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楊屾《知本提綱》研究──十八世紀儒學與外來宗教融合之例

并列篇名

Yang Shen's "Zhiben tigang": A Synthesis of Confucianism and "Foreign" Religion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DOI

10.6351/BICLP.201203.0083

作者

呂妙芬(Miaw-Fen Lu)

关键词

楊屾 ; 儒學 ; 關學 ; 天主教 ; 中國伊斯蘭教 ; Yang Shen ; Confucianism ; Guanxue (Guanzhong scholarship) ; "Zhiben tigang" ; Christianity ; Chinese Islam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0期(2012 / 03 / 01)

页次

83 - 1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楊屾(1699-1794)號雙山,陝西興平縣人。他在歷史上主要以農桑專業被表揚與紀念。然而,楊屾的思想體系龐大,遠超出農桑之學的範圍。他吸收了天主教或伊斯蘭教的觀念,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思想。為了說明楊屾有機會接觸天主教或伊斯蘭教,本文首先介紹明末清初陝西地區的伊斯蘭教與天主教的發展。接著,透過解讀楊屾的重要著作《知本提綱》說明他的思想系統,指出無論是人格上帝、創造論、人間秩序觀,或是對死後的想像,包括靈魂不朽、靈魂將依是否克盡倫職而接受賞罰,有類似天堂與地獄的觀念等,都顯示楊屾思想雜糅儒學與外來宗教的元素。最後,本文亦試圖比較楊屾思想與天主教及中國伊斯蘭教,說明楊屾固守儒學之處,並分析其學具有儒學庶民化與宗教化之意涵。

