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唯識在香港的傳承

作者

趙敬邦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4卷2期(2014 / 06 / 01)

页次

37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 李潤生:〈一燈傳萬燈‧開居士弘法之風─憶唯識學宗師羅時憲居士〉,《明報》D8 版,2008 年7 月9 日
  3.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4. 法相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dhalbi.org/dhalbi/html_t/about_us/about_main.php?p_id=1
  5. (1998)。羅時憲全集。香港:佛教志蓮圖書館。
  6.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8. 〈從金陵刻經處、支那內學院、三時學會到香港佛教法相學會、慈氏學會─追思羅公繼往開來的貢獻〉,網址:http://59.188.0.185/lsx/15yr/lsx_15yr.html,檢索日期:2013 年11 月9 日
  9. 陳雁姿:〈法相學會延續優良傳統居士弘法薪火傳〉,見法相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dhalbi.org/dhalbi/html_t/about_us/about_main.php?p_id=4.,檢索日期:2013 年11 月12 日
  10. Tu, Wei-ming(1993).Way, Learning and Politics: Essays on the Confucian Intellectual.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1. Welch, Holmes(1972).Buddhism under Mao.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2. 印順(1980)。太虛大師年譜。臺北:正聞出版社。
  13. 佛教法相學會編(1994)。羅時憲先生哀思錄。香港:佛教法相學會。
  14. 呂澂(1991)。呂澂佛學論著選集。濟南:齊魯書社。
  15. 李葛夫(2008)。月稱《入中論》辯破唯識無境之探究。法相學會集刊,6,47-92。
  16. 李潤生(1999)。唯識二十論導論。臺北:全佛文化出版社。
  17. 李潤生(2008)。轉識成智困難的辨解。法相學會集刊,6,1-45。
  18. 李潤生(2009)。微言憶錄。毅圃,2009(8),29-30。
  19. 李潤生(2000)。佛家輪迴理論。臺北:全佛文化出版社。
  20. 李潤生(1999)。因明正理門論。臺北:全佛文化出版社。
  21. 李潤生(2000)。佛家輪迴理論。臺北:全佛文化出版社。
  22. 季羨林(2008)。中印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3. 林國良(2000)。成唯識論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4. 胡曉光(2011)。唯識要義探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5. 高永霄(1990)。太虛法師與香港佛教。太虛誕生一百周年國際會議論文集,香港:
  26. 張曼濤編(1978)。唯識思想論集(三)。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27. 陳雁姿(1999)。陳那觀所緣緣論之研究。香港:志蓮淨苑。
  28. 麻天祥(2005)。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9. 湯用彤(1982)。隋唐佛教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30. 楊文會(2000)。楊仁山全集。合肥:黃山書社。
  31. 熊自健(1998)。中共政權下的宗教。臺北:文津出版社。
  32. 歐陽漸(1975)。談內學研究。內學年刊,臺北:
  33. 霍韜晦(1980)。安慧「三十唯識釋」原典譯註。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趙敬邦(2019)。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論芻議-反省劉笑敢教授「反向格義」與「兩種定向」的觀點。鵝湖學誌,62,127-160。
  2. 趙敬邦(2021)。唐君毅、新亞精神與現代教育。鵝湖學誌,67,13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