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成大中文系《左傳》課程之回顧與展望

并列篇名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s on the Zuozhuan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作者

黃聖松(HUANG Sheng-song)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8卷4期(2018 / 12 / 01)

页次

43 - 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高評(2012)。論文選題與成果之獨到創新。書目季刊,46(2),1-15。
    連結:
  2. 張高評(2014)。《春秋》曲筆書滅與《左傳》屬辭比事─以史傳經與《春秋》書法。成大中文學報,45,1-62。
    連結:
  3. 張高評(2013)。從屬辭比事論《公羊傳》弒君之書法─《春秋》書法之修辭觀。東華漢學,18,135-188。
    連結:
  4. 張高評(2004)。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下)。漢學研究通訊,23(4),1-10。
    連結:
  5. 張高評(2013)。《左傳》因果式敘事與以史傳經─以戰爭之敘事為例。東海中文學報,25,79-112。
    連結:
  6. 張高評(2004)。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下)。漢學研究通訊,23(4),1-10。
    連結:
  7. 張高評(2011)。多元開拓與選題創新。書目季刊,45(1),1-38。
    連結:
  8. 張高評(2004)。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上)。漢學研究通訊,23(3),1-18。
    連結:
  9. 張高評(2004)。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上)。漢學研究通訊,23(3),1-18。
    連結:
  10. 張高評(2007)。論文之選題與規劃。書目季刊,41(2),1-34。
    連結:
  11. 張高評(2015)。比事屬辭與方苞之《春秋》學─「無傳而著」法門之三。興大中文學報,37,1-42。
    連結:
  12. 張高評(2012)。「貴有辭」與《春秋》大義。中國學術年刊,34,1-30。
    連結:
  13. 張高評(2017)。程發軔《春秋要領》發微─以屬辭比事之《春秋》教為例。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5,1-44。
    連結:
  14. 張高評(2010)。研究視野與學術創新。書目季刊,44(3),1-50。
    連結:
  15. 張高評(2009)。專題研究計畫之撰寫。書目季刊,42(4),1-19。
    連結:
  16. 張高評(2014)。《春秋》曲筆直書與《左傳》屬辭比事─以《春秋》書薨、不手弒而書弒為例。國文學報,19,31-71。
    連結:
  17. 黃聖松(2015)。《左傳》「私屬」考。成大中文學報,50,1-56。
    連結:
  18. 黃聖松(2014)。春秋晉國「中大夫」考。東華漢學,20,47-98。
    連結:
  19. 黃聖松(2017)。《左傳》黃河津渡考論。清華中文學報,18,5-49。
    連結:
  20. 黃聖松(2017)。「外事以剛日」─《春秋》經傳戰爭日期統計考論。興大中文學報,41,1-33。
    連結:
  21. 黃聖松(2017)。《左傳》文詞釋讀五則。東華漢學,25,1-36。
    連結:
  22. 黃聖松(2013)。《左傳》「郭」、「郛」考。臺大中文學報,42,53-112。
    連結:
  23. 黃聖松(2008)。《左傳》「御」、「僕」考。政大中文學報,9,101-137。
    連結:
  24. 黃聖松(2016)。《左傳》「州」芻議─兼論「作州兵」。成大中文學報,55,1-50。
    連結:
  25. 黃聖松、湯云瑋(2014)。《左傳》「宗」、「家」、「室」家庭制度考論。高雄師大國文學報,19,169-203。
    連結:
  26.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digital.ntu.edu.tw/
  27. 「文學院中國文學系98 學年度下學期增設課程表」,課程名稱「《左傳》」,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uploads/0098/00982B122020.pdf,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28. MBA 智庫百科搜尋「網路地理信息系統」,網址:http://wiki.mbalib.com/zh-tw/%E7%BD%91%E7%BB%9C%E5%9C%B0%E7%90%86%E4%BF%A1%E6%81%AF%E7%B3%BB%E7%BB%9F,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29. (2005)。清代揚州學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0. 維基百科搜尋「地理資訓系統」,網址: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7%90%86%E4%BF%A1%E6%81%AF%E7%B3%BB%E7%BB%9F,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31. 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網址:http://www.dihca.org/portal.php
  32.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網址:http://www.digital.ntu.edu.tw/portal
  33. DocuSky 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臺, 網址:http://docusky.digital.ntu.edu.tw/DocuSky/ds-01.home.html,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34. 臺灣數位人文學會,網址:http://tadh.org.tw/
  35. 美國Esri 公司臺灣代理商互動國際數位公司,網址:http://www.esri.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89&Itemid=117,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36.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網址:http://ascdc.sinica.edu.tw/about.jsp
