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胡承珙《毛詩後箋》徵引宋人說《詩》意見考

作者

簡澤峰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5卷2期(2015 / 06 / 01)

页次

57 - 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忠慎(2009)。呂祖謙《讀詩記》與戴溪《續讀詩記》比較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5,131-132+145-150。
    連結:
  2. 黃忠慎(2006)。嚴粲《詩緝》的解經態度與方法及其在經學史上的意義。興大中文學報,19,61-91。
    連結:
  3.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答陳碩甫明經書〉,《求是堂文集》,卷3,頁13b
  5.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1979)。永樂大典。臺北:廣文書局。
  7.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與林小巖書〉,《求是堂文集》,卷3,頁38a-38b
  9. 〈復陳碩甫書〉,《求是堂文集》(道光十七年求是堂藏版),卷3,頁15a
  10. 〈與李申耆書〉,《求是堂文集》,卷3,頁40a
  11. 〈與魏默深書〉,《求是堂文集》(道光十七年求是堂藏版),卷3,頁35a
  12. 〈與竹邨書〉,《求是堂文集》(道光十七年求是堂藏版),卷3,32b-33a
  13. 〔宋〕王質:《詩總聞》(據商務印書館民國28 年12 月初版,依「經苑本」排印),頁40-41
  14.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5.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宋呂祖謙(1984)。呂氏家塾讀詩記。臺北:新文豐書局。
  17. 宋萬斯同(1972)。群書疑辨。臺北:廣文書局。
  18. 宋嚴粲(1983)。詩緝。臺北:廣文書局。
  19. 宋嚴粲(1983)。詩緝。臺北:廣文書局。
  20. 宋嚴粲(1983)。詩緝。臺北:廣文書局。
  21. 宋嚴粲(1983)。詩緝。臺北:廣文書局。
  22. 宋嚴粲(1983)。詩緝。臺北:廣文書局。
  23. 清朱彝尊(1998)。經義考。北京:中華書局。
  24. 清周中孚(1978)。鄭堂讀書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5. 清紀昀(1974)。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26.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27.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28.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29.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30.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31.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32.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33. 清胡承珙、郭全芝點校(1999)。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
  34. 清徐乾學輯、納蘭成德校刊(1980)。通志堂經解。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35. 清錢儀吉輯(1970)。經苑。臺北:大通書局。
  36. 文幸福(1989)。詩經毛傳鄭箋辨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7. 李淑珍(2002)。當代美國學界關於中國註疏傳統的研究。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
  38. 車行健(2002)。詩本義析論─以歐陽修與龔橙詩義論述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
  39. 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編(1989)。古典文獻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40. 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
  41. 耿紀平(2005)。朱熹詩集傳徵引宋人詩說考論。第六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42. 郝桂敏(2006)。宋代詩經文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3. 陸侃如(1987)。詩經參考書提要。陸侃如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
  44. 黃忠慎(2009)。范處義《詩補傳》與王質《詩總聞》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45. 簡澤峰(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46. 簡澤峰(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