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語文能力與讀寫互動關係

并列篇名

Language Ability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DOI

10.6249/SE.2013.64.3.2

作者

陳滿銘(Man-Ming Chen)

关键词

語文能力 ; 讀寫互動 ; 意象 ; 直觀表現 ; 模式探索 ; language ability ; interac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 intuitive presentation ; model searching

期刊名称

中等教育

卷期/出版年月

64卷3期(2013 / 09 / 01)

页次

17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讀與寫雖看似兩回事,卻都以「意象」為內容,而且就基本之「語文能力」來說,又是彼此相應、互動的。因為「寫」主要是藉先天「直觀」的語文能力以表現意象,屬順向過程;而「讀」主要是藉後天「模式」探索所確定的語文能力來把握意象,屬逆向過程。因此「讀」與「寫」是靠「語文能力」作順,逆向之照應,以呈現「意象」,而產生互動的。

英文摘要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different language abilities that are both based on concept and form to form image in a corresponding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 Writing, in a compliant sequence, exercises the inherent ”intuition” to create concept and form. Reading, in a reverse sequence, employs the acquired ”model searching” to assure the meaning of concept and form. Therefore,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interactive by means of language ability in a compliant/reverse sequence to present ”imag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陳滿銘(2003)。辭章章法「多、二、一(0)」的核心結構。師大學報,48(2),71-94。
    連結:
  2. 陳滿銘(2010)。辭章篇旨辨析─以其潛性與顯性切入作探討。興大中文學報,28,137-162。
    連結:
  3. 陳滿銘(2010)。篇章風格論─以直觀表現與模式探索作對應考察。中國學術年刊,32,129-166。
    連結:
  4. 仇小屏(2005)。限制式寫作之理論與應用。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5. 周振甫(1989)。文學風格例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 唐圭璋(1982)。唐宋詞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7. 唐圭璋編(1987)。唐宋詞鑑賞集成。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8. 唐圭璋、繆鉞、葉嘉瑩(1988)。唐宋詞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9. 陳弘治(1977)。唐宋詞名作析評。臺北:文津出版社。
  10. 陳邦炎編(1994)。詞林觀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陳嘉英、陳智弘(2006)。由六級分看國中寫作與教學。國文天地,21(9),75-82。
  12. 陳滿銘(2007)。章法結構原理與教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3. 陳滿銘(2004)。論語文能力與辭章研究─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作考察。國文學報,36,67-102。
  14. 陳滿銘(2006)。論意象與聯想力、想像力之互動 ─ 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考察。浙江師範大學學報,31(2),47-54。
  15. 陳滿銘、蔡信發、簡宗梧(2002)。國家考試國文科命題參考手冊。臺北:考試院考選部。
  16. 曾祥芹(2001)。現代文章學引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17. 溫光華(2007)。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九十六年大學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寫作狀況評析。國文天地,22(11),25-26。
  18. 葉嘉瑩編(2005)。南唐二主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
  19. 潘慎編(1997)。唐五代詞鑑賞辭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 蔡厚示編(1988)。李璟李煜詞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
  21. 謝奇懿(2007)。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寫作測驗評分實例舉隅。國文天地,23(1),57-66。
被引用次数
  1. 周淑媚(2020)。創造思考融入讀寫結合課程之行動研究。通識教育實踐與研究,2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