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劉笑敢(2009)。再論中國哲學的身分、功能與方法-紀念唐君毅先生誕辰一百週年。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4),33。
連結:
-
蔡長林(2009)。乾嘉道咸經學采風-讀《經學博采錄》。東華人文學報,14,131-160。
連結:
-
〔清〕皮錫瑞:《經學通論》
-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潭獻(2001)。復堂日記。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Elman, Benjamin A.(1990).From Philosophy to Philosophy: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Elman, Benjamin A. (ed.),Woodside, Alexander (ed.)(1996).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600-1900.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
支偉成(1986)。清代樸學大師列傳。長沙:岳麓出版社。
-
王惠榮(2009)。從晚清漢學區域之發展看漢宋調和。安徽史學,2,25-30。
-
王達敏(2007)。姚鼐與乾嘉學派。北京:學苑出版社。
-
丘為君(2006)。戴震學的形成-知識論述在近代中國的誕生。北京:新星出版社。
-
朱維錚(2002)。中國經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
吳國武(2009)。經術與性理-北宋儒學轉型考論。北京:學苑出版社。
-
李源澄(2008)。李源澄著作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周國棟(2000)。兩種不同的學術史範式-梁啟超、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之比較。史學月刊,4,110-118。
-
侯外廬(1995)。中國思想通史
-
胡樸安編(1972)。國學彙編。臺北:國學研究社。
-
徐復(2005)。中國經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張舜徽(1991)。清儒學記
-
梁啟超(1990)。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
梁啟超(1968)。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許振興(2007)。民國時期香港的經學:1912-1941年間的發展。變動時代的經學和經學家第一次學術研討會,臺北:
-
傅斯年(1980)。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曾昭旭(1971)。曲園學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
湯志鈞。近代經學與政治。
-
漆永祥(2006)。漢學師承記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漆永祥(1998)。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劉家和(2006)。經學與思想。臺北:唐山出版社。
-
劉夢溪(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總序。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劉墨(2006)。乾嘉學術十論。北京:三聯書店。
-
錢基博(1979)。古籍舉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錢穆(1989)。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魏泉(2008)。士林交游與風氣變遷-19世紀宣南的文人群體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羅檢秋(2006)。嘉慶以來漢學傳統的衍變與傳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