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版全本《茅山志》與明代茅山正一道(代前言)

并列篇名

The Complete Maoshan Gazetteer and the Zhengyi Daoist Sect of the Ming Dynasty

作者

王崗(Gang Wang)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4卷3期(2014 / 09 / 01)

页次

1 - 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
  2. (1979)。石刻史料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 〔元〕劉大彬:《茅山志》(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藏據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間復元刊本製作的微縮膠卷),卷7,頁17a-25b。
  4. 陳鑑:〈重刻茅山志序〉,《茅山志》(玉晨觀本),首卷,頁2b-3a,頁3a-b
  5. (1997)。尊經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東京:???書房。
  6. 藤井宏:〈明代鹽商の一考察(一)〉,《史學雜誌》第54 卷第5 號(1943 年5 月),頁67-68、71-73、77-78、82、85、109-110
  7. (2005)。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8. (2000)。中國道觀志叢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9. 徐九思:〈重刻茅山志序〉,《茅山志》(玉晨觀本),首卷,頁5b-6a,頁6b,頁5b-6a、頁6b
  10. 嚴合怡:《道統源流》(上海:上海道統源流編輯處,1929 年),卷上,頁6a
  11. 《(乾隆)句容縣志》(光緒二十六年重刊本),卷4,頁47a、63b
  12. 《(嘉靖)南畿志》,卷7,頁5b-6a
  13. 劉大彬《茅山志》。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藏玉晨觀本微縮膠卷。
  14. 北大圖書館藏玉晨觀本《茅山志》(書號1001-1002), 後卷,頁26b
  15. 徐九思:《茅山志》(玉晨觀本),首卷,頁6b,「徐九思〈重刻茅山志序〉後題記」
  16.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玄門宗派〉,收入日本興亞宗教協會編:《華北宗教年鑑》(北京:新民印書館,1941 年),頁 261,頁260-261
  19. 《茅山志》(玉晨觀本),序目圖錄
  20. 《茅山志》(玉晨觀本),插圖,頁4b
  2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22. 王谷祥:〈茅山玉晨觀募緣疏〉,《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又14-15
  23. (2011)。全真道研究
  24. 〈道教宗派〉,收入白永貞編:《鐵剎山志》(奉天:文新印刷社,1938 年),卷7,頁2b,「第十二派」
  25. 嘉靖二十九年玉晨觀刊本《茅山志》,卷6,頁1b-2b,後卷,頁12b,後卷,頁19a-b、20b、24a-b,頁20b,頁25a-b,後卷,頁又16b,首卷,頁1b,首卷,頁1b-2b,頁1b,首卷,頁10b、12a-13a,頁5a,首卷,頁5a,首卷,頁14b-32a,頁29b,首卷,頁2b-4b,首卷,頁43a-44b,首卷,頁1b-2b,首卷,頁35a,首卷,頁39a,序目,頁6b,頁35a、39b、43a,首卷,頁32a,頁32a-40a,首卷,頁38a-b,首卷,頁32a-33a,首卷,頁33b,首卷,頁32a-35b、38a-b,首卷,頁34b,頁34b-35a,首卷,頁1b-2b、34a-b,首卷,頁34a、35b,首卷,頁32b-33a,頁33b-34a,首卷,頁35b,頁38a-b,首卷,頁33a,頁32b-33a、34a、35b、38a-b),首卷,頁34a、35b、38b,首卷,頁33a,首卷,頁33a、41a,首卷,頁33a、35b,首卷,頁33a,首卷,頁34a,首卷,頁33b-34a,首卷,頁10a-12a、33a、34a,頁33a,首卷,頁34a,頁32b-33a,頁35b、38a-b,首卷,頁33a,首卷,頁32b,頁40a,首卷,40b-41a,首卷,5a-6a,4b,首卷,40b-41a,首卷,頁35b,頁39b,頁38b、43b,14a、43a,首卷,頁13b、30a、43a,頁43a、後卷,頁25a,首卷,40b-41a,首卷,頁42a,首卷,頁39b、41b、43a,首卷,頁34b,首卷,頁38a,首卷,頁34b-35b、42a,首卷,頁42b,首卷,頁38b,頁39a,頁38b,首卷,頁34b-35a、39b、43a、44b,首卷,頁34b-35a,頁43a-44b,首卷,頁4b、43b、44a,首卷,頁40b-44b,後卷,頁6b-7b,首卷,頁13b-14b,首卷,頁14a,首卷,頁41b
  26. 《(光緒)續纂句容縣志》,卷17a,頁48b
  27. 劉大彬:《茅山志》(芝加哥大學據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張雨寫刻本製作的微縮膠卷〔臺圖張雨本〕),卷10,頁1a-9a,卷10,頁5a,頁5b,頁1a-5a,卷10,頁5a,卷10,頁1b-2a,卷10,頁3b,卷10,頁5b,卷10,頁3a,卷10,頁3a。
  28. (2000)。中國道觀志叢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9.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0. 江永年:〈明懿典序〉,《茅山志》(玉晨觀本),頁1b
  31. 藤井宏:〈明代鹽商の一考察(二)〉,《史學雜誌》第54 卷第6 號(1943 年5 月),頁65-71
  32. 〔明〕喬宇:《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7b,「喬宇〈三茅山積金峰玉皇閣記〉碑末題名」
  33. 〔明〕陸師道:〈玉晨觀建造無梁殿募緣疏〉,《茅山志》(玉晨觀本),頁又15
