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後(1949-2014)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禮學課程的發展與內容

并列篇名

The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urses on the Ritual Class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 Postwar Taiwan (1949-2014)

作者

鄭雯馨(JENG Wen-shin)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8卷4期(2018 / 12 / 01)

页次

71 - 9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應憲(2013)。民國時期大學經學教育檢視。中國學術年刊,35,109-130。
    連結:
  2. 臺大課程網,網址:https://nol.ntu.edu.tw/nol/guest/index.php,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16 日。
  3. (2015)。臺灣中文學會「中文系所之課程與發展」座談會。臺灣中文學會通訊,15,23。
  4. 網址:https://www.ptt.cc/bbs/NTUCH-HW/M.1248921132.A.E3F.html(發表於2009 年7 月30 日),檢索日期:2018 年10 月28 日。
  5. (2007)。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6. 臺大課程網102 學年度第2 學期課程大綱,網址:https://nol2.aca.ntu.edu.tw/nol/guest/index.php,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10 日。
  7. 網址:https://www.ptt.cc/bbs/NTUcourse/M.1296673596.A.B2B.html(發表於2011 年2 月3 日),檢索日期:2018 年10 月28 日。
  8. 臺大課程網 103 學年度第1 學期課程大綱,網址:https://nol2.aca.ntu.edu.tw/nol/guest/index.php ,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10 日。
  9.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官網,網址:http://www.cl.ntu.edu.tw/main.php,檢索日期:107 年3 月30 日。
  10. 臺大課程網,網址:https://nol2.aca.ntu.edu.tw/nol/guest/index.php,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10 日。
  11. 唐魏徵(1980)。隋書‧經籍志。臺北:鼎文書局。
  12. 清阮元審定、清盧宣旬校(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3. 清阮元審定、清盧宣旬校(1955)。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4. 清胡培翬(1993)。儀禮正義。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5. 清張爾岐(1965)。儀禮鄭注句讀。臺北:藝文印書館。
  16. 清淩廷堪(2004)。禮經釋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7. 漢司馬遷、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1981)。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18.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98)。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19. 孔德成(1984)。三禮解題。孔孟月刊,22(12),22。
  20. 孔德成(1973)。儀禮復原研究叢刊序。儀禮特牲少牢有司徹祭品研究,臺北:
  21. 2016 年10 月14 日王鍔於杭州採訪葉國良先生,經張琪等整理為〈悠遊經史,詮釋傳統─葉國良先生訪談錄(四)〉,2017 年4 月4 日公開於網頁https://ppt.cc/fyaS8x,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16 日。
  22. 池田秀三、石立善譯(2014)。經學在中國思想裏的意義。中國經學,14,1-6。
  23. 李俊領(2018)。「文治」與聖裔:國民政府對孔德成的借助及其困境。抗日戰爭研究,2018(2),128+136。
  24. 汪士淳(2013)。儒者行:孔德成先生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5. 屈萬里(1971)。二戴記解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2,299-310。
  26. 林慶彰(2012)。中國經典權威形成的幾個原因。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臺北:
  27. 林慶彰(2012)。中國經典權威消解的幾個原因。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臺北:
  28. 林慶彰編(2003)。五十年來的經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9. 林慶彰編(2015)。當代臺灣經學人物 第一輯。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30. 孫芳(2016)。詩禮傳家─以新發現的孔德成考試本談末代衍聖公教育。山東檔案,2016(4),20-21。
  31. 張琪等整理:〈悠遊經史,詮釋傳統─葉國良先生訪談錄(三)〉,網址:https://ppt.cc/fyaS8x ,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16 日。
  32. 章景明(1976)。祭喪之禮吉凶觀念之分別。孔孟月刊,14(10),26-29。
  33. 章景明(1971)。先秦喪服制度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34. 章景明(1986)。孔子思想在現代生活中之價值。孔孟月刊,24(9),3-7。
  35. 章景明(197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6. 章景明(1967)。儒家對於喪禮的基本觀念與態度。孔孟月刊,6(4),7-9。
  37. 章景明(1971)。戰國時代貴族飲食生活初探。孔孟月刊,10(3),12-15。
  38. 章景明(1979)。殷周廟制論稿。臺北:學海出版社。
  39. 章景明(1987)。周人宗法制度考。幼獅學誌,19(3),54-89。
  40. 章景明(1988)。周禮軍制考實。幼獅學誌,20(2),1-52。
  41. 章景明(1987)。禴祠烝嘗考辨。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9-28。
  42. 曾永義:〈我所知道的孔德成先生〉,《聯合報》副刊,2008 年12 月10 日。
  43. 黃啟書(2017)。禮學研究。臺大校友雙月刊,114,60-61。
  44. 黃碧端(1995)。大學文學課程往何處去?。中外文學,23(8),29。
  45. 楊晉龍(2013)。楊晉龍:〈傳統學術研究與經學關係:論經學在傳統學術研究中的地位〉,新竹教育大學中語所演講,102 年6 月6 日。
  46. 楊晉龍(2013)。看書何如讀書精:讀經與研究探論。中國經學,11,202。
  47. 葉國良(2017)。經學通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8. 葉國良。葉國良:〈自序〉,《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49. 詹海雲(2015)。孔德成先生禮學研究之特色。儒學的理論與應用:孔德成先生逝世五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
  50.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2014)。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1929-2014)。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
  51. 潘斌(2016)。二十世紀中國三《禮》學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