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廣覽地球,發現中國—從文學視角觀察晚清小說的「世界」想像
|
并列篇名
|
Observing the World Imagination of the Novels in the Late Qing from a Literary Perspective
|
DOI
|
10.6351/BICLP.201209.0001
|
作者
|
顏健富(Kean-Fung Guan)
|
关键词
|
晚清 ; 新世界觀 ; 新小說 ; 範式 ; 概念地圖 ; late Qing ; new world view ; new novel ; paradigm ; conceptual map
|
期刊名称
|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41期(2012 / 09 / 01)
|
页次
|
1
-
4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晚清文化界對於新世界觀的接受與詮釋,構成一套不同於傳統的空間表述。做為時代結構一環的晚清小說界,屢將「世界」史地、政治、文化等融入文藝脈絡,展現具有新世界觀的敘事。本文先探討晚清小說界如何透過文藝脈絡傳播「世界」思潮?接而,本文聚焦晚清小說材料,觀察作者群調動書寫成規、意象、場景等,致使「異域」的表徵從鬼魅化/神秘化的文學傳統,轉而到可由地圖、儀器、制度、科學、政治等繪製測量的新「概念地圖」;接著,本文從「範式轉變」的角度,探討晚清作者群結合地理、冒險、器物等來自不同脈絡的元素,改變傳統飛天遁地的意念飛躍法,促成新「遠遊」範式;最後,本文指出「世界」話語提供了晚清小說作者群對照自我的視角,以「末日記」與「未來記」的極端敘事場景,將「中國」置入「世界」座標,「發現」中國的位置。
|
英文摘要
|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consisted of a spatial narrativ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 in the acceptance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world view. Being a part of the time structure, novels of the late Qing were integrated with the contexts of ”world” history, geography, politics, and culture so as to present the narrative with the new world view. This study first discusses how the novels in the late Qing propagated the trend of World through literary context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ovel materials in the late Qing to observe the authors transferring the writing rules, images, and scenes into the features of Fantasy World and changing them from a ghostly and mystical literary tradition to a new Conceptual Map drawn and measured by maps, instruments, systems, science, and politics. From the aspect of Paradigm Change, this study then discusses the authors in the late Qing who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flight ideas by combining the elements from distinct contexts of geography, adventure, and implements to develop the new paradigm of Far-Distance Travel. Finally,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World discourses provided the novelists in the late Qing with the viewing angle for self-comparison, and placed China into the World coordinates with the extreme scenes of Doom Day and Coming Day to ”discover” the position of China.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魯道夫‧G‧瓦格那、鍾欣志譯(2011)。中國的「睡」與「醒」:不對等的概念化與應付手段之研究。東亞觀念史集刊,2011(1),3-44。
連結:
-
羅普:《海底旅行‧批語》,《新小說》第3號,1903年1月。
-
飲冰譯:〈世界末日記〉,《新小說》第1號,1902年11月。
-
〈新世界小說社報發刊辭〉,《新世界小說社報》第1期,1906年6月。
-
〈讀新小說法〉,《新世界小說社報》第6期,1907年,頁3-4。
-
金松岑:《孽海花》,《江蘇》第8期,1904年1月。
-
(1998)。中國近代孤本小說精品大系。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星台:《獅子吼》,《民報》第2,3,4,7,8號,1905年11月—1906年9月。
-
商務印書館主人:〈本館編印《繡像小說》緣起〉,《繡像小說》第1 期,1903 年5 月。
-
蠡勺居士:《瀛寰瑣紀》第1期,1872年11月。
-
金松岑:〈論寫情小說於新社會之關係〉,《新小說》第17號,1905年7月。
-
(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
我佛山人:〈光緒萬年〉,《月月小說》第2年第1期(原13號),1908年2月。
-
天僇生:〈中國三大家小說論贊〉,《月月小說》第2年第2期(原14號),1908年3月。
-
木村小舟著,茂原筑江譯意,王本祥潤辭:〈蝴蝶書生漫游記〉,《科學世界》第1期,1903年3月;第3期,1903年5月;第5期,1903年7月。
-
飲冰室主人:〈新中國未來記〉,《新小說》第1-2號,1902年11-12月。
-
荒江釣叟:《月球殖民地小說》,《繡像小說》第27-28期,1905年3月;第31期,1905年3月;第35期,1905年7月。
-
小說林社:〈謹告小說林社最近之趣意〉,《車中美人:豔情小說》,上海:小說林總發行所,1905年。
-
小說林社:〈謹告新年大增刊〉,《小說林》第6、7、8期,1907年11、12月、1908年1月。
-
雙菅室主人:〈環球攬勝圖說略〉,《小說林》第9期,1908年2月。
-
東海覺我:〈情天債〉,《女子世界》第1期,1904年1月。
-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教育世界》第76-78期、第80-81期,1904年6-8月。
-
任公:〈汗漫錄〉,《清議報》第35、36冊,1900年2月。
-
冷血:〈《世界奇談》敘言〉,《新新小說》第1號,1904年9月。
-
新小說社:〈中國唯一之文學報《新小說》〉,《新民叢報》第14號,1902年8月。
-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沈惟賢:《萬國演義》(上賢齋藏版),上海:作新社,1903年。
-
旅生:《癡人說夢記》,《繡像小說》第25期,1905年3月。
-
〈招國魂:哀軍人之不振也〉,《安徽俗話報》第2期,1904年4月。
-
高陽氏不才子:《電世界》,《小說時報》第1期,1909年9月。
-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新小說》第1號,1902年11月。
-
Baldick, Chris(2001).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loch, Ernst(2000).The Spirit of Utopi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Bloom, Harold(1976).Poetry and Repression: Revisionism from Blake to Steven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
Foucault, Michel(1986).Text/Contexts of Other Spaces.Diacritics,16(1),22-27.
