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近代白話文.宗教啟蒙.耶穌會傳統-試窺賀清泰及其所譯《古新聖經》的語言問題

并列篇名

Louis de Poirot and His "Guxin Shengjing" at the Linguistic Crossroads of China

作者

李奭學(Sher-Shiueh Li)

关键词

耶穌會 ; 賀清泰 ; 《古新聖經》 ; 中國白話文的演變 ; 《聖經》中譯史 ; The Society of Jesus ; Louis de Poirot ; "Guxin shengjing" ; the development of vernacular Chinese ; history of Bible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13 / 03 / 01)

页次

51 - 10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清之際耶穌會士傳教的媒介,一以文言為主,往中國士大夫階層傳;一以白話為主,往民間中下階層傳。在白話此一傳統上,耶穌會士譯、寫了許多中國古來少見以白話「議論」的文字,不過不論所為是敘事或議論文,最後都以乾嘉之際賀清泰譯的《古新聖經》為集大成者。本文重點除了賀清泰《古新聖經》的語言特色外,除了從一字一詞到整句的分析外,也辨明賀譯受到拉丁文牽制的程度。因為後者,《古新聖經》中出現了大量中國首見的歐化體白話文,而此種新式語言一路擴展,造成的結果有二,一為中國在語言上預樹現代性的宏基廣廈,二則介入現代白話文之中,變成二十世紀初中國歐化體白話文的先聲。本文最後故而挪轉方向,再探《古新聖經》與中國基督宗教《聖經》中譯的關係。

