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宗密《圓覺經大疏》的釋經策略及其心性本體論的詮釋學轉向

并列篇名

The Interpretation Strategy and Hermeneutic Turn of True Mind Ontology in Zongmi's "Full Commentary on the Yuanjue jing"

作者

郭朝順(KUO Chao-shun)

关键词

宗密 ; 《起信論》 ; 《圓覺經大疏》 ; 真心本體論 ; 會通思維 ; Zongmi ; Dasheng qixin lun ;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āyāna) ; Yuanjue jing dashu (Full Commentary on the Yuanjue jing) ; True Mind Ontology ; integrative thinking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50期(2017 / 03 / 01)

页次

37 - 8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宗密號稱華嚴宗五祖,然而其著作乃以《圓覺經》之疏釋為主,其將《圓覺經》視同《華嚴經》的地位,乃至將《圓覺經》與《起信論》交相詮釋,此一方法已造成了詮釋方向的重點轉移,乃至形成漢傳佛教之詮釋典範轉移的現象,形成華嚴宗朝向真心本體形上學的方向偏移。其結果是使華嚴宗與禪宗合流,但也造成華嚴宗淪為禪思想之說明,自身的特色不復明顯;但是真心本體形上學的漢傳佛教詮釋開展,卻也因而蔚為日後中國佛教的詮釋主流。上述的詮釋學轉向既包含了詮釋所依據詮釋典範的轉移,也同時含括真心本體論由此成為漢傳佛教詮解佛學之主流觀點,這兩個面向都與宗密之《圓覺經大疏》有密切相關,然而《圓覺經》此一疑偽經,既影響了宗密的思想,也經由宗密的詮解獲得重大的地位,開啟漢傳佛教開始了心性本體的詮釋進路,從而影響了後代的儒家之學,形成了三教會通的趨勢。

英文摘要

Although Zongmi is known as the fifth patriarch of the Huayan School, he replaced the Huayan jing (mahā-vaipulya-buddhâvataṃsaka-sūtra) with the Yuanjue jing (The Sutra of Complete Enlightenment) and used the Dasheng qixin lun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āyāna) to interpret it, changing the tradition of the Huayan School into a kind of true mind ontology. This amounted to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Buddhism. It pushed the Huayan School towards the Chan school so much that it even became a footnote of the latter. Thus, the Yuanjue jing, a sutra of dubious origin, influenced the thought of Zongmi, and through the canonical position it attained through Zongmi's interpretations it itself would play an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郭朝順(2012)。論天台、華嚴觀心思想的交涉與轉變—以《華嚴經》及《大乘起信論》的詮釋為中心。法鼓佛教學報,10,51-91。
    連結:
  2. 楊曾文(1999)。唐代宗密及其禪教會通論。中華佛學學報,12,219-235。
    連結:
  3.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4.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 (2013)。卍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 (2013)。卍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8.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0.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2.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3. (2013)。卍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4.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5.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6.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7.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8.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0.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1.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2.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3. (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4. Broughton, Jeffrey Lyle(2009).Zongmi on Cha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5. Gregory, Peter N.(2002).Tsung-mi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6. 冉雲華(1988)。宗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7. 平川彰、許明銀譯(1990)。佛學研究入門。臺北:法爾出版社。
  28. 印順(1990)。中國禪宗史。新竹:正聞出版社。
  29. 安藤俊雄(1953)。天台性具思想論。京都:法藏館。
  30. 牟宗三(1984)。佛性與般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 竹內弘道(1986)。神會と宗密。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4(2),481-485。
  32. 吳汝鈞(2011)。佛教的當代判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3. 吳汝鈞(1995)。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34. 林建勳(2014)。華嚴五祖與圭峰禪師—論宗密的兩脈法傳及禪教一致。鵝湖月刊,466,14-25。
  35. 林維杰(2008)。朱熹與經典詮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6. 胡建明(2009)。宗密教學における「知」の概念と論理。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8(1),241-245。
  37. 胡建明(2013)。宗密思想綜合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8. 胡適(1986)。胡適文存。臺北:遠流出版社。
  39. 徐海基(2002)。澄觀の禪宗觀。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1),66-70。
  40. 荒木見悟(1957)。宗密の絶對知論—知之一字衆妙之門について。南都佛教,3,1-10。
  41. 張國一(2002)。荷澤神會的心性思想。圓光佛學學報,7,49-79。
  42. 郭朝順(2014)。從澄觀「心」與「法界」的鏡映性論佛教的人文主義。正觀,68,77-115。
  43. 郭朝順(2014)。論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的釋經方法。2013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
  44. 黃國清(1999)。宗密之三教會通思想於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的意義。中華佛學研究,2,271-303。
  45. 黃國清(1999)。宗密合會禪宗與會通三教之方法的比較研究。圓光佛學學報,3,101-132。
  46. 楊曾文編校(1996)。神會和尚禪話錄。北京:中華書局。
  47. 鎌田茂雄(1978)。中國華嚴思想史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被引用次数
  1. (2022)。從宗密的「靈知」到朱熹的「主宰」:儒佛思想影響史的方法論反思與新發現。政治大學哲學學報,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