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歷代僧傳疾病敘述的數位研究-從僧人壽考談起

作者

劉苑如;羅珮瑄;邱琬淳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30卷2期(2020 / 06 / 01)

页次

5 - 2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敬家(2009)。中國僧傳對傳統史傳敘事方法的運用─以《宋高僧傳》為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6,112。
    連結:
  2. 劉苑如,羅珮瑄,邱琬淳,陳雅琳(2019)。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疾病文本的細讀與遠讀。清華中文學報,22,49-115。
    連結:
  3. http://cbetaonline.dila.edu.tw/,檢索日期:2020 年5 月1 日。http://cbetaonline.dila.edu.tw/
  4. 法鼓山杜正民主持的「法的療癒資料庫」,網址:http://dhd.dila.edu.tw/,檢索日期:2020 年6 月15 日。http://dhd.dila.edu.tw/
  5.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疾病感覺地圖」網站。網址:http://140.109.240.105:3000/,檢索日期:2020 年6 月15 日。
  6. 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平臺,網址為:https://dh.ascdc.sinica.edu.tw/,檢索日期:2020 年3 月1 日。https://dh.ascdc.sinica.edu.tw/
  7. http://dev.ddbc.edu.tw/biographies/gis/,檢索日期:2019年3 月1 日。
  8. (後晉)劉昫,楊家駱(編)(1981).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9. Kieschnick, John(1997).The Eminent Monk: 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0. 于賡哲(2011).唐代疾病醫療史初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2.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3.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4.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5.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6.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7.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8.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9.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20.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21.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新脩大藏經.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22. 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編)(1988).大正藏.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23. 勾利軍(2019).唐代佛教醫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4. 王大偉(2019)。出世者的技術:魏晉時期的涉醫僧人與他們的醫術。世界宗教研究,2019(1),54-64。
  25. 朱大渭,戴衛紅(編)(2009).朱大渭說魏晉南北朝.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6. 吳志浩(2017)。宋代士人平均死亡年齡考。浙江學刊,2017(4),171。
  27. 呂春盛(1990)。五胡政權與佛教發展的關係。臺大歷史學報,15,159-184。
  28. 李紅(2008)。蘭州,蘭州大學。
  29. 李清,梅曉萍,吳鴻洲(2009)。魏晉南北朝僧醫的醫學成就。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24-26。
  30. 李淑英(2008)。唐宋詩人年齡壽命分析。賀州學院學報,2008(3),41。
  31. 那波利真(1960)。唐朝政府の醫療機構と民庶の疾病に對する救濟方法に就きての小攷。史窓,17、18,1-34。
  32. 周臘生(2005)。明代狀元的年齡魁齡與魁後生存時間分析。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6-30。
  33. 邵佳德,王月清(2009)。從借醫弘道到悲田養病─試論漢唐之際中國佛教醫學的發展及其貢獻。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10),71-73。
  34. 邱偉雲(2019)。判別數字人文的兩個準則。澳門理工學報,2019(4),137-139。
  35. 邱琬淳(201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36. 范家偉(2010).中古的醫者與病者.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7. 海波(2008).佛說死亡:死亡學視野中的中國佛教死亡觀研究.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38. 高祥(2019)。南充,西華師範大學。
  39. 張燕波(2003)。西安,陜西師範大學。
  40. 盛會蓮(2009)。唐代的病坊與醫療救助。敦煌研究,2009(1),81-83。
  41. 莫舒特, Morten,紀贇(譯)(2014)。聖體、聖地:中古中國禪宗的禪師與作為神聖居所的身體。神聖空間:中古宗教中的空間因素,上海:
  42. 陳支平(編)(1996).福建宗教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3. 景蜀慧(2005)。「風痹」與「風疾」─漢晉時期醫家對「諸風」的認識及相關的自然氣候因素探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37-44+139。
  44. 善峰憲雄(1969)。唐朝時代の悲田養病坊。龍谷大學論集,389、390,329-342。
  45. 黃敬家(2008).贊寧《宋高僧傳》敘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6. 黃敬家(2007)。佛教傳記文學研究方法的建構─從敘事的角度解讀高僧傳記。世界宗教學刊,10,106。
  47. 楊祖榮(2017)。智顗對病的詮釋:因中實病與果上權病。世界宗教文化,2017(6),137。
  48. 道端良秀(1970)。中國佛教社會事業の一問題─養病坊について。印度佛學研究,18(2),520-525。
  49. 鄒易良(2016)。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
  50. 蒲慕州(2016).歷史與宗教之間.香港:三聯書店.
  51. 劉淑芬(2008)。唐、宋時期僧人、國家和醫療的關係:從藥方洞到惠民局。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
  52. 劉淑芬(2008).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3. 濟群(1989)。佛教師資問題。內明,211,3-13。
  54. 羅因(2003)。安世高禪學思想的研究─兼論漢末道教養生術對禪法容受的影響。臺大中文學報,19,45-90。
  55. 羅彤華(2005)。唐代病坊隸屬與經營問題小考─中國社會救濟事業的進展。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2,75-84。
  56. 鐮田茂雄,慈怡(譯),星雲大師(監修)(2013).華嚴經講話.高雄:佛光文化事業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官柏勳,官柏勳(2022)。毒藥的利害:評Liu, Yan (2021). Healing with Poisons: Potent Medicines in Medieval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科技醫療與社會,35,245-254。
  2. 張詒政(2022)。潛山文珦獨處詩的身體感書寫。玄奘佛學研究,37,14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