英文摘要

The linguistic tools that European Jesuits employed to proselytiz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Ming and the Q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the traditional wenya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vernacular, the form that has long been neglect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Jesuits in Chin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vernacular line of the Jesuit writings was inaugurated even during Matteo Ricci's lifetime and the movement continued to flourish thereafter, culminating in Louis de Poirot's translation of the Vulgate Bible into the colloquial idiom mostly spoken by the lower-class people in Beijing. Before 1803, when the Vatican officially declined to have Poirot's Vulgate or ”Guxin Shengjing” published, he had already translated about fifty-seven of the seventy-three books of the Vulgate. Nevertheless, Poirot's merit lies in his use of a Chinese style that was not only colloquial but also Latinate or Western. This new type of vernacular Chinese, ”Europeanized” as it is called today, disappeared until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is because of this particular style that Poirot's Chinese Vulgate, in addition to its influence upon syntax and terminology of later Bible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paved the way for the newly developed Mandarin Chinese, which prevails in China toda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嵇若昕(2006)。乾隆時期的如意館。故宮學術季刊,23(3),127-159。
    連結:
  2. 黃一農(2007)。印象與真相─清朝中英兩國的覲禮之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1),35-106。
    連結:
  3. 廖振旺(2008)。「萬歲爺意思說」─試論十九世紀來華新教傳教士對《聖諭廣訓》的出版認識。漢學研究,26(3),225-262。
    連結:
  4. 潘鳳娟(2009)。述而不譯?艾儒略《天主降生言行紀畧》的跨語言敘事初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111-167。
    連結:
  5. Darlow, T. H., ed. Letters of George Borrow to 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11.
  6. (2011)。舍我其誰:胡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7. 賀清泰(Louis de Poirot) 譯: 《古新聖經》,上海:徐家匯藏書樓庋藏抄本。
  8. 馮瓚璋: 〈北京北堂暫編中文書目(四) :乙編公教善本書目〉 , 《上智編譯館館刊》第2 卷第4/5 期合刊本, 1947 年7-10 月, 頁363 。
  9. Pfister, Louis Aloys. Notices biographiques et bibliographiques sur les Jésuites de L'ancienne mission de Chine, 1552-1773. 2 vols. Shanghai: Imprimerie de la Mission Catholique, 1932-1934
  10. 法雲編:《翻譯名義集》,收入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54冊, 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1934 年。
  11. 賀清泰(Louis de Poirot) 譯: 《達味聖詠》,上海徐家匯藏書樓藏清抄本,編號: 90788B-90790B 。
  12. 高一志述,陽瑪諾訂,湯亞立山准: 《天主聖教聖人行實》,崇禎二年武林超性堂版。
  13. 賀清泰(Louis de Poirot) 譯: 《古新聖經》,香港:思高聖經學會藏北堂稿本攝影本(殘片)。
  14. (1985)。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5. 馮承鈞: 〈嘉慶丙寅上諭中之賀清泰〉 ,《輔仁學志》 , 1939 年第2 期, 頁123-130 。
  16. Batteux, C., and L. G. O.-F. de Bréquigny, eds. Mé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 les sciences, les arts, les mœurs, les usages, & c. des Chinois: Par les Missionnaires de Pékin. Tome neuvieme. Paris: Nyon, 1783.
  17. 竺法護譯:《方等般泥洹經》,收入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編:<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12冊, 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1934 年。
  18. (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Poirot, Louis de. Lettera di Luigi de Poirot. Pekino 4 ottobre 1772. BNC Mss. Fondo gesuitico, 1386, 18, ff. 90 r. -v.
  20. 陳獨秀: 《獨秀文存》,上海:亞東圖書館, 1922 年。
  21. 王又樸:《廣訓衍》 ,收入魚返善雄編:《漢文華語康熙皇帝遺訓》 ,大阪:屋號書店, 1943年。
  22. 馬禮遜: 《我等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藏嗎(口六)呷英華書院版,出版年不詳。
  23. 陳長卿纂輯: 《勸戒全書》,明刊本, 序於1641 年,日本國立公文書內閣文庫藏。
  24. (1965)。飲冰室文集。臺北:新興書局。
  25. Adkin, Neil(1995).Jerome's Use of Scripture Before and After His Dream.Illinois Classical Studies,20,183-190.
  26. Adkin, Neil(1993).The Date of the Dream of Saint Jerome.Studi Classici e Orientali,43,263-273.
  27. Augustine, St.,Robertson, D. W., Jr.(Trans.)(1958).On Christian Doctrine.New York:Macmillan.
  28. Batalden, Stephen(ed.),Cann, Kathleen(ed.),Dean, John(ed.)(2004).Sowing the Word: The Cultural Impact of 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1804-2004,Sheffield:
  29. Becknann, J.(Ed.)(1966).Die Heilige Schrift in den Katholischen Missionen.Schöneck:Neue Zeitschrift fur Missionswissenschaft.
