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
連結:
-
張玉山、李大偉、游光昭、林雅玲(2009)。不同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4),1-27。
連結:
-
陳昭宇(2016)。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30(2),97-104。
連結:
-
沈揚庭、雷祖強、徐逸祥 (2015)。未來教室:科技中介、社群融入、空間擴增的學習環境。智慧化居住空問專屬網站。取自http://ils.org.tw/intelligent/
-
陳宏亮 (2015)。展望2016台灣創客運動的下一步。2017年3月18日, 取自http://makerpro.cc/2015/11/next-maker-movement/
-
Anderson, C. (2010, January 25). In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Atoms Are the New Bi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wired.com/2010/01/ff_newrevolution/
-
維基百科 (2015)。自造者。維基百科, 2017 年 3 月 11 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9B%E5%AE%A2
-
Abdulwahed, M.,Nagy, Z. K.(2011).The TriLab, a novel ICT based triple accessmode laboratory education model.Computers & Education,56(1),262-274.
-
Kolb, D. A.,Wolfe, D. M.(1981).Lifelong Learning and Adult Development Project. Final ReportLifelong Learning and Adult Development Project. Final Report,未出版
-
Orey, M.(Ed.)(2004).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chnology.
-
李坤崇(2001)。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臺北:心理。
-
沃兹尼克、史密斯(2007)。iWoz:科技頑童沃兹尼克。臺北:遠流出版。
-
林坤誼(2015)。自造世代與科學教育。科學研習,54(1),2-5。
-
范斯淳、楊錦心(2012)。美日科技教育課程及其啟示。教育資料集刊,55,71-102。
-
張育禎(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趙偉順(2011)。經驗學習理論在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應用—以「扭轉乾坤」曲柄元具單元為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6),1-21。
-
鄭鴻旗(2015)。Maker運動在臺灣。科學研習,54(1),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