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如法書寫經典的物質文化表現:從中古中國到周邊世界

并列篇名

Presenting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Writing Classics: From Medieval China to the Peripheral World

作者

郭珮君(KUO Pei-chun)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33卷1期(2023 / 03 / 01)

页次

69 - 8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佐野誠子(2019)。從為己到為他:郎餘令《冥報拾遺》中窺見唐初《金剛般若經》的信仰面貌。漢學研究,37(2),83-113。
    連結:
  2. 李玉珍(2014)。法華信仰的物質性傳播:《弘贊法華傳》的經本崇拜。臺灣宗教研究,13(1),5-28。
    連結:
  3. 崔中慧(2016)。佛教初期寫經坊設置蠡測。臺大佛學研究,32,99-134。
    連結:
  4. (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5. 《淨土三部經如法經次第》第四,收入了慧道光編:《黑谷上人語燈錄》卷 3,收入《大正藏》,第 83 冊,頁 132-133。
  6. (1975).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東京:國書刊行會.
  7.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網頁,網址:https://south.npm.gov.tw/ExhibitionsDetailC003110.aspx?Cond=c176e479-7c87-462c-9b58-9b3900ca851e(檢索日期:2022 年11 月 9 日)。
  8. (1996).日本靈異記.東京:岩波書店.
  9. 《朝鮮王朝實錄 ‧ 世宗實錄》卷二十四「世宗六年四月五日」條。網址:https://sillok.history.go.kr/id/wda_10604005_002(檢索日期:2023 年 2 月 24 日)。
  10. 〔西晉〕竺法護譯:〈六年勤苦行品〉,《普曜經》卷 5,收入《大正藏》,第 3 冊,頁 512
  11. 〔姚秦〕鳩摩羅什譯:〈法師品〉,《妙法蓮華經》卷 4,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經》(以下簡稱《大正藏》)(東京:大正新脩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4 年),第 9 冊,頁 30。
  12. (唐)李延壽(1975).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13. 〔唐〕法藏集:《華嚴經傳記》卷 5,收入《大正藏》,第 51 冊,頁 170-171。
  14. 〔唐〕惠詳:《弘贊法華傳》卷 1,收入《大正藏》,第 51 冊,頁 12+44-47。
  15. 〔唐〕僧詳:《法華傳記》卷 1,收入《大正藏》,第 51 冊,頁 48-49。
  16. 〔唐〕澄觀述:《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 15,收入《大正藏》,第 36 冊,頁 114。
  17. 〔梁〕慧皎:《高僧傳》卷 10,收入《大正藏》,第 50 冊,頁 389。
  18. 〔陳〕慧思:《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收入《大正藏》,第 46 冊,頁 787。
  19. Harrison, Paul(1995).Searching for the Origins of the Mahāyāna: What Are We Looking For?.The Eastern Buddhist,28(1),48-69.
  20. Schopen, Gregory(2000).The Mahāyāna and the Middle Period in Indian Buddhism: Through a Chinese Looking-glass.The Eastern Buddhist,32(2),1-25.
  21. Shizuka, Sasaki(1997).A Study on the Origin of Mahāyāna Buddhism.The Eastern Buddhist,30(1),79-113.
  22. 一然:〈興法第三〉,《三國遺事》卷 3,收入《大正藏》,第 49 冊,頁 986-994。
  23. 一然:《三國遺事》卷 4,收入《大正藏》,第 49 冊,頁 1007
  24. 上川通夫(2013)。攝關期の如法經と經塚。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紀要,46,33-50。
  25. 小笠原宣秀:〈藍谷沙門慧詳に就いて〉,《龍谷學報》第 315 號(1936 年 6 月),頁 25-44