  30. de Aldama, Antonio M.(1989).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Society of Jesus: An Introductory Commentary on the Constitutions.Rome:Centrum Igantianum Spiritualitatis.
  31. Dessain, C. S.(ed.)(1961).The Letters and Diaries of John Henry Newman.London:T. Nelson.
  32. Doleželová-Velingerová, Milena(1980).The Chinese Novel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33. Eber, Irene(ed.)(1999).Bible in Modern China: The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Impact.Sankt Augustin:Institut Menumenta Serica.
  34. Hamilton, Edith(Ed.),Cairns, Huntington(Ed.)(1961).Plato The Collected Dialogu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5. Hanan, Patrick(2004).Chinese Fiction of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6. Hanan, Patrick(2000).The Missionary Novels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60(2),413-443.
  37. Jerome(1995).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Jerome: Letters and Selected Works.Peabody:Hendrickson.
  38. Kelly, J. N. D.(1975).Jerome: His Life, Writings and Controversies.London:Duckworth.
  39. Macartney, George(1962).An Embassy to China: Being the Journal Kept by Lord Macartney During His Embassy 10 the Emperor Ch'ien-lung (1793-1794).London:Longmans.
  40. Mende, Erling von(2004).Problems in Translating the Bible into Manchu: Observations on Louis Poirot's Old Testament.Sowing the Word: The Cultural Impact of 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1804-2004,Sheffield:
  41. Ridler, Ann M.(2006).Obedience and Disobedience: George Borrow's Idiosyncra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Bible Society.Sowing the Word: The Cultural Impact of the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1804-2004,Sheffield:
  42. Rinaldi, Bianca Maria(2006)."The Chinese Garden in Good Taste": Jesuits and Europe's Knowledge of Chinese Flora and Art of the Garden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München:Martin Meidenbauer Verlagsbuchhandlung.
  43. Robinson, Douglas(1997).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Manchester:St. Jerome.
  44. Worcester, Thomas(2008).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Jesui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5. Zetzsche, Jost Oliver(1999).The Bible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the Union Version or the Culmination of Protestant Missionary Bible Translation in China.Sankt Augustin: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
  46. 一栗編(1964)。紅樓夢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47.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委員會編纂(2005)。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東傳褔音。合肥:黃山書社。
  4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3)。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
  4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3)。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
  5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3)。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
  5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6)。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檔案史料匯編。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52. 文康、饒彬標點、繆天華校訂(1976)。兒女英雄傳。臺北:三民書局。
  53. 方豪(1973)。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54. 王又樸(1991)。介山自定年譜。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5. 王先謙編(2006)。嘉慶東華續錄。臺北:文海出版社。
  56. 王宏志(2001)。翻譯與文學之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57. 王國維(1968)。王觀堂先生全集。臺北:文華出版公司。
  58. 王雪(2007)。基督教與陝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9. 王德威、宋偉杰譯(2003)。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
  60. 白日陞。四史攸編馬禮遜抄本
  61. 矢澤利彥(1992)。西洋人の見た中國皇帝。東京:東方書店。
  62. 艾儒略、葉農整理(2011)。艾儒畧漢文著述全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63. 吳伯婭(2008)。德天賜案初探。清史論叢,北京:
  64. 吳承恩(1982)。西遊記。臺北:華正書局。
  65. 吳相湘編(1966)。天主教東傳文獻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6. 吳相湘編(1984)。天主教東傳文獻三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7. 吳相湘編(1966)。天主教東傳文獻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8. 吳相湘編(1966)。天主教東傳文獻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9. 吳相湘編(1984)。天主教東傳文獻三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0. 吳相湘編(1984)。天主教東傳文獻三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1. 吳相湘編(1984)。天主教東傳文獻三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2. 宋莉華(2011)。傳教士漢文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3. 李士漁(2012)。我自幼認識的雷永明神父。香港:思高聖經學會。
