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含冤髑髏-《天地瑞祥志》所引用的《列異記》佚文介紹和分析

并列篇名

Grudge Skull: An Introduction to and Analysis of a Lost Story from the Lieyi ji, As Seen in the Tiandi ruixiang zhi

作者

佐野誠子(Sano Seiko)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6卷2期(2016 / 06 / 01)

页次

19 - 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衣若芬(2005)。骷髏幻戲─中國文學與圖像中的生命意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6,73-125。
    連結:
  2. S. Thompson.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網站查閱,網址:http://www.ruthenia.ru/folklore/thompson/index.htm,檢索日期:2016 年1 月27 日
  3. Charlotte Sophia Burne, The Handbook of Folklore (London: Published for the Folk-Lore Society by Sidgwick & Jackson, 1914), p. 352. 該文為筆者在網址:http://babel.hathitrust.org/cgi/pt?id=coo1.ark:/13960/t9183v73d;view=1up;seq=11 上所查閱,檢索日期:2016 年1 月27 日
  4. (1999)。魯迅輯錄古籍叢編(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唐〕薩守真編:《天地瑞祥志》(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用前田育德會尊經閣文庫本的鈔本),卷14,頁9b
  6. 北宋李昉編(1960)。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
  7. 北宋李昉編(1960)。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
  8. 北宋李昉編(1960)。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
  9. 北宋李昉編(1960)。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
  10. 北宋徐鉉、白化文點校(1996)。稽神錄。北京:中華書局。
  11. 北宋郭茂倩編(1979)。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12. 宋施宿(1983)。嘉泰會稽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3. 東漢張衡、張震澤校注(2009)。張衡詩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南宋晁公武(1967)。郡齋讀書志。臺北:廣文書局。
  15. 南朝宋范曄、唐李賢注(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6. 唐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17. 唐歐陽脩編、汪紹楹校(1961)。藝文類聚。北京:中華書局。
  18. 唐魏徵(1973)。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19. 唐釋道世編(2002)。法苑珠林。北京:中華書局。
  20. 晉干寶、李劍國輯校(2007)。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
  21. 晉干寶、李劍國輯校(2007)。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
  22. 梁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23. 梁沈約(1974)。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24.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1986)。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1986)。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6. 清郭慶藩、王孝魚點校(1961)。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7. Thompson, Stith(1955).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A Classification of Narrative Elements in Folktales, Ballads, Myths, Fables, Mediaeval Romances, Exempla, Fabliaux, Jest-books, and Local Legends.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8. 丁乃通編、鄭建成譯、李廣成校(1986)。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29. 小南一郎(1983)。顏之推《冤魂志》をめぐって─六朝志怪小說の性格。東方學,65,15-28。
  30. 干寶、汪紹楹校(1978)。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
  31. 干寶、汪紹楹校(1978)。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
  32. 日本靈異記研究會編(1982)。日本靈異記の世界。東京:三彌井書店。
  33. 水口幹記(2005)。日本古代漢籍受容の史的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34. 王國良(1995)。顏之推冤魂志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5. 王國良(1986)。敦煌本搜神記考辨。漢學研究,4(2),379-387。
  36. 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編、磯部彰編(2005)。中村不折舊藏禹域墨書集成。東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特定領域研究〈東???出版文化?研究〉總括班。
  37. 池澤優(2003)。平成12-14 年度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C (1)〕研究成果報告書平成12-14 年度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C (1)〕研究成果報告書,未出版
  38. 西野貞治(1957)。敦煌本搜神記の說話について。大阪市立大學人文研究,8(4),56-67。
  39. 西野貞治(1957)。敦煌本搜神記について。書誌學論集:神田博士還曆記念,東京:
  40. 佐野誠子(2015)。天地瑞祥志所引志怪資料について。名古屋大學中國語學文學論集,29,177-192。
  41. 佐野誠子、佐佐木聰(2015)。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藏《天地瑞祥志》第十四翻刻‧校注。名古屋大學中國語學文學論集,29,117-175。
  42. 吳真(2012)。敦煌孟姜女變文與招魂祭祀。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136-142。
  43. 吳真(2011)。招魂と施食:敦煌孟姜女物語における宗教救濟。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160,111-117。
  44. 宋園園(2011)。漢魏髑髏賦所反映的士人心態。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11(6),291-293。
  45. 李昉編、張國風校(2011)。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6. 李昉編、張國風校(2011)。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7. 李昉編、張國風校(2011)。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8. 李昉編、張國風校(2011)。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49. 李昉編、張國風校(2011)。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50. 李昉編、張國風校(2011)。太平廣記會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51. 李劍國(2005)。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52. 汪紹楹校(1981)。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
  53. 宗明華(2008)。張衡〈髑髏賦〉解析─莊子對漢魏抒情賦的影響。煙臺大學學報,21(4),64-67。
  54. 柳田國男(1998)。柳田國男全集。東京:筑摩書房。
  55. 高橋修(2002)。《歌う骨》(AT780) を巡る話型の問題。人文論究,71,1-40。
  56. 張玉蓮(2013)。古小說中的墓葬敘事研究。北京:人民文學社。
  57. 張錫厚(1982)。敦煌寫本《搜神記》考辨。文學評論叢刊,16,293-320。
  58. 梅內幸信(2001)。宇宙のリズム:グリム童話《歌う骨》(KHM28)と日本昔話《唄い骸骨》の位相について。藝文研究,81,194-178。
  59. 麥谷邦夫編(2011)。三教交涉論叢續編。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60. 富永一登(1994)。魯迅輯《古小說鉤沉》校釋:《列異傳》。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特輯號),54(2),1-3。
  61. 斯蒂‧湯普森、鄭海譯(1991)。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62. 景戒、出雲路修校注(1996)。新日本古典文學大系日本靈異記。東京:岩波書店。
  63. 項楚(1990)。敦煌本句道興《搜神記》本事考。敦煌學輯刊,1990(2),43-59。
  64. 新美寬編、鈴木隆一補(1968)。本邦殘存典籍による輯佚資料集成續。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65. 寧稼雨(1995)。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
  66. 福田晃編(1984)。日本昔話研究集成(4):昔話の形態。東京:名著出版。
  67. 說話と說話文學の會編(2001)。說話の近世的變容。大阪:清文堂出版。
  68. 稻田浩二編(1998)。日本昔話と古典。東京:同朋社。
  69. 諏訪義純(1996)。わが國說話集に見る舌不燒讀誦から髑髏讀誦への推移。佛の教化‧佛道學─宇治谷祐顯佛壽記念論集,京都:
  70. 魏世民(2004)。《列異傳》、《笑林》、《神異傳》成書年代考。求索,2004(7),185-186。
  71. 關敬吾(1971)。昔話と笑話。東京:岩崎美術社。
  72. 杤尾武(1998)。髑髏の和漢比較文學序說─髑髏說話の源流と日本文學。和漢比較文學,21,1-16。
被引用次数
  1. 劉苑如(2016)。東亞文學與宗教中的冤與結─代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