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民國以來劉沅與劉門之研究概況

作者

林彥廷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9卷1期(2019 / 03 / 01)

页次

55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范純武(2011)。民初儒學的宗教化:段正元與道德學社的個案研究。民俗曲藝,172,174-175。
    連結:
  2. (1984).明實錄.京都:中文出版社.
  3. http://www.loveslly.com/web/Wh_xx.aspx?moduleid=519&id=163&showorder=106,檢索日期:2016 年 11 月 24
  4. http://www.shuangliu.gov.cn/zizhan/detail_ruleoflaw.jsp?id=77051&ClassID1=3203110805,檢索日期:2016 年 11 月 24
  5. (清)劉沅(2006).槐軒全書.成都:巴蜀書社.
  6. 太虛(1970).太虛大師全書.臺北: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7. 何鍵:《八德衍義》(上海:大成書社,1931 年),書末廣告。
  8. 李宗吾(2009).厚黑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9. 李德龍(編),俞冰(編)(2006).歷代日記叢鈔.北京:學苑出版社.
  10. 李豫川(1998)。近代四川道教名人劉沅。中國道教,1998(2),54。
  11. 南懷瑾(1982).禪海蠡測.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12. 徐菲(2011)。關於《法言會纂》和法言壇的幾個問題─訪劉伯谷先生。弘道,2011(2),117。
  13. 馬西沙,韓秉方(2004).中國民間宗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 馬西沙,韓秉方(2004).中國民間宗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5. 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國故學討論集》(上海:上海羣學社,1927 年),上冊,頁85。
  16. 陳獨秀:《獨秀文存》(上海:亞東圖書館,1934 年),第 3 冊,卷 3,頁 282-289。
  17. 湯志鈞(2000).近代經學與政治.北京:中華書局.
  18. 虛谷子(2016)。淺評唐煥章及其「世界宗教大同會」─兼從道教的角度看邪教。弘道,2016(6),24-25。
  19. 黃開國,鄭星盈(2001).巴山蜀水聖哲魂:巴蜀哲學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 路石(2015).段正元傳.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1. 趙均強(2013)。太極函三為一:清儒劉沅對理學本體論的貢獻。哲學與當代精神理論研討會暨 2013年哲學學會年會論文集:「生態哲學與當代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
  22. 趙均強(2009)。〈劉門教與濟幽救陽〉正誤三則─兼與馬西沙、韓秉方先生商榷。宗教學研究,2009(2),179-182。
  23. 趙均強(整理),龍偉(整理)(2008)。劉伯穀先生訪問記。蜀學,成都:
  24. 劉再華(2004).近代經學與文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25. 劉咸炘(2010).劉咸炘詩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6. 蕭天石(1981).道海玄微.臺北:自由出版社.
  27. 蕭天石(1971)。劉止唐先生與劉門。四川文獻,105,4-6。
  28. 雙流縣社會科學聯合會,雙流傳統文化研習會(2015).槐軒概述.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9. 譚繼和(2015)。儒學轉型時期新心學的標誌性文獻─《十三經恆解校點箋解》總敘。東亞人文,2015 卷,145。
被引用次数
  1. 林彥廷(2021)。以教門為舟楫-毛寬偉《中庸集義評釋》與劉沅學說在臺傳播途徑蠡測。東吳中文學報,42,189-219。
  2. 尹恒(2023)。中國近世禪宗道教化趨勢芻議──以清代雲南寫本《臨濟正宗傳教密語》為例。佛光學報,9(2),15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