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代鄉會試《尚書》義出題考察-以考官出題偏重為主的討論

并列篇名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Book of Documents in the Provincial and Capital Exams in the Ming Dynasty, Focused on the Preferences of the Exam Designers

作者

侯美珍(Mei-Chen Ho)

关键词

《尚書》 ; 科舉 ; 鄉試 ; 會試 ; 明代經學 ; Book of Documents ; imperial examination ; provincial exams ; capital exams ;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Ming Dynasty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7期(2015 / 09 / 01)

页次

137 - 1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據明代鄉、會試錄等文獻,整理出鄉、會試《尚書》義共一五七四道試題,使用歷史文獻分析法、統計法進行試題的分析研究。考察《尚書》義的出題,不因今、古文之別而有所輕重,主要繫之內容義理。虞、夏、商、周四類中,以〈虞書〉最獲青睞。五十八篇中,以〈洪範〉、〈大禹謨〉、〈益稷〉、〈禹貢〉、〈舜典〉、〈立政〉、〈說命下〉等篇最常出題,內容或偏向頌美吉祥,或讚揚聖君賢臣的德行與功績,多與設官、刑獄、德政、治術等政事相關。未出、罕出的篇章,則多涉夏桀、商紂荒淫暴政的指斥,或涉喪亂、死亡之形容,或較乏冠冕的義理可闡發。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analyzes a total of 1,574 essay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meaning of the Book of Documents that were listed in the Ming Dynasty records of provincial and capital exams, using historical document and statistical approaches. Disregarding distinctions of new and old tex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questions mainly focuses on their meaning. Out of the chapters classified as Yu, Xia, Shang, Zhou, the Yu was favored by the examiners. Among the 58 chapter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were the "Great Plan," the "Counsels of Great Yu, " the "Yi and Ji, " the "Tribute of Yu, "the "Canon of Shun," 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 and the "Charge to Yue II," the contents of which either were laudable, auspicious and positive, or else extolled virtuous and capable courtiers involved in selecting officials, judicial justice,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country. Chapters that were rarely used include those that involve reprimands of the Xia king Jie’s and Shang king Zhou’s licentious and violent behavior in governance, accounts of death and disorder, or topics unsuited to explication by Confucian schola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侯美珍(2014)。明代鄉會試《禮記》義的出題及影響。臺大中文學報,47,89-138。
    連結:
  2. (1989)。十三經注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0. (2000)。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1.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2.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3.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4.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5.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6.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27.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8.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29.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5.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7.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9.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陳雅言:《新編書義卓躍》,明人景鈔正統年間汝州王本刊刻本,名古屋:蓬左文庫藏。
  41. 于雪棠(2006)。《尚書》文體分類及行為與文本的關係。北方論叢,2006(2),8-11。
  42.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1993)。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3.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1993)。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北京:中華書局。
  44. 全祖望、朱鑄禹彙校集注(2000)。全祖望集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5. 朱岩(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揚州,揚州大學。
  46. 朱彝尊、林慶彰編(2010)。經義考新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7. 李景隆(1966)。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8. 侯美珍(2014)。明代鄉會試《詩經》義出題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9. 侯美珍(2005)。明清科舉取士「重首場」現象的探討。臺大中文學報,23,277-322。
  50. 姜亞沙編(2010)。中國科舉錄彙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51. 紀昀(1989)。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52. 唐寅(1979)。唐伯虎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3. 張思齊(2014)。王充耘的《尚書》研究。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3),25-31。
  54. 張祝平(2007)。元代科舉《詩經》試卷檔案的價值。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1),79-86。
  55. 陳長文(2005)。崇禎十三年賜特用出身科科年考實─兼談明代進士題名碑的立石問題。文獻,2005(3),168-175。
  56. 陳恆嵩(2010)。明代科舉與《尚書》題目─以《明代登科錄彙編》為考察中心。第一屆中國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57. 陳恆嵩(2014)。明代會試《尚書》義試題探析。「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六):明清—開展二十世紀國學研究新視野」會議,:
  58. 陳贇(2007)。《尚書》「十體」的文體學價值。湖南社會科學,2007(3),145-148。
  59. 程元敏(2008)。尚書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60.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2010)。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鄉試錄。寧波:寧波出版社。
  61.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2007)。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會試錄。寧波:寧波出版社。
  62. 臺灣學生書局編輯部輯(1969)。明代登科錄彙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3. 蔣秋華(2015)。陳雅言與《書義卓躍》。第三屆國際《尚書》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64. 蔣善國(1988)。尚書綜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5. 鄭翠蘭(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重慶,重慶師範大學。
  66. 錢茂偉(2004)。國家、科舉與社會─以明代為中心的考察。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67. 藜光閣主人輯(2011)。經文戛造。臺中:文听閣出版公司。
  68. 顧炎武、黃汝成集釋、欒保羣校點、呂宗力校點(2006)。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侯美珍(2022)。明代鄉會試第二場擬宋表探論。國文學報,71,107-131。
  2. 連文萍(2020)。應舉指南-王樵《書帷別記》的內容要點與撰著意義。淡江中文學報,43,91-123。
  3. 汪博潤(2023)。明代《尚書》科舉講章之流變及其意義──以兩種《書經講義會編》改編本為中心。中國文學研究,55,115-168。
  4. 王篤堃(2021)。日藏《新刊莆進士林二泉先生家傳書經精說》及其學術價值謭論。書目季刊,55(2),1-18。
  5. 王篤堃(2022)。蔡沈《書集傳》明刻本考論。臺大中文學報,77,5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