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道藏輯要》與《重刊道藏輯要》所收道教經書的比較-兼論趙宗誠〈《道藏輯要》的編纂與增補〉一文的錯誤

并列篇名

Comparing the Daoist Scriptures Included in Daozang jiyao and Chongkan Daozang jiyao, and Discussing Inaccuracies in "The Compilation and Supplement of Daozang jiyao" by Zhao Zongcheng

作者

黎志添(LAI Chi Tim)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9卷4期(2019 / 12 / 01)

页次

61 - 10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黎志添(2015)。《呂祖全書正宗》─清代北京覺源壇的歷史及其呂祖天仙派信仰。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6,101-149。
    連結:
  2. 箕集十一:《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寶懺》
  3. 《五篇靈文》《重刊道藏輯要》,又胃集二,第 139 冊,缺頁碼。
  4. 《廣成儀制》收有《冠巾科儀》,青羊宮印本,頁 26a。
  5. (2011).Cahiers d’Extrême-Asie,20
  6. 《重刊道藏輯要》「奎集四」《析疑指迷論》(JY184),《重刊道藏輯要》,奎集四,第 130 冊,頁 12b。
  7. (1998).道藏輯要.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8. (1986).重刊道藏輯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 箕集十:《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集經》
  10. 《鐵罐施食全集》,載於《廣成儀制》(青羊宮刊本),頁 1a、95a。
  11. 〈道藏輯要凡例〉,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卷 1,凡例頁 1b。凡例頁 3a。凡例頁 1b-3a。
  12. 道藏.
  13. (1985).重刊道藏輯要.成都:巴蜀書社.
  14. 《藏外道書》,第 14冊,頁 635-636 收入光緒二十六年 (1900)〈鐵罐新序〉
  15. 《廣成儀制》、《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消劫行化護國民寶懺》(青羊宮印本),頁 14b。
  16. (清)李桓(編)(1985).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明文書局.
  17. (清)紀昀(編纂)(1997).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18. 〔清〕陳復慧:〈募刊雅宜集敘引〉,《雅宜集》(青羊宮刊本),卷 1,頁 19a
  19. 〔清〕彭瀚然:〈重刊道藏輯要序〉,《重刊道藏輯要》,第 1 冊,重刊序頁 1a
  20. 〔清〕賀龍驤:〈校勘道藏輯要書後〉,閻永和等編:《重刊道藏輯要》(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 至民國六年 [1917] 刊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第 1 冊,書後頁 17b書後頁 18b
  21. 〔清〕閔一得訂正:《呂祖師先天虛無太一金華宗旨》,收入閔一得輯:《古書隱樓藏書》(清光緒三十年 [1904],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吳興金蓋山純陽宮藏版),第 5 冊,金華宗旨頁 3a。
  22. (清)趙爾巽(197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23. Burton-Rose, Daniel(2015).A Prolific Spirit: Peng Dingqiu’s Posthumous Career on the Spirit Altar, 1720-1906.Dao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Society,7,55-56.
  24. Esposito, Monica(2013).The Invention of a Quanzhen Canon: The Wondrous Fate of the Daozang Jiyao.Quanzhen Daoists in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1500-2010,Berkeley, CA:
  25. Esposito, Monica(2007).The Discovery of Jiang Yuanting’s Daozang Jiyao in Jiangnan-A Presentation of the Daoist Canon of the Qing Dynasty.江南道教の研究,京都:
  26. Esposito, Monica(2013).Creative Daoism.Wil:UniversityMedia.
  27. Esposito, Monica(2009).The Daozang Jiyao Project: Mutations of a Canon.Dao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Society,1,95-153.
