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
(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
(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
(1988)。不忍。臺北:文海出版社。
-
(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
(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
(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
Arendt, Hannah(1982).On Revolution.New York:Penguin Books.
-
Barker, Ernest(ed.)(1962).Social Contract: Essays by Locke, Hume, and Rousseau.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Sir Ernest Barke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Bein, Steve(2013).Compassion and Moral Guidance.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Chang, Hao(1987).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Crisis: Search for Order and Meaning, 1890-1911.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Frazer, Michael L.(2010).The Enlightenment of Sympathy: Justice and the Moral Sentiment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Toda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Pocock, J. G. A.(2009).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tory: Essays on Theory and Metho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Riley, Patrick(1982).Will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A Critical Exposition of Social Contract Theory in Hobbes, Locke, Rousseau, Kant, and Hegel.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Rosenblum, Nancy L.(ed.)(1989).Liberalism and the Moral Life.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Schwartz, Benjamin(2001).China and Contemporary Millenarianism: 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Philosophy East and West,51(2),193-196.
-
Shklar, Judith(1984).Ordinary Vices.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Ure, Michael(ed.),Frost, Mervyn(ed.)(2014).The Politics of Compassion.New York:Routledge.
-
毛澤東(1996)。毛澤東詩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日報》第1 版,1949 年7 月1 日。
-
甘陽、唐文明(2014)。康有為與制度化儒學。開放時代,2014(5),12-41。
-
任劍濤(2002)。經典解讀中的原創思想負載─從《孟子字義疏證》與《孟子微》看。中國哲學史,2002(1),41-50。
-
冰心:〈不忍〉,《晨報附刊》第2-3 版,1921 年7 月27 日。
-
余治平(2009)。孟子「不忍人之心」的哲學闡釋。齊魯學刊,2009(5),5-11。
-
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事業公司。
-
吳天任(1994)。康有為先生年譜。臺北:藝文印書館。
-
吳先伍(2012)。不忍─孟子仁愛思想的情感根基。齊魯學刊,2012(1),21-25。
-
李強華(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
李澤厚(1996)。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
-
胡適:《人權論集》,上海:新月書店,1930 年。
-
夏曉虹編(2009)。追憶康有為。北京:三聯書店。
-
徐復觀(2010)。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徐復觀(2002)。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高一涵:〈共和國家與青年之自覺〉,《新青年》第1 卷第1 號,1915 年9 月,頁1-8
-
康有為(1987)。孟子微‧禮運注‧中庸注。北京:中華書局。
-
康有為、姜義華編校、張榮華編校(2007)。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梁啟超(1989)。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
許名奎、吳亮(1992)。勸忍百箴‧忍經。北京:知識出版社。
-
郭沫若:〈新華頌〉,《人民日報》第7 版,1949 年10 月1 日。
-
陳少明(2007)。忍與不忍─儒家德行倫理的一個詮釋向度。學術研究,39(1),60-65。
-
章可(2015)。中國「人文主義」的概念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勞思光(2011)。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
-
馮祖貽(1994)。從《不忍》雜誌看康有為民初的政治主張。近代史研究,1994(3),57-73。
-
楊伯峻(2011)。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
翟志成(2016)。徐復觀先生史學思想的傳統與現代。中國儒學,5,29-31。
-
蕭公權(1989)。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蕭公權、汪榮祖譯(1988)。康有為思想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賴建誠(2012)。井田辨:諸說辯駁。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錢穆(1994)。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嚴復(1998)。嚴復合集。臺北: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