  37. 網址:https://doc.arcgis.com/zh-tw/arcgis-online/reference/what-is-agol.htm,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38. 維基百科搜尋「大數據」,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95%B8%E6%93%9A,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11 日。
  39. “Story Map” 軟體臺灣代理商互動國際公司網頁公告, 網址http://www.esri.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layout=blog&id=109&Itemid=134, 檢索日期:2018 年5月9 日。
  40. 晉杜預(1989)。春秋經傳集解。臺北:新興書局。
  41. 晉范甯注、唐楊士勛疏(2000)。春秋穀梁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2. 清永瑢(1986)。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3. 清永瑢(1986)。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4. 清紀昀(1979)。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45. 清高士奇(1981)。左傳紀事本末。臺北:里仁書局。
  46.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2000)。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7.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1993)。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4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1993)。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49.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1993)。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50. 川路祥代(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51. 川路祥代(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52. 孔珠菁(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53. 王益德(201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54. 竹添光鴻(1998)。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
  55. 吳宏一(1988)。史傳散文。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56. 吳萬鍾(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
  57. 宋鼎宗(1984)。春秋宋學發微。臺南:友寧出版社。
  58. 宋鼎宗(1984)。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春秋類校讀記。中國國學,12,67-73。
  59. 宋鼎宗(197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60. 宋鼎宗(2000)。春秋胡氏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61. 宋鼎宗(1983)。宋儒春秋攘夷說。成功大學學報,18,7-29。
  62. 宋鼎宗(1984)。宋儒春秋之尊王說。成功大學學報,19,1-36。
  63. 宋鼎宗(1978)。胡安國春秋砭宋說。成功大學學報,13,135-154。
  64. 宋鼎宗(1979)。春秋胡氏學。臺南:友寧出版社。
  65. 宋鼎宗(1986)。春秋宋學發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66. 宋鼎宗(1972)。春秋左氏傳賓禮嘉禮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16(上),199-376。
  67. 宋鼎宗(2009)。春秋左氏傳賓禮嘉禮考。臺北:花木蘭文化公司。
  68. 宋鼎宗(1977)。春秋通學之先導說。成功大學學報,12,95-111。
  69. 宋鼎宗(2009)。拙齋經義論叢。臺北:花木蘭文化公司。
  70. 杜預集解、孔穎達正義(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1. 杜預集解、孔穎達正義(1993)。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72. 沈玉成(1982)。左傳譯文。北京:中華書局。
  73. 沈玉成(1992)。春秋左傳學史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74. 林孟輝(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75. 林盈翔(201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76. 林朝成(2016)。南方有佳木─成大中文系的現況。國文天地,32(6),6-10。
  77. 施輝煌(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78. 段熙仲(2003)。春秋公羊學講疏。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79. 胡文豐(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