  34. 〔明〕楊一清:〈重建大茅峰聖祐觀記〉,《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2a-4a,頁2b、3b-4a
  35. (2000)。中國道觀志叢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6. 《(弘治)句容縣志》,卷12,頁9b-11a,卷5,頁14b,頁14a-b,卷8,頁11b
  37. 〔明〕陳沂:〈重修玉晨觀洞宮記〉,《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9b,頁9b-10b,後卷,頁10b
  38. 〔明〕文嘉:〈玉晨觀募緣疏〉,《茅山志》(玉晨觀本),頁又16a
  39.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41.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2. 〈茅山志序〉,《茅山志》(玉晨觀本),首卷,頁1a-6b
  43. (2004)。中華山水志叢刊。北京:線裝書局。
  44. 《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5a,「景暘〈重修崇禧萬壽宮碑〉碑末題記」,首卷,頁3b、33b、41b-43a;後卷,頁4b-5b
  45. 〔明〕景暘:〈重修崇禧萬壽宮碑〉,《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4a,頁5a
  46. 《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又9a、10b,「陳沂〈重修玉晨觀洞宮記〉碑末題名」,後卷,頁10b
  47. 胡儼:〈茅山志序〉,《茅山志》(玉晨觀本),首卷,頁1b-2a,頁1b,頁 6b
  48. (1981)。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49. 〔明〕盧發瑞:〈三茅述異記〉,《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8b,頁7b-8b
  50. 《茅山志》(玉晨觀本)〔明〕張子弘:〈積金山庵重建三官殿記〉,後卷,頁又8b- 又9a,頁又8b
  51. 〔明〕喬宇:〈三茅山積金峰玉皇閣記〉,《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6b-7b,頁 6b-7b
  52. 陳沂:〈重修積金山菴碑記〉,《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5b,首卷,頁34a-b,頁5b-6b,頁9b
  53. 〔明〕顧璘:〈茅山重修玉晨觀碑〉,《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10b-12a,頁11b-12b,頁11b,頁11b-12a
  54. 《茅山志》(玉晨觀本),後卷,頁12b,「顧璘〈重修玉晨觀碑〉碑末題名」
  55. 〔明〕劉鳳:〈玉晨觀無梁殿疏〉,《茅山志》(玉晨觀本),頁又16b
  56. 胡儼:〈茅山志序〉,《(弘治)句容縣志》,卷12,頁10a-b
  57. 《(乾隆)句容縣志》,卷9,頁62a-b,卷4,頁47a、63b
  58. 明陳文(1962)。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59. 清永瑢(1965)。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60. 清沈初(2010)。浙江採集遺書總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1. Berezkin, Rostislav,Goossaert, Vincent(2012).The Three Mao Lords in Modern Jiangnan. Cult and Pilgrimage between Daoism and baojuan Recitation.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99,295-326.
  62. Dreyer, Edward L.(1982).Early Ming China: A Political History 1355-1435.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63. Farmer, Edward L.(1976).Early Ming Government: The Evolution of Dual Capitals.Cambridge, MA: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64. Schipper, Kristofer(ed.),Verellen, Franciscus(ed.)(2004).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5. Strickmann, Michel(1981).Le taoïsme du Mao Chan: Chronique d'une révélation.Paris:College de France, 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
  66. Twitchett, Denis(ed.),Mote, Frederick W.(ed.)(1998).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8,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part 2.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7. 丁雪艷(2006)。《茅山志》作者考。中國道教,2006(4),38-39。
  68. 小野和子編(1983)。明清時代の政治と社会。京都:京都大?人文科?研究所。
  69. 中華書局編(1986)。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
  70. 中華書局編(1986)。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