  28. Goossaert, Vincent(2007).The Taoists of Peking, 1800-1949: A Social History of Urban Clerics.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9. Goossaert, Vincent(2004).The Quanzhen Elergy, 1700-1950.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vol. 1,Hong Kong:
  30. Liu, Ts’un-Yan(1973).The Compilation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Tao-tsang.Essays on the Sources of Chinese History,Canberra:
  31. Mori, Yuria(2013).Being Local through Ritual: Quanzhen Appropriation of Zhengyi Liturgy in the Chongkan Daozang jiyao.Quanzhen Daoists in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1500-2010,Berkeley, CA:
  32. Valussi, Elena(2008).Men and Women in He Longxiang’s Nüdan hebian (Combined collection of female alchemy).Nan N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China,10(2),242-278.
  33. モニカ‧エスポジト(2007)。清代における金蓋山龍門派の設立と『金華宗旨』。中國宗教文獻研究,京都:
  34. 丁福保(編)(2005).道藏精華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35. 丸山宏(2015)。清朝道光年間金蓋山呂祖道壇所創造之經典初探:以《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集經》《玉清贊化九天演政心印寶懺》為中心之探討。道教研究學報 : 宗教、歷史與社會,7,171-200。
  36. 小橫香室主人(編)(1981).清朝野史大觀(五).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37. 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編)(2017).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錄‧道教文獻.北京:國家圖書館.
  38. 尹志華(2010)。清代道士陳復慧、陳復烜編纂、校勘的道教科儀書略述。中國道教,2010(5),45。
  39. 尹志華(2012)。《道藏輯要》的編纂和重刊。中國道教,2012(1),57。
  40. 尹志華(2012)。《道藏輯要》的編纂與重刊。中國道教,2012(1),55。
  41. 斗姥(託),呂祖(疏解):《先天斗帝敕演無上玄功靈妙真經‧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疏解》,收入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卷 1,斗集一,頁 2a。
  42. 斗姥(託),呂祖(疏解):《先天斗帝敕演無上玄功靈妙真經‧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疏解》,收入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斗集一,頁 4b。
  43. 王安明(2017)。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輯要》梨木經版的故事。老莊,29,53。
  44. 王安明(2010)。道教瑰寶《重刊道藏輯要》經版。巴蜀史志,2010(5),42。
  45. 由利亞(2001)。《道藏輯要》と蔣予蒲の呂祖扶乩信仰。東方宗教,98,33-52。
  46. 吉岡義豐(1955).道教經典史論.東京:道教刊行會.
  47. 吳鳳洲(託):〈十六品經後跋〉,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室集一,頁 89a。
  48. 志秋:〈天仙金華宗旨後跋〉,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壁集二,後跋頁 4b
  49. 李合春(編),丁常春(編)(2006).青羊宮二仙庵誌.成都:四川省新聞出版局.
  50. 李桓(編)(1985).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明文書局.
  51. 柳守元(託):〈玉皇本行集經跋〉,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箕集三,頁 40b。
  52. 柳守元(託):〈三品經原記〉,蔣予蒲彙輯:《呂祖全書正宗》,卷 1,頁 105a
  53. 柳守元(託):《三壇圓滿天仙大戒略說》,收入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張集七,頁 3b。
  54. 柳棨(託):〈柳真師三品真經後記〉,〔清〕劉體恕彙輯:《呂祖全書》(道光三十年 [1850] 刊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卷 15,頁 20a。
  55. 卿希泰(1996)。《重刊道藏輯要》縮印本序。宗教學研究,1996(2),1-2。
  56. 卿希泰(編)(1995).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57. 翁獨健(編)(1988).道藏子目引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8. 張元和(1987)。重印《道藏輯要》紀實。中國道教,1987(3),60。