  80. 胡艷惠(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81. 袁行霈(2003)。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82.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創系50 週年紀念專刊。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83. 康凱淋(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84. 張美娟(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85. 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86. 張高評:「文學院中國文學系98 學年度上學期增設課程表」,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uploads/0098/00981B122010.pdf,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87. 張高評(1982)。左傳導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88. 張高評(1993)。《左傳》敘事語言之形象化與精煉性─史筆與詩筆研究之一。林尹教授逝世十週年學術論文集,臺北:
  89. 張高評(1999)。高攀龍《春秋孔義》的解經方式。劉正浩教授七十壽慶榮退紀念文集,臺北:
  90. 張高評(1988)。左傳史論之風格與作用。成功大學學報,23,1-57。
  91. 張高評(2014)。因文取義與《春秋》筆削─方苞義法「言有序」之修辭詮釋。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48(2),1-32。
  92. 張高評(2012)。研究方法與學術創新(一)。古典文學知識,2012(5),22-29。
  93. 張高評(2012)。研究方法與學術創新(二)。古典文學知識,2012(6),13-19。
  94. 張高評(1994)。左傳之文韜。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95. 張高評(1984)。左氏兵法評證。高雄工專學報,14,1-19。
  96. 張高評(2016)。文章修辭與《春秋》書法─中唐以前《春秋》詮釋法之一。中國經學,桂林:
  97. 張高評(1984)。左傳論為將之道。國學新探,1,17-45。
  98. 張高評(2004)。臺灣《春秋》經傳研究與博士論文。文史知識,2004(7),120-127。
  99. 張高評(1984)。「左氏浮誇」析論。孔孟學報,48,193-213。
  100. 張高評(2010)。《左傳》兵謀與應變策略─以經世資鑑為依歸。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2,187-224。
  101. 張高評(2011)。論文選題與治學方法(三)─論文獻評鑒與學術原創(下)。古典文學知識,2011(1),10-13。
  102. 張高評(2016)。比事屬辭與明清《春秋》詮釋學。經學研究集刊,20,17-52。
  103. 張高評(1999)。左氏傳。國文天地,14(9),12-15。
  104. 張高評(1982)。左傳文章義法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05. 張高評(1994)。方苞義法與《春秋》書法。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06. 張高評(1995)。《左傳》預言之基型與作用。經學研究論叢,3,149-164。
  107. 張高評(2005)。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8. 張高評(1984)。左傳之文學理論與實際。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10-18。
  109. 張高評(2010)。論文選題與治學方法(一)─論選題來源與文獻評鑒(下)。古典文學知識,2010(3),22-26。
  110. 張高評(2010)。杜甫詩史與《春秋》書法─以宋代詩話筆記之詮釋為核心。人文中國學報,16,55-96。
  111. 張高評(1982)。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12. 張高評(2003)。論文選題與學術研究。國文天地,18(12),81-95。
  113. 張高評(1994)。左傳之武略。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114. 張高評(2013)。研究方法與學術創新(三)。古典文學知識,2013(3),22-29。
  115. 張高評(2002)。《左傳》敘戰與資鑑使命─以兵法謀略為例。儒道學術國際研討會─先秦論文集,臺北:
  116. 張高評(2010)。論文選題與治學方法(一)─論選題來源與文獻評鑒(上)。古典文學知識,2010(2),11-17。
  117. 張高評(2011)。《春秋》書法與詩化修辭─以《左傳》之敘事藝術為例。先秦兩漢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118. 張高評(2015)。「于敘事中寓論斷」與藉事明義─以《左傳》解經為討論核心。嶺南大學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19. 張高評(1984)。左傳兵學評論。三軍聯合月刊,22(3),63-69。
  120. 張高評(2011)。《春秋》書法之修辭觀。錢鍾書詩文叢說─錢鍾書教授百歲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
  121. 張高評(2004)。臺灣《春秋》經傳研究之師承與論著。江海學刊,2004(4),163-169。
  122. 張高評(2015)。《春秋》書法與「義」在言外─比事見義與《春秋》學史研究。文與哲,25,77-130。
  123. 張高評(1984)。左傳美學的和諧理論。孔孟學報,47,175-192。
  124. 張高評:「文學院中國文學系98 學年度上學期增設課程表」,課程名稱「《春秋》經傳專題研究」,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uploads/0098/00981K184500.pdf,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125. 「學習目標」、「課程概述」、「課程單元」見張高評:課程名稱「《春秋》經傳專題研究」,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online_display.php?syear=0103&sem=2&co_no=K184500&class_code,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126. 張高評(2011)。春秋書法與左傳史筆。臺北:里仁書局。
