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章太炎早年的《春秋左傳》學與清代《公羊》學的關係-以《春秋左傳讀》為討論中心

并列篇名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ng Taiyan's Study on Chunqiu Zuozhuan in His Early Periods and the New Text School in the Qing Dynasty: Focusing on Chunqiu Zuozhuan du

DOI

10.6351/BICLP.200909.0161

作者

黃梓勇(Zi-Yong Huang)

关键词

章太炎 ; 漢學 ; 經世致用 ; 左傳 ; 今文經學 ; Zhang Taiyan ; Han xue ; Zuozhuan ; New Text School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35期(2009 / 09 / 01)

页次

161 - 18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年學界對於章太炎早年的《春秋左傳》學與今文經學(《公羊》學)的關係,已有所揭示,唯各家之分析一般忽略了代表章氏早年《春秋左傳》學成果的《春秋左傳讀》。本文以《春秋左傳讀》爲中心,分析章氏早年《左傳》學與今文經說(《公羊》學經說)的關係,尤其集中討論《春秋左傳讀》中,章氏在面對漢學求是與經世致用的經學目標之間,所呈現出來的矛盾態度,與其後來《左傳》學轉變的關係。

英文摘要

Recently scholars have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ng Taiyan's study of Chunqiu Zuozhuan in his early period and the theory of the New Text School (Gongyang xue). However, the related analyses have more often than not overlooked the contents of Chunqiu Zuozhuan du, which represents the achievement of Zhang's study of Chunqiu Zuozhuan in his early perio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hunqiu Zuozhuan du,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ng's study of Chunqiu Zuozhuan and the theory of the New Text School, so as to reveal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qiushi ”pursuing truth” and zhiyong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in Chunqiu Zuozhuan du, and how it inspired Zhang's change of view towards his study of Zuozhua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陸寶千(1988)。章炳麟之儒學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17,119-139。
    連結:
  2. 孔廣森(1995)。續修四庫全書:春秋公羊經傳通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汎森(1985)。章太炎的思想(1868-1919)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4. 丘爲君(2006)。戴震學的形成:知識論述在近代中國的誕生。北京:新星出版社。
  5. 何休解詁、徐彥疏、阮元校刻(1965)。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6. 宋惠如(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7. 杜預注、孔穎達疏、阮元校刻(1965)。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8. 范甯集解、楊士勛疏、阮元校刻(1965)。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9. 孫寶瑄(1983)。忘山廬日記(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容谷校點(1984)。章太炎旅台文錄。中國文化研究集刊,1
  11. 班固(1996)。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2. 馬勇編(2004)。章太炎講演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3. 馬勇編(2003)。章太炎書信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14. 張勇(1994)。戊戌時期章太炎與康有為經學思想的歧異。歷史研究,3,24-35。
  15. 張素卿(2007)。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臺北:里仁書局。
  16. 梁啟超(2000)。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陸寶千(2006)。清代思想史。臺北:廣文書局。
  18. 章炳麟(1982)。章大炎全集:駁箴膏肓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 章炳麟(1982)。章太炎全集:春秋左傳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 章炳麟(1985)。章太炎全集:太炎文錄初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1. 章炳麟(1982)。章太炎全集:春秋左傳讀敘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章炳麟、章太炎(1965)。太炎先生自定年譜。香港:龍門書店。
  23. 湯志鈞(1985)。經學史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24. 湯志鈞編(1979)。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25. 湯志鈞編(1977)。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中華書局。
  26. 劉巍、桑兵主編、關曉紅主編(2007)。先因後創與不破不立: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27. 錢穆(1980)。中國學衍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8. 蘇輿撰、鍾哲點校(200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黃梓勇(2011)。論章太炎的今古文經學觀。漢學研究,29(4),221-251。
  2. 宋惠如(2013)。復漢之舊?─清代《左傳》學對杜預學的接受與衝突。淡江中文學報,29,163-198。
  3. (2016)。固守漢說,經史分途:劉師培後期《春秋左傳》學及其經學「守舊」進路。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2,14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