-
Hall, Stuart(1997).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London:Sage.
-
Kuhn, Thomas S.(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Nordau, Max(1993).Degeneration.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
Pratt, Mary Louise(1992).Imperial Eyes: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London:Routledge.
-
Said, Edward W.(1983).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王韜(1998)。弢園文新編。北京:三聯書店。
-
王繼權編(1988)。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王繼權編(1988)。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王繼權編(1988)。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王繼權編(1988)。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包天笑(1971)。釧影樓回憶錄。香港:大華出版社。
-
卡爾‧修斯克、黃煜文譯(2002)。世紀末的維也納。臺北:麥田出版。
-
利瑪竇、金尼閣、何高濟譯(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
吳組緗編、端木蕻良編、時萌編(1992)。中國近代文學大系。上海:上海書店。
-
吳趼人(1984)。上海遊驂錄。臺北:廣雅出版公司。
-
呂文翠(2009)。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1849-1908)。臺北:麥田出版。
-
李恩涵(1966)。曾紀澤的外交。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李揚帆(2005)。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國的世界觀念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李豐楙(1996)。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李豔麗(2009)。清末科學小說與世紀末思潮─以兩篇《世界末日記》為例。社會科學,342,157-167。
-
沈慶利(2009)。現代中國異域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林建群(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武田雅哉(2001)。中國科學幻想文學館。東京:大修館書店。
-
金觀濤、劉青峰(2008)。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
阿英編(1960)。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北京:中華書局。
-
阿英編(1960)。反美華工禁約文學集。北京:中華書局。
-
施耐庵、羅貫中簒修(1994)。水滸傳。臺北:里仁書局。
-
胡勝(2004)。明清神魔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范伯群編(1994)。演述江湖幫會秘史的說書人—姚民哀。南京:南京出版社。
-
夏志清(1974)。愛情‧社會‧小說。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
夏曉虹(2001)。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
時萌(1989)。晚清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馬克斯‧韋伯、楊富斌譯(1999)。社會科學方法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
康有為(1976)。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臺北:宏業書局。
-
張維華(1982)。明史歐洲四國傳注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曹雪芹、高鶚(1995)。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
-
梁啟超(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
郭玉雯(1985)。《聊齋誌異》的幻夢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郭雙林(2000)。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大康(2013)。中國近代小說史料─《繡像小說》中小說史料編年。文學遺產‧網路版,2013(1)
-
陳平原(2005)。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平原(2003)。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平原編、夏曉虹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陳旭麓(1957)。鄒容和陳天華的思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陳俊啟(2002)。重估梁啟超小說觀及其在小說史上的意義。漢學研究,20(1),309-338。
-
陳室如(2008)。中國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臺北:文津出版社。
-
陳建華(2000)。新小說與想像社群。讀書,2000(1),22-25。
-
章清(2006)。晚清「天下萬國」與「普遍歷史」理念的浮現及其意義。二十一世紀,94,54-62。
-
馮祖貽(1990)。鄒容 陳天華評傳。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
黃錦珠(1994)。一部創新的「擬舊小說」─論吳沃堯《新石頭記》。臺北師院學報,7,265-303。
-
黃錦珠(1995)。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葉慶炳(1989)。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臺大中文學報,3,7-22。
-
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葛兆光(2007)。中國思想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
葛劍雄(1994)。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北京:三聯書店。
-
鄒振環(2000)。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熊月之(1994)。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趙德宇(2001)。西學東漸與中日兩國的對應:中日西學比較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
劉樹森(1999)。李提摩太與《回頭看記略》─中譯美國小說的起源。美國研究,1999(1),122-138。
-
潘光哲(2005)。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知識倉庫」、「思想資源」與「概念變遷」。新史學,16(3),137-170。
-
鄭逸梅(1981)。南社叢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魯迅(1998)。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錢鍾書(1998)。錢鍾書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
謝明勳(199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韓南、葉雋譯(2001)。談第一部漢譯小說。文學評論,2001(3),132-142。
-
魏紹昌編(1980)。吳趼人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魏紹昌編(1962)。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史料部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
魏紹昌編(1982)。《孽海花》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魏源、陳華點校注釋(1998)。海國圖志。長沙:岳麓書社。
-
羅志田(2009)。近代讀書人的思想世界與治學取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羅懋登(1989)。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臺北:天一出版社。
-
譚帆(2002)。「演義」考。文學遺產,2002(2),110-111。
-
嚴復(1986)。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潘少瑜(2015)。世紀末的憂鬱:科幻小說〈世界末日記〉的翻譯旅程。成大中文學報,49,193-232。
-
謝佳瀅(2017)。文野之間─析論《小說林》「叢錄」中之異國形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1(3),15-30。
-
(2018)。民族國家的想像與測繪:孫中山的「鐵路夢」。東亞觀念史集刊,14,359-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