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論《詩歸》中的別趣奇理-兼論鍾、譚選詩與論詩要旨的落差
|
DOI
|
10.30103/NICLP.200309.0007
|
作者
|
陳美朱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
卷期/出版年月
|
13卷3期(2003 / 09 / 01)
|
页次
|
109
-
128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5,頁17
-
(1985)。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卷14,頁3、4
-
(1979)。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
-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卷11,頁20
-
(1985)。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卷13,頁24、25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19,頁12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4,頁15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16,頁21、9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33,頁7、12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5,頁14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11,頁1、7、23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8,頁13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頁22
-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
(1979)。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
-
(1985)。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0,頁4、17
-
(1997)。四庫全書存目。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頁23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6,頁6、1、5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34,頁15
-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卷9,頁1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13,頁11、23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14,頁3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8,頁7、10
-
(1983)。柳南隨筆.續筆。北京:中華書局。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15,頁5、20、21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17,頁21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2,頁12、11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29,頁11
-
(1985)。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
鍾惺、譚元春:《古詩歸》,卷7,頁6、27
-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卷9,頁11
-
朱彝尊(1998)。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江盈科、黃仁生輯校(1997)。雪濤閣集。長沙:岳麓書社。
-
李先耕標校、崔重慶標校(1992)。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先耕標校、崔重慶標校(1992)。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先耕標校、崔重慶標校(1992)。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先耕、崔重慶標校(1992)。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李贄(1974)。焚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公司。
-
周亮工(1972)。賴古堂尺牘新鈔二選藏棄集。臺北:中華書局。
-
侯美珍(2002)。鍾惺《詩經》評點性質析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2002(7),90-93。
-
袁宏道(1964)。袁中郎全集.文鈔。臺北:世界書局。
-
袁震宇、劉明今(1996)。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郭紹虞(1983)。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
-
陳杏珍標校(1998)。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陳杏珍標校(1998)。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陳杏珍標校(1998)。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陳杏珍標校(1998)。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錢謙益(1991)。列朝詩集小傳。臺北:明文書局。
-
錢鍾書(1993)。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
-
錢鍾書(1993)。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
-
錢鍾書(1993)。談藝錄.補訂。北京:中華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陳美朱(2007)。鍾、譚評點與錢箋對清初杜詩闡釋的開啓。東華人文學報,10,81-105。
-
陳美朱(2012)。《唐詩歸》與《唐詩別裁集》之杜詩選評比較。東吳中文學報,24,143-166。
-
陳美朱(2022)。析論屈復《唐詩成法》的「詩法」觀。東華漢學,35,147-182。
-
邱冠儒(2021)。王昌齡五古、七絕於歷代唐詩選本梗概抉微-兼論「七絕聖手」之形塑。東海中文學報,41,35-70。
-
張日郡(2016)。試論《古今詩刪》、《詩歸》中陶淵明詩之編選意識。語文與國際研究,16,125-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