英文摘要

Yang Shen (1699-1794) was a Shaanxi scholar renowned for his knowledge and achievements in sericulture, which also dominate the existing scholarship about him. Yang Shen's works, however, reveal much wider concerns beyond agriculture and demonstrate a highly inclusive system of thought that synthesized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or Chinese Islam. To ascertain the availability of Christian and Islamic knowledge to Yang Shen,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Islam in China, especially in Shaanxi,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Shaanxi during the early Qing.It then proceeds to study Yang Shen's thought based on a close reading of his work ”Zhiben tigang” (An Outline of Knowledge of Essential Principles). There is no modern reprint of ”Zhiben tigang”. Even though it has been little noticed in modern scholarship, it represents significant elements of the intellectual tapestry of the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By focusing on ”Zhiben tiga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Yang Shen's ideas, including the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 by a personal God, the concept of personal soul, the similar principles between the invisible spiritual world and the concrete visible world, the ideal political and social orders, the duties of life, and the imagination of an afterlife. It also compares Yang Shen's thought with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Islam, expounds on the popular religious connotations in Yang's Confucian thought, and discusses both the innovations and limitations in Yang's thought in terms of personal salvation, gender equality, and political righ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3. (2009)。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台北利氏學社。
  4. 劉光蕡:《煙霞草堂文集》,民國七年〔1918〕蘇州思過齋本,中央研究院郭廷以圖書館藏。
  5. 楊屾:《知本提綱》,乾隆十二年刻本,民國十二年補版印本,藏陝西師範大學書館。
  6. 唐彪:《人生必讀書》,清康熙五十三年序刊本,日本內閣文庫藏。
  7.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199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9. 陳受頤:〈三百年前的建立孔教論─跋王啓元的《清署經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本第2分,1936年6月,頁133-162。
  10. 王啓元:《清署經談》,明天啓三年序刊本,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11. Menegon, Eugenio(2009).Ancestors, Virgins, and Friars: Christianity as a Local Relig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2. Ong, Chang Woei(2008).Men of Letters Within the Passes: Guanzhong Literati in Chinese History, 907-1911.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3. Rosenlee, Li-Hsiang Lisa(2006).Confucianism and Women: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4. Rowe, William(2001).Saving the World: Chen Hongmou and Elite Consciousnes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5. Taylor, Charles(2007).A Secular Age.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6. 王天根(2009)。西北出版中心味經刊書處與維新氛圍的媒介建構。史學月刊,2009(10),36-46。
  17. 王廷相(1989)。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
  18. 王廷珪修、張元際纂(1969)。興平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9. 王岱輿(1988)。正教真詮。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20. 王雪(2007)。基督教與陝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1. 朱宗元(2005)。拯世略說。合肥:黃山書社。
  22. 朱維錚編(2001)。利瑪竇中文著譯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3. 余英時(2004)。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北京:三聯書店。
  24. 吳震(2009)。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5. 呂妙芬(2012)。明清儒學關於個體不朽、死後想像、祭祀原理之論述。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
  26. 呂妙芬(2012)。從儒釋耶三教會遇的背景閱讀謝文洊。新史學,23(1),105-158。
  27. 宋伯胤(2004)。明涇陽王徵先生年譜。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8. 李天綱(1998)。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李虎(2007)。論楊屾的農業情結。安徽農業科學,2007(13),4054-4056。
  30. 李恩繼、文廉修、蔣湘南纂(2007)。同州府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31. 李隆獻(2010)。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事例的省察與詮釋。文與哲,16,139-202。
  32. 李鳳岐(1989)。關中農學家─楊屾。農史研究,8,101-103。
  33. 阮元校刻(1965)。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4. 屈萬里(1980)。尚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35. 阿塔納修斯•基歇爾、張西平譯(2010)。中國圖說。鄭州:大象出版社。
  36. 勉維霖編(1997)。中國回族伊斯蘭宗教制度概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37. 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編(2008)。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臺北:法界出版社。
  38. 馬士年(1981)。伊斯蘭教在陝西的傳播發展與演變。清代中國伊斯蘭教論集,銀川:
  39. 馬堅譯(1981)。古蘭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0. 張亨(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
  41. 張君房編、李永晟點校(2003)。雲笈七籤。北京:中華書局。
  42. 張載(1985)。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
  43. 張聰賢修、董曾臣纂(1969)。長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44. 陳正奇(1996)。關中學人•布衣楊屾。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6(1),50-52。
  45. 陳榮捷(1992)。近思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6. 陳龍正(1993)。幾亭全書。東京:高橋情報。
  47. 湯開健、劉清華(2007)。明清之際甘青地區天主教傳教活動鉤沉。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5(5),54-66。
  48. 程海霞(2010)。晚明江右士人王塘南「全歸」思想探析。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23-30。
  49. 黃一農(2005)。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
  50. 楊屾(1970)。豳風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51. 楊屾、鄭辟疆校勘、鄭宗元校勘(1962)。豳風廣義。北京:農業出版社。
  52. 熊啓詠纂修(1975)。建始縣志。臺北:文成出版社。
  53. 蒲慕州(2004)。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麥田。
  54. 劉光蕡(1989)。修齊直指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5. 劉述先編、林月惠編(2005)。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宗教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56. 鄧紅(2008)。董仲舒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57. 黎靖德編(1987)。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58. 鄺振華(2007)。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在基本信仰上的分別。浸傳網期刊,2007(9月、10月)
  59. 嚴可均編(1982)。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世界書局。
  60. 蘇輿(1992)。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61. 鐘鳴旦、何麗霞譯(1998)。可親的天主:清初基督徒論「帝」談「天」。臺北:光?出版社。
  62. 顧騄修、王賢輔纂(1969)。白河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郭嘉輝(2019)。法祖講學:明中後期《高皇帝御製文集》刊行及其意義。清華學報,49(2),293-336。
  2. 呂妙芬(2014)。儒門聖賢皆孝子: 明清之際理學關於成聖與家庭人倫的論述。清華學報,44(4),629-660。
  3. 呂妙芬(2019)。以天為本的經世之學-安世鳳《尊孔錄》與幾個清儒個案。漢學研究,37(3),89-130。
  4. (2016)。王心敬續《關學編》與康乾之際關中理學傳統的建構:兼論清代學術的區域化進程。思想史,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