  127. 張高評(2000)。黃澤論《春秋》書法─《春秋師說》初探。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28. 張高評(2004)。《春秋》經傳研究選題舉例。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2),1-10。
  129. 張高評(1984)。左傳兵學及其思想。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7(7),18-25。
  130. 張高評(2015)。朱熹之《春秋》觀─據實直書與朱子之徵實精神。第八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臺北:
  131. 張高評(1996)。高攀龍《春秋孔義》初探─以「取義」為例。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32. 張高評(2013)。《左傳》之象徵式敘事與以史傳經─兼談《左傳》重人輕天之二元史觀。經學研究集刊,14,1-24。
  133. 張高評(2007)。蘇轍《春秋集解》以史傳經初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3),12-25。
  134. 張高評(2014)。章太炎《春秋左傳讀敘錄》述評─論劉逢祿「《左氏》不傳《春秋》」說。變動時代的經學與經學家─民國時期(1912-1949)經學研究,臺北:
  135. 張高評(2010)。論文選題與治學方法(二)─論文獻評鑒(上)。古典文學知識,2010(4),11-16。
  136. 張高評(2013)。研究方法與學術創新(四)。古典文學知識,2013(4),14-18。
  137. 張高評(2003)。《春秋》經傳研究之未來展望。文與哲,3,65-88。
  138. 張高評(2015)。即事顯義與以經明經─兼論張自超、方苞之《春秋》學。聯藻於日月,文彩於風雨:2013 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39. 張高評(2014)。即辭觀義與方苞《春秋直解》─《春秋》書法之修辭詮釋。經學研究集刊,16,1-34。
  140. 張高評(2002)。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41. 張高評(2010)。《左傳》、《史記》之現代詮釋:以兵謀與策略規劃為例。漢學研究學刊,1,41-81。
  142. 張高評(2012)。假設、選題與學術研究。古典文學知識,2012(4),13-22。
  143. 張高評:「文學院中國文學系98 學年度上學期增設課程表」,課程名稱「《左傳》」,網址:http:// 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uploads/0098/00981B122010.pdf,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144. 張高評(2010)。論文選題與治學方法(三)─論文獻評鑒與學術原創(上)。古典文學知識,2010(6),22-29。
  145. 張高評(2013)。論文選題與研究創新。臺北:里仁書局。
  146. 張高評(2005)。《管錐編》論《左傳》之敘事與記言─錢鍾書之《左傳》學。國學研究,15,351-384。
  147. 張高評(2016)。筆削顯義與胡安國《春秋》詮釋學─《春秋》宋學詮釋方法之一。新宋學,5,275-308。
  148. 張高評(2011)。視野之拓展與論文選題(一)。古典文學知識,2011(4),12-18。
  149. 張高評(1997)。《春秋》書法與宋代詩學─以宋人筆記為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3,71-101。
  150. 張高評(2010)。論文選題與治學方法(二)─論文獻評鑒(下)。古典文學知識,2010(5),18-25。
  151. 張高評(1988)。左傳史論之原始與作用。高仲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高雄:
  152. 張高評(2013)。《西廂記》筆法通《左傳》─金聖歎《西廂記》評點學發微。復旦學報,2013(2),134-143。
  153. 張高評(2016)。比屬觀義與宋元《春秋》詮釋學。經學文獻研究集刊,15,81-114。
  154. 張高評(2011)。視野之拓展與論文選題(二)。古典文學知識,2011(5),12-18。
  155. 張高評(2008)。劉知幾之《春秋》《左傳》學─兼論詩化之史學觀。文與哲,12,193-232。
  156. 張高評(2011)。視野之拓展與論文選題(三)。古典文學知識,2011(6),12-21。
  157. 張高評(1994)。《左傳》學研究之現況與趨向。經學研究論叢,2,63-70。
  158. 張高評(1989)。「左氏浮誇」的歷史意義─「左傳晉景公夢大厲」鑑賞。國文天地,5(2),74-75。
  159. 莊永清(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0. 莊進宗(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1. 陳致宏(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2. 陳致宏(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3. 陳義彬(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4. 陳靜華(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5. 陽平南(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6. 陽平南(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167. 黃一農(2015)。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北京:中華書局。
  168. 黃智群(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69. 黃聖松(2016)。《左傳》「行」、「列」考。經學研究集刊,20,53-85。
  170. 黃聖松(2012)。《左傳》「役人」續考。文與哲,20,1-40。
  171. 黃聖松:「《左傳》專題研究( 一)」, 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online_display.php?syear=0105&sem=1&co_no=K188910&class_code, 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172. 黃聖松(2011)。《左傳》「役人」考。文與哲,81,81-103。