  74. 李之藻輯(1965)。天學初函。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5. 李天綱(2007)。跨文化的詮釋:經學與神學的相遇。北京:新星出版社。
  76. 李天綱編(2007)。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箋注 : 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論教文集。香港:道風書社。
  77. 李貞(2011)。《兒女英雄傳》的文學語言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78. 李奭學(2005)。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臺北:中央研究院。
  79. 李奭學(2012)。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80. 周作人(1982)。周作人先生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81. 林則徐(2002)。林則徐全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82. 林燾(2000)。普通話和北京話。北京:語言出版社。
  83. 法蘭西斯科.瓦羅、姚小平譯、馬又清譯(2003)。華語官話語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84. 金東昭(2003)。最初中國語、滿州語《聖書》譯成者賀清泰神父。阿爾泰學報,13,15-39。
  85. 阿英編(1960)。晚清文學叢鈔。北京:中華書局。
  86. 思高聖經學會譯釋(2000)。(千禧版)聖經。臺北: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社。
  87. 故宮博物院編(2000)。欽定宗人府則例二種。海口:海南出版社。
  88. 故宮博物院輯(1968)。清代外交史料。臺北:成文出版社。
  89. 施耐菴、羅貫中(1977)。水滸傳。臺北:故鄉出版社。
  90. 胡適(1994)。胡適演講集(一)。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91. 胡適(1968)。胡適文存。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92. 胡適(1974)。白話文學史。臺北:文光圖書公司。
  93. 胡適(1968)。胡適文存。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94. 胡適(1984)。嘗試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95. 茅盾(1966)。茅盾文集。香港:今代圖書公司。
  96. 徐世榮編(1990)。北京土語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
  97. 徐光啟(2012)。造物主垂像略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8. 徐宗澤(1958)。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99. 袁進(2006)。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00. 馬敏(1998)。馬希曼、拉沙與早期的《聖經》中譯。歷史研究,1998(4),45-55。
  101. 高龍鞏、周士良譯(2009)。江南傳教史。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102. 張曉光編(2003)。清代銅版戰功圖全編。北京:學苑出版社。
  103. 曹而云(2006)。白話文體與現代性─以胡適的白話文理論為個案。上海:三聯書店。
  104. 曹雪芹、饒彬校訂(1972)。紅樓夢。臺北:三民書局。
  105. 莫小也(2002)。十七─十八世紀傳教士與西畫東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06. 許慎、段玉裁注(1979)。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107. 郭茂倩(1982)。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
  108. 郭紹虞編(1979)。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9. 陳垣(1985)。民元以來天主教史論集,臺北:
  110. 陳培佳、霍桂泉(2011)。修訂思高《聖經》譯文的經歷。神思,89,51-60。
  111. 陳夢雷編(1986)。古今圖書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112. 傅汎際譯義、李之藻達辭(1965)。名理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3. 揚雄、李軌注(1968)。揚子法言。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14. 斯當東、葉篤義譯(1994)。英使謁見乾隆紀實。香港:三聯書店。
  115. 馮夢龍編(1987)。古今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6. 黃河清(2009)。馬禮遜詞典的新語詞。或問,63(16),18。
  117. 黃遵憲(1968)。日本國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118. 黃遵憲、錢仲聯箋注(1981)。人境廬詩草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9. 雷永明、韓承良譯(1987)。雷永明神父回憶錄。香港: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社。
  120. 趙曉陽(2009)。二馬《聖經》譯本與白日陞譯本關係考辨。近代史研究,2009(4),41-59。
  121. 輔仁神學著作編委會編(1998)。神學辭典。臺北:光啟出版社。
  122. 劉緒堂(1986)。雷神父如何達成譯經宏願─紀念雷永明神父遷葬而作。愛火,56,54。
  123. 蔡錦圖(2011)。天主教中文《聖經》翻譯的歷史和版本。天主教研究學報,2011(2),23-31。
  124. 鄭安德編(2003)。明末清初耶穌會思想文獻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
  125. 鄭海娟(201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126. 盧輔聖編(1992)。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27. 蕭玉秋(2009)。俄國傳教團與清代中俄文化交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28. 聶崇正(2008)。清宮繪畫與「西畫東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29. 藤井省三(2005)。20 世紀の中國文學。東京:放送大學教育振興會。
  130.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2002)。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台北利氏學社。
  131.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2002)。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台北利氏學社。
  132. 鐘鳴旦編、杜鼎克編、王仁芳編(2013)。徐家匯藏書樓明清天主教文獻續編。臺北:台北利氏學社。
  133. 鐘鳴旦、孫尚揚(2004)。一八四○年前的中國基督教。北京:學苑出版社。
  134. 顧衛民(2003)。基督宗教藝術在華發展史。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被引用次数
  1. 劉佳蓉(2022)。周作人早期宗教視域及漢語小說論述的轉折。漢學研究,40(2),157-189。
  2. 齊嵩齡(2015)。譯者主體性與語言生態。編譯論叢,8(2),1-30。
  3. 鄭海娟(2014)。文本之網:《古新聖經》與前後代《聖經》漢譯本之關係。清華中文學報,11,261-298。
  4. (2017)。漢語基督教文獻中“Satan”譯名的演變。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6,67-76。
  5. (2023)。漢譯聖經附註釋的發展-1803-1919。華人宗教研究,22,10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