  26. 太田晶二郎。太田晶二郎:〈東京大學圖書館藏法華經集驗記解題〉,參見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漢籍目錄,網址:http://kanseki.dl.itc.u-tokyo.ac.jp/kanseki/source/index.html(檢索日期:2023 年 2 月 23 日)。http://kanseki.dl.itc.u-tokyo.ac.jp/kanseki/source/index.html
  27. 市岡聰(2012)。『法華傳記』の撰者と成立年代について。人間文化研究,18,358-372。
  28. 布施浩岳(1967).法華經成立史.東京:大東出版社.
  29. 平川彰(1990)。平川彰著作集。東京:春秋社。
  30. 平野顯照(1977)。刺血寫經について。書論,10,186-195+227。
  31. 白石ひろ子(1985)。寫經用紙の入手經路について(補論)。史論,38,35-46。
  32. 仲洋子(1980)。寫經用紙の入手經路について。史論,33,19-47。
  33. 印順(1981).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新竹:正聞出版社.
  34. 羽溪了諦:〈『法華傳』の著者に就て〉,《六條學報》第136 號(1913 年 1 月),頁 1-6
  35. 佚名:《如法經手記》,塙保己一編:《釋家部》(東京:續群書類從完成會,1925 年《續群書類從》,第 26 冊),卷 741,頁 196-223。
  36. 村田みお(2013)。金字經の思想的系譜:中國六朝期から日本平安期まで。東方學報,88,151-187。
  37. 奈良國立博物館編(1987)。法華經 : 寫經と莊嚴。奈良:奈良國立博物館。
  38. 奈良康明編、石井公成編(2010)。中央アジア:文明・文化の交差點。東京:佼成出版社。
  39. 宗快:《如法經現修作法》,收入《大正藏》,第84 冊,頁 890-898。
  40.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大日本古文書.
  41.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大日本古文書》(東京:東京大學,1901-1940 年),卷 12,頁 340-341。
  42. 松森秀幸(2019)。『法華傳記』の成立年代と「釋志遠傳」の位置づけ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8(1),250-244。
  43. 舍人親王(2000).日本書紀.東京:吉川弘文館.
  44. 金炳坤(2016)。韓國における『法華經』研究史(第 74 回學術大會紀要特集:パネル 東アジア佛教と『法華經』)。宗教研究(別冊),89,87-89。
  45. 相馬一意(1978)。經典崇拝思想と佛塔崇拝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6(2),665-666。
  46. 桐谷征一編(1982)。兜木正亨著作集。東京:大東出版社。
  47. 桐谷征一編(1983)。兜木正亨著作集。東京:大東出版社。
  48. 高平妙心(2007)。『法華經集驗記』の研究(一):東大本『集驗記』翻刻の試み。法華文化研究,33,77-94。
  49. 박광연=朴姯娟(2008).新羅義寂의『法華經』이해─『法華經論述記』분석을 중심으로.불교학연구,21,177-218.
  50. 尊圓親王《門葉記》卷七十九〈如法經一〉至卷八十九〈如法經十一〉,收入《大正藏》,圖像部第 11 卷,頁 1052-1147。
  51. 尊圓親王:〈如法經三〉,《門葉記》卷 79,收入《大正藏》,圖像部第 11 冊,頁 1061。
  52. 惠詳:〈唐比干山釋曇韻〉,《弘贊法華傳》卷 10,收入《大正藏》,第 51 冊,頁 45。
  53. 滋野井恬(1973).唐代佛教史論.京都:平樂寺書店.
  54. 菅野真道(2000).續日本紀.東京:吉川弘文館.
  55. 菊地大樹(2002)。「文治四年後白河院如法經供養記」について:新出『定長卿記』の翻刻と研究。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研究紀要,12,1-19。
  56. 須藤弘敏(2015)。法華經寫經とその莊嚴。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
  57. 鳩摩羅什譯:《梵網經》卷 2,收入1925 年《續群書類從》,第 24 冊,頁 1009。
  58. 僧詳:〈釋曇韻三〉,《法華傳記》卷 8,收入《大正藏》,第 51 冊,頁 83。
  59. 僧詳:〈定州釋修德十五〉,《法華傳記》卷 8,收入《大正藏》,第 51 冊,頁 87。
  60. 榮原永遠男(2003).奈良時代寫經史研究.東京:塙書房.
  61. 慧皎:《高僧傳》卷 3,收入《大正藏》,第 50 冊,頁 338。
  62. 鎌田茂雄(1987).朝鮮佛教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63. 藤枝晃(1961)。敦煌出土の長安宮廷寫經。佛教史學論集:塚本博士頌壽記念,京都:
  64. 釋德律=簡慶齡(2010)。嘉義,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