  59. 莫尼卡(2009)。一部全真道藏的發明:《道藏輯要》及清代全真認同。問道昆嵛山─齊魯文化與昆嵛山道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濟南:
  60. 莫尼卡(2010)。「清代道藏」─江南蔣元庭本《道藏輯要》之研究。宗教學研究,2010(3),17-27。
  61. 莫尼卡(2006)。《道藏輯要》及其編纂的歷史─試解清代《道藏》所收道經書目問題。第一屆道教仙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
  62. 莫尼卡(2011)。清代全真三壇大戒儀式的創立。全真道研究,2011(2),204-220。
  63. 莫尼卡(2010)。清代全真教之重構:閔一得及其建立龍門正統的意願。「探古監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國際研討會
  64. 郭旭陽(2011)。閻永和重刊《張三丰全集》考述。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1(1),13。
  65. 陳振文(2014)。《道藏子目引得》之得失。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1),87-93。
  66. 陳國符(1963).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
  67. 麥谷邦夫編(2012)。「道藏輯要と明清時代の宗教文化」研究報告書
  68. 麥谷邦夫編(2011)。三教交涉論叢續編。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69. 彭瀚然:〈重刊道藏輯要弁言〉,《重刊道藏輯要》,第 2冊,弁言頁 16a
  70. 森由利亞(2006)。蔣予蒲の呂祖扶乩信仰と全真教─『清微宏範道門功課』の成立をめぐって。道教研究の最先端:第一九回国際宗教学宗教史会議世界大会道教パネル論集,東京:
  71. 森由利亞(2007)。重刊『道藏輯要』と清朝四川地域の宗教。中國古籍流通學の確立─流通する古籍‧流通する文化,東京:
  72. 賀龍驤:〈女丹合編通俗序〉,《重刊道藏輯要》,第 6 冊,道藏輯要續編頁 61a(全冊頁 245)
  73. 賀龍驤:〈重刊道藏輯要子目初編序〉,閻永和等編:《重刊道藏輯要》(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 至民國六年 [1917] 刊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第 2 冊,子目初編序卷 1,頁 20a。
  74. 賀龍驤:〈欽定道藏全書總目序〉,閻永和等編:《重刊道藏輯要》(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 至民國六年 [1917] 刊本,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第 8 冊,序頁 1b。
  75. 虞萬里(2006)。正統道藏編纂刊刻年代新考。文史,77,181-212。
  76. 趙宗誠(1995)。《道藏輯要》的編纂與增補。四川文物,1995(2),27+29-31。
  77. 趙宗誠(2010)。《道藏輯要》的編纂與增補。開拓者的足跡:卿希泰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成都:
  78. 蔣予蒲:〈天仙金華宗旨後跋〉,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室集二,頁 53a。
  79. 蔣予蒲:〈全書正宗自序〉,蔣予蒲彙輯:《呂祖全書正宗》,卷首,序頁 35a。序頁 34a-b
  80. 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張集一,頁 1a、張集七,頁 1a。
  81. 蔣予蒲彙輯:《呂祖全書正宗》,卷 2,頁 68a
  82. 黎志添(編譯)(2017).修心煉性─〈呂祖疏解無上玄功靈妙真經〉白話註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83. 黎志添(編譯)(2017).修心煉性─〈呂祖疏解無上玄功靈妙真經〉白話註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84. 閻永和:〈重刊道藏輯要緣起〉,《重刊道藏輯要》,第 2 冊,緣起頁 15b
  85. 閻永和抄錄:《二仙庵常住應用時文》(青羊宮重印,出版年不詳),頁 19b。
  86. 鍾離權(託):〈道藏輯要序〉,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卷 1,鍾序頁 5a頁 4a-b。
  87. 蘇朗(託):〈道藏輯要序〉,收入〔清〕蔣予蒲彙輯:《道藏輯要》(清嘉慶十年 [1805] 至二十年[1815] 刊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卷 1,蘇序頁 6a-b,頁 7a-b。本論文依據的《道藏輯要》是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本。
  88. 日本京都大谷大學圖書館現藏有嘉慶十年《呂祖全書正宗》刊本(以下稱大谷本《全書正宗》),四函,共二十冊。《全書正宗》卷 1 收載有一篇由弟子覺源壇志超(俗名吳璥,?-1822)題識的〈十六品經後跋〉,蔣予蒲彙輯:《呂祖全書正宗》(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卷 1,頁 109b-110a。
被引用次数
  1. 高振宏(2020)。明清道教中的民間神祗經典研究。輔仁國文學報,51,109-149。
  2. 林振源(2022)。「信道不信佛」:浙南文成畬族道教科儀文獻初探。華人宗教研究,20,123-155。
  3. (2022)。以「做宗教」論《道藏輯要》編纂及重刊原因—兼論全真道與天仙派定位問題。輔仁宗教研究,45,8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