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孔教報》選文呈顯的時代意義-從首篇小說〈家庭苦劫集〉談起

并列篇名

"Confucianism Newspaper" was Selected Articles from the Obvious Meaning of the Times-first Paper Novel "Family Bitterness Collections" Talking

DOI

10.6249/SE.201909_70(3).0026

作者

陳盈聿(Ying-Yu Chen)

关键词

《孔教報》 ; 儒學 ; 漢文 ; 日治時期 ; "Confucianism Newspaper" ; Confucianism ; Chinese ;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期刊名称

中等教育

卷期/出版年月

70卷3期(2019 / 09 / 01)

页次

54 - 7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孔教報》創刊於1936年10月16日,持續發刊至1938年12月。但在1937年4月總督府下令禁止漢文的使用,多數的漢文書房被強制廢除,各報廢除了漢文欄,雜誌幾乎停刊。值得注意的是,《孔教報》跨越了1937年之後,仍延續此份刊物的發行。如何在日本統治下刊行,並在時局更加艱困的戰爭期延續此份刊物,文人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道德堅守感。本文擬從儒學在日治時期的活動背景、《孔教報》上選錄首篇小說〈家庭苦劫集〉作文本分析,從而探討編者的選錄標準和呈現的時代意義。

英文摘要

"Confucianism Newspaper" was published on October 16, 1936, continued to be published until December 1938. However, in April 1937, the Governor banned the use of Chinese language. Most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were forcibly abolished. The Chinese language columns were abolished, and the magazine was almost suspended.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Confucian Newspaper" continued to be published after the 1937. How to publish under the Japanese rule and continue this publication during the more difficult war period, and scholar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and a sense of moral.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ontext of the first novel, "Family bitterness Collection", from "Confucianism News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fucianism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so as to explore the edit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謝崇耀(2007)。《崇聖道德報》及其時代意義研究。臺灣文學研究學報,5
    連結:
  2. (1994).臺灣日日新報.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3. (1995).臺灣大眾時報.臺北:南天書局.
  4. 《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社(1923),臺灣雜誌社發行,東方文化書局複印本,1925 年。
  5. 尤隨終(2004)。臺北,華梵大學。
  6. 王見川(1996).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書局.
  7. 江啟綸(2007)。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8. 宋義勇(1937)。尊重東洋文化,勿偏西洋學說論,彰化崇文社詩文小集,頁 3。
  9. 李世偉(1999).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
  10. 李世偉,王見川(1999).臺灣的宗教與文化.臺北:博揚文化公司.
  11. 林翠鳳(2008)。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12. 施梅樵編,《孔教報》,彰化:孔教報事務所發行,1936 年 10 月至 1938 年 12 月,(臺北:國家臺灣圖書館典藏)。
  13. 翁聖峰(2005)。國教宗教辨─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臺灣儒學文獻研討會
  14. 翁聖峰(1997)。日據末期的臺灣儒學─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15. 許俊雅(2011)。王韜文言小說在臺灣的轉載及改寫─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例。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
  16. 許雪姬(策畫)(2004).臺灣歷史辭典.臺北:文建會.
  17. 陳淑容(2009)。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18. 陳紹馨(1979).臺灣人口變遷.臺北:聯經出版社.
  19. 黃美娥(1997)。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47(3)
  20. 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21. 葉淑燕(譯),Escarpit, Robert(1990).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
  22. 葉榮鐘(1932)。大眾文藝待望,南音,1(2)。
  23. 龍文出版社(整理編印)(2007).詩報.臺北:龍文出版社.
  24. 謝崇耀(2006)。日治初期新舊學之爭之時代意義與影響研究。臺灣人文研究新境界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