  173. 黃聖松(2007)。《左傳》「徒」、「卒」考。文與哲,11,25-84。
  174. 黃聖松(2008)。《左傳》「旄車之族」考。文與哲,12,1-20。
  175. 黃聖松(2008)。春秋時代邾、郳二國城邑考述。白沙歷史地理學報,6,1-29。
  176. 黃聖松(2005)。《左傳》輿人考。文與哲,6,35-68。
  177. 黃聖松(2013)。《左傳》國人研究。臺中:天空數位圖書公司。
  178. 黃聖松(2018)。《左傳》綴以「隧」字地名與「鄉遂」制度蠡測。文與哲,31,53-100。
  179. 黃聖松(2016)。《左傳》後勤制度考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0. 黃聖松(2016)。《左傳》「著范宣子所為刑書」考。廈大中文學報,3,39-55。
  181. 黃聖松(2006)。《左傳》車右考。文與哲,9,49-82。
  182. 黃聖松:「《左傳》( 一) 課程大綱」, 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online_display.php?syear=0104&sem=1&co_no=B122010&class_code, 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183. 黃聖松(2014)。《左傳》「郊」考。文與哲,25,131-182。
  184. 黃聖松:「《左傳》( 二) 課程大綱」, 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online_display.php?syear=0104&sem=2&co_no=B122020&class_code,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185. 黃聖松(2009)。《左傳》魯國交通路線考。國文學報,9,197-227。
  186. 黃聖松(2009)。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軍事類詞條考訂。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33,67-88。
  187. 黃聖松:「《左傳》專題研究( 二)」, 網址:http://class-qry.acad.ncku.edu.tw/syllabus/online_display.php?syear=0105&sem=2&co_no=K188920&class_code,檢索日期:2018 年5 月9 日。
  188. 黃聖旻(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89. 黃慧芬(201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190. 楊伯峻(1987)。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1. 楊伯峻(2015)。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192. 葉政欣(1989)。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193. 葉政欣(1969)。杜預與春秋經傳集釋。書和人,110,1-8。
  194. 葉政欣(1983)。漢儒賈逵之春秋左氏學。臺南:興業圖書公司。
  195. 葉政欣(197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96. 葉政欣。葉政欣:《左傳講義》(葉政欣教授自編講義)。
  197. 葉政欣(2001)。關於《左傳》「以亂易整不武」的解釋─敬答李鍌教授「商榷」一文。國文天地,17(7),91-96。
  198. 葉政欣(1965)。春秋左氏傳杜注釋例。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9,485-614。
  199. 葉政欣(1984)。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臺南:興業圖書公司。
  200. 葉政欣(196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01. 葉政欣(1969)。左傳古史證之一。慶祝瑞安林景伊先生六秩誕辰論文集,臺北:
  202. 葉政欣(2001)。關於《左傳》「以亂易整,不武」的解釋。國文天地,17(1),94-95。
  203. 葉政欣(1979)。賈陸與春秋左傳。成功大學學報,14,1-21。
  204. 葉政欣(1970)。左傳古史考證。成功大學學報,5,125-138。
  205. 葉政欣(1971)。左傳古史證(文公至襄公)。成功大學學報,6,225-237。
  206. 葉政欣(1970)。左傳「旝動而鼓」解。成功大學學報,15,1-4。
  207. 葉政欣(1976)。左傳古史證─昭公至哀公。中國學術年刊,1,131-147。
  208. 葉政欣(1982)。釋春秋義例二則。成功大學學報,17,1-10。
  209. 葉政欣(1966)。春秋左氏傳杜注釋例。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210. 葉政欣(1983)。春秋昭七年「暨齋平」解。成功大學學報,18,1-5。
  211. 廖家君(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212. 漆俠(2002)。宋學的發展及演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13. 趙濤(2014)。《四庫全書總目》的經學思想探原─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分纂稿比較為中心。圖書情報工作,2014(3),140-145。
  214. 潘萬木(2004)。《左傳》敘述模式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15. 蔡方鹿(2008)。論漢學、宋學經典詮釋之不同。哲學研究,2008(1),64-69。
  216. 鄧廣銘(2005)。鄧廣銘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17. 盧奕璇(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218. 蕭淑惠(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219. 戴榮冠(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220. 薛裕民(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