯俊(2002)。三國演義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6. 周兆新(1990)。三國演義考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7. 周建渝(2006)。《三國演義》的平行式敘述結構。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46,301-311。
  18. 金文京、周兆新編(1995)。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柳存仁(1977)。和風堂讀書記。香港:龍門書店。
  20. 胡孚琛編(1995)。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1. 胡邦煒、社會科學研究叢刊編輯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1983)。三國演義研究集。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2. 范曄(1982)。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23. 張傑(1989)。複調小說的作者意識與對話關係―也談巴赫金的複調理論。外國文學評論,4,37-44。
  24. 曹雪芹(1959)。紅樓夢。臺北:文淵出版社。
  25. 郭瑞林(2006)。三國演義的文化解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6. 郭慶藩(1982)。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7. 陳翔華、周兆新編(1995)。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大學出版社。
  28. 陳翔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編(1985)。三國演義論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9. 陳壽(1982)。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30. 陳曦鐘、宋祥瑞、魯玉川輯校(1998)。三國演義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1. 陸德明(1985)。經典釋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湯一介主編(1999)。道書集成。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
  33. 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34. 葛洪著、王明校釋(1985)。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35. 詹石窗(1997)。詩成造化寂無聲―武夷散人白玉蟾詩歌與艮背修行觀略論。宗教學研究,3,24-32。
  36. 廖朝陽(1993)。異文典與小文學:從後殖民理論與民族敘事的觀點看《紅樓夢》。中外文學,22(2),6-44。
  37. 鄭振鐸(1970)。中國文學研究。香港:古文書局。
  38. 鄭鐵生(2000)。三國演義敘事藝術。北京:新華出版社。
  39. 羅貫中著(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羅貫中著、毛綸、毛宗崗評點(1662)。古本三國志·四大奇書第一種。
被引用次数
  1. 高齡芬(2013)。論《三國演義》中關於周瑜形象的創意書寫。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2,59-72。
  2. (2010)。論《三國演義》的歷史敘事與經典轉話─以「猇亭之戰」始末為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8,12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