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子職新關心

并列篇名

Filial Education

DOI

10.6249/SE.2013.64.4.04

作者

邢一欣(Yi-Hsin Hsing);楊希珮(Hsi-Pei Yang);黃思華(Sih-Hua Huang)

关键词

子職教育 ; 愛之語 ; 幸福感 ; 體驗學習 ; filial education ; the language of love ; well-being ; experiential learning

期刊名称

中等教育

卷期/出版年月

64卷4期(2013 / 12 / 01)

页次

56 - 7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隨著家庭結構的轉變,親子關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少青少年對自身的子職角色缺乏應有認知。研究者期盼透過課程的安排,強化親子間的正向情感連結,協助青少年善盡自身的子職角色,並提昇家庭的情感功能,增進幸福感。在文獻探討中,研究者彙整子職的內涵與當代子職教育的重點,並說明親子關係與幸福感的關聯,同時也探討體驗學習如何應用於子職教育。在實際教學中,研究者運用繪本與「愛的撲克牌」教具,協助學生熟悉五種愛之語的精神;透過「親情地圖」訪談,引導學生省思自己的親子互動關係;最後安排「飛禮物」活動,讓學生以實際行動向父母傳情示愛。整體課程成效包括:學生增進對子職的實踐,並能主動反哺回饋家人,更進一步也提供向上管理,改變親職的關愛方式,強化了家庭的幸福感。

英文摘要

With the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has new changes, and many teenagers lack of filial role perception. The researchers hope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help young people fulfill their filial role, enhance the family's emotional function, increase well-being.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earchers compiled the meaning and contemporary filial education, and explanation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ssociated with well-being, but als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how to apply to filial education. In actual teaching, the researchers use picture books and ”love poker,” aids to help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language of the spirit of the five kinds of love; through the ”family map” interviews, students reflect upon their ow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final arrangements ”flying gift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to take practical action to deliver to their parents love.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verall program include: Students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filial role and feedback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nurturing family, but also to provide further upward management, change parental caring manner, and strengthen the family's well-being.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周麗端、唐先梅(2010)。國人家人互動調查結果摘要。取自http://140.111.34.54/PDA/news.aspx?news_sn=3447&pages=0。
  2. 教育部(2010)。愛家515──家人無距離:眼耳口手心五到學習行動。取自教育部家庭教育網http://moe.familyedu.moe.gov.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990428&Rcg=1。
  3. 邢一欣、楊希珮、賴嘉誼(2012)。愛的撲克牌。載於國立臺南女中家政學科中心舉辦之「家政教學錦囊第七袋」(7-19頁)。
  4. 王雲良譯、Chapman, Gary(1998)。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臺北市:基督中學主日學。
  5. 包燕芬(2011)。影響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及對策。黑河學刊,2011(6),196-197。
  6. 吳恩婷(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7.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
  8. 吳順發(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9. 宋珮譯、Best, Cari、Potter, Jiselle(2003)。外婆萬歲。臺北市:臺灣東方。
  10. 巫淑惠(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1. 李玉珍(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2. 邢一欣、楊希珮(2012)。有「家」真好 : 高中家政課程教學分享與推廣計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3. 林曉慧(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子職教育課程內涵之探討。家庭教育雙月刊,27,37-55。
  14. 唐佩鈺(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5. 徐憑譯、Gottman, John M.(2004)。關係療癒─建立良好家庭、友誼、情感五步驟。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16. 梁琬晴(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7. 陳孟君(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
  18. 陳美智(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19. 陳清美(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 曾筱婕(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
  21. 蔡嫈娟、吳水銀(2005)。大學生子職知覺與子職實踐之相關研究。家庭、族群與多元文化挑戰與機會之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被引用次数
  1. 黃慧森(2016)。開啟「家庭重構」旅程:高中階段【家庭教育】實務經驗分享。諮商與輔導,37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