  71. 五十嵐賢隆(1986)。道教叢林─太清宮志。東京:國書刊行?。
  72. 內閣文庫編(1971)。改訂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東京:內閣文庫。
  73. 方志遠(2000)。江右商幫。香港:中華書局。
  74. 日本宮內省圖書寮編(2012)。圖書寮漢籍善本書目。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75. 王世貞(1970)。弇州山人續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76. 王世貞(1970)。弇州山人續稿。臺北:文海出版社。
  77. 王卡(2009)。諸真宗派源流校讀記。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
  78. 王崗, Richard G.(2012).The Ming Prince and Daoism: Institutional Patronage of an Elit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9. 北京大學圖書館編(1999)。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0. 句容市地方志辦公室編(1998)。句容茅山志。合肥:黃山書社。
  81. 田培棟(2000)。陝西商幫。香港:中華書局。
  82. 何孝榮(2000)。明代南京寺院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3. 吳受琚(2013)。元江南名道張雨藝文考。江蘇道教,2013(4),137-138。
  84. 李龍華(1971)。明代的開中法。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4(2),371-493。
  85. 杜信孚、杜同書(2001)。全明分省分縣刻書考。北京:線裝書局。
  86. 周紹良(1985)。新刊武當足本類編全相啟聖實錄書記。文獻,1985(2),172。
  87. 胡軍(2002)。茅山道樂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88. 茅山乾元觀編委會編(2010)。茅山乾元觀。金壇:茅山乾元觀。
  89. 孫王成(2001)。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誰。中國道教,2001(1),54-56。
  90. 孫克寬(1977)。寒原道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91. 孫晉浩(2000)。明代開中法與鹽商守支問題。晉陽學刊,2000(6),74-80。
  92. 翁連溪編校(2005)。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史部。北京:線裝書局。
  93. 崔偉(2009)。《永樂大典》收錄的《茅山續志》及其軼文考。學理論,2009(10),66-67。
  94. 張秀民、韓琦增訂(2006)。中國印刷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95. 張海瀛(2000)。山西商幫。香港:中華書局。
  96. 梁方仲(2004)。梁方仲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97. 清水泰次(1968)。明代土地制度史研究。東京:大安株式?社。
  98. 野口鐵郎(1968)。明代寺田の稅役と砧基道人。仏教史学,14(1),18-21。
  99. 陳垣編纂、陳智超校補、曾慶瑛校補(1988)。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
  100. 陳國符(1963)。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
  101. 傅衣凌(1982)。明代江西的工商業人口及其移動。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北京:
  102. 曾召南(1997)。明清茅山宗尋蹤。宗教學研究,1997(4),49-52。
  103. 黃仁宇、阿風譯(2001)。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04. 楊世華編(2000)。茅山道院歷代碑銘錄。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05. 楊世華編、潘一德編(2007)。茅山道教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06. 臺北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1997)。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史部。臺北:國家圖書館。
  107. 趙亮(1990)。明代道教管理制度。世界宗教研究,1990(3),48。
  108. 趙軼峰(2008)。明代國家宗教管理制度與政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9. 齊雲山志編纂辦公室編(1990)。齊雲山志。合肥:黃山書社。
  110. 樊光春(2010)。西北道教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111. 鄭志明編(2000)。道教的歷史與文學。嘉義: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112. 黎遇航、袁志鴻(1987)。茅山道教今昔。中國道教,1987(4),31。
  113. 盧仁龍(1992)。《道藏》本《茅山志》研究。社會科學戰線,1992(2),325-328。
  114. 駱兆平編(1996)。新編天一閣書目。北京:中華書局。
  115. 瞿冕良編(1999)。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書社。
被引用次数
  1. (2023)。淨界道場──清代焦山佛教的形成與發展。中華佛學研究,24,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