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一致性與多元性的詮釋策略:晚明莊子學研究回顧與展望(1977-2014)
|
作者
|
劉芷瑋
|
关键词
|
|
期刊名称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
卷期/出版年月
|
26卷3期(2016 / 09 / 01)
|
页次
|
77
-
9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楊儒賓(2012)。莊子與儒家─回應《莊子四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138。
連結:
-
楊儒賓(2011)。莊子與人文之源。清華學報,新41(4),615。
連結:
-
鄧克銘(2014)。方以智論莊子的逍遙遊。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48,47-79。
連結:
-
謝明陽(2012)。從陳子龍的《莊子》詮釋論其詩觀與生命抉擇。清華中文學報,8,155-189。
連結:
-
謝明陽(2012)。竟陵派詩學視野中的《莊子》詮釋─譚元春《遇莊》論析。臺大中文學報,36,190。
連結:
-
(2008)。中國哲學與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9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
明方以智、張永義校點、邢益海校點(2011)。藥地炮莊。北京:華夏出版社。
-
明楊慎(1968)。升菴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三浦秀一(2003)。明代莊學史研究のために─莊子注の出版と「成心」および「渾沌」解。集刊東洋學,90,43-61。
-
三浦秀一(2006)。明代莊學史研究明代莊學史研究,未出版
-
三浦秀一、廖肇亨譯、石立善譯(2010)。王門朱得之的師說理解及其《莊子》注。臺日學者論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臺北:
-
山下龍二(1991)。陽明學の終焉。東京:研文社。
-
方勇(2008)。莊子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
方勇(2008)。莊子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
佐藤鍊太郎編、鄭吉雄編(2012)。中國古典の解釋と分析。札幌:北海道大學出版會。
-
李懿純(201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
-
易聞曉(2003)。公安派的文化闡釋。濟南:齊魯書社。
-
易聞曉(2003)。從袁宏道《廣莊》看莊禪異同。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52。
-
林順夫(2004)。推門落臼:試論憨山大師的《莊子內篇注》。清華學報,34(2),299+320。
-
施錫美(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
-
徐聖心(2010)。青天無處不同霞: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徐聖心(2002)。「莊子尊孔論」系譜綜述。臺大中文學報,17,21-65。
-
荒木見悟(2002)。陶望齡と性命學。東洋古典學研究,13,125。
-
荒木見悟、廖肇亨譯(2006)。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張崑將(2005)。當代日本學者陽明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2(2),251-297。
-
陳祖武編(2004)。明清浙東學術文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楊起元(2011)。南華經品節。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楊儒賓(2004)。儒門別傳─明末清初《莊》《易》同流的思想史意義。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
-
廖肇亨(2004)。藥地生死觀論析─以《東西均》與《藥地炮莊》為討論中心。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
-
劉正遠(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
-
錢明(2009)。浙中王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錢明編(2007)。徐愛 錢德洪 董澐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
錢新祖、宋家復譯(2014)。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謝明陽(2001)。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
羅宗強(2004)。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
嚴靈峰編(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
嚴靈峰編(1974)。無求備齋莊子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
龔玫瑾(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
|
被引用次数
|
-
王矞慈(2019)。心物之間-從朱得之《莊子通義》一書見明代陽明學與莊學互涉之意義。漢學研究,37(3),5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