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

并列篇名

Zhuangzi’s Health Cultivation Philosophy, Ethical Politic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作者

賴錫三(Hsi-San Lai)

关键词

莊子 ; 養生 ; 倫理 ; 虛 ; 遊化主體 ; Zhuangzi ; health cultivation ; ethics ; emptiness ; roaming-transformingsubject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47期(2015 / 09 / 01)

页次

49 - 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莊子》對「養生」的思考,在這個全民注重健康的新流行時代不會退流行嗎?它能夠再為當今的養生風潮提供任何啟發嗎?由於筆者長期關懷《莊子》的古典新義,所以也希望在現代人特別關懷的養生營衛這一課題上,嘗試再度開啟《莊子》養生哲學的當代可能意義。本文認為《莊子》的養生哲學,並非純屬延年益壽的個我保存,亦非呼吸導引這類一技一藝的養生偏方,《莊子》式的養生關鍵事涉整個主體自我的徹底轉化。主體轉化的複雜性,正如庖丁面對龐大牛體之錯綜結構與迷宮內裏,無法簡化處理也無法技術解決。可以說,處理「主體(自我)」之養生課題,便是處理「主體我」與人間世各種倫理政治、社會文化的共構性之複雜課題。

英文摘要

Shouldn’t Zhuangzi’s thought on "health cultivation" become fashionable in an age when everyone is concerned with health? Can it inspire current waves of health cultivation in any way? Since I have long been concerned with new meanings of the classic Zhuangzi, I also hope to consider the possibl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Zhuangzi’s philosophy of health cultiv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special attention this issue has received from modern people.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health cultivation philosophy of the Zhuangzi consists not only of the folk prescriptions of selfpreservation aimed at lengthening one’s lifespan, or techniques such as breathing guides. Zhuangzi’s health cultivation involves the complete conversion of the subject itself. The conversion of the subject is just as complex a task as that presented in the story of Chef Ding, who faces the complex structure and inner labyrinth of the large ox, which cannot be simplified or technically resolved. We can say that dealing with the health cultivation issue of the "subject (self)" is the same as handling the complex issues of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subject I" and the ethical politics and social culture of the worl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Chong, Kim-chong(2010).Zhuangzi and Hui Shi on Qing 情.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New Series 40(1),21-45.
    連結:
  2. 何乏筆(2008)。養生的生命政治:由于連莊子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115-138。
    連結:
  3. 何乏筆(2012)。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41-73。
    連結:
  4. 宋灝(2012)。逆轉與收回:《莊子》作為一種運動試驗場域。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169-187。
    連結:
  5. 宋灝(2013)。由身體現象學談書法工夫論。東吳哲學學報,28,39-69。
    連結:
  6. 楊儒賓(2014)。遊之主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5,1-39。
    連結:
  7. 葛浩南(2008)。莊子的哲學虛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59-70。
    連結:
  8. 賴錫三(2011)。《莊子》的死生隱喻與自然變化。漢學研究,29(4),1-34。
    連結:
  9. 賴錫三(2013)。《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浩然之氣」與「平淡之氣」的存有、倫理、政治性格。清華學報,新43(1),1-52。
    連結:
  10. 賴錫三(2012)。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59-102。
    連結:
  11. Cheng, Kai-Yuan(2014).Self and the Dream of the Butterfly in the Zhuangzi.Philosophy East and West,64(3),563-597.
  12. 王夫之(1984)。莊子通.莊子解。臺北:里仁書局。
  13. 杜維明(1989)。身體與體知。當代,35,46-52。
  14. 畢來德、宋剛譯(2011)。莊子四講。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5. 許倬雲(2003)。求古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6. 郭慶藩輯(1985)。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17. 愛蓮心、周熾成譯(2004)。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內篇分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8. 楊儒賓(2001)。技藝與道─道家的思考。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論文集,臺北:
  19. 劉笑敢編(2009)。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六輯:簡帛文獻與新啟示。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 賴錫三(2011)。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1. 賴錫三(2013)。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2. 賴錫三(2013)。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文與哲,22,39-96。
被引用次数
  1. 陳重羽,陳重羽(2021)。論技藝的有待與無待-由《莊子》的列子形象切入。臺大文史哲學報,95,39-76。
  2. 賴錫三(2017)。《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臺灣《莊子》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1),3-30。
  3. 賴錫三(2019)。《莊子》的他者倫理─以〈德充符〉的文學書寫為例。東華漢學,30,1-52。
  4. 潘君茂(2021)。就不欲入,和不欲出:《莊子.人間世》倫理觀及〈齊物論〉形上依據。中正漢學研究,37,217-247。
  5. 史甄陶(2017)。論朱熹〈齋居感興二十首〉與丹道之學的關係。清華中文學報,17,135-172。
  6. 張程業(2023)。工夫論視域下的道德的形上學──畢遊塞的牟宗三之思。鵝湖月刊,572,50-64。
  7. (2016)。論「緣督」與「踵息」的丹道式說解─以《莊子》中的「精」「氣」為線索的討論。文與哲,29,1-36。
  8. (2018)。《莊子》的童心遊戲、視點轉化、倫理呼喚。文與哲,33,37-80。
  9. (2023)。「反復」之思—天道與性命之間: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之哲學思維探論。文與哲,42,69-112。
  10. (2024)。《莊子》的技藝之道與共生轉化:從「以我宰物」到「以天合天」。文與哲,4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