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台北地區都市建設代謝作用物質流分析與能值評估
|
并列篇名
|
Material Flow Analysis And Emergy Evaluation of Taipei's Urman Construction
|
作者
|
黃書禮(Shu-Li Huang);徐婉玲(Wan-Lin Hsu)
|
关键词
|
都市代謝作用 ; 物質流分析 ; 能值評估 ; 台北地區 ; 都市建設 ; Urban metabolism ; Material flows ; Emergy evaluation ; Urban construction ;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 Taipei
|
期刊名称
|
都市與計劃
|
卷期/出版年月
|
28卷2期(2001 / 08 / 01)
|
页次
|
187
-
209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都市代謝作用係指維持都市居民生活及生產所需提供之物質,這些物質在生產及消費行為經轉換後再輸出或排放出都市的過程。近年來都市規模快速擴張,除加速其代謝作用物質的流動量,而其所產生的線性代謝作用模式更對環境產生極大之影響。本研究以台北地區公共工程 (包括道路、橋樑、下水道、防洪、捷運工程)及建築工程等都市建設活動所產生的代謝作用物質(包括砂石、水泥、瀝青等建材資源及廢棄土)為研究對象,分析近二十年來台北地區都市建設代謝作用物質流動的趨勢。根據估算結果顯示台北地區都市建設代謝作用物質流動量主要以砂石資源為主(佔91%) ,且每年約產生3000萬噸的棄土量,其中以公共工程所佔比例最大。能值評估結果顯示,台北地區都市建設所使用之砂石、水泥、及瀝青,在總體生態經濟系統之貢獻雖因都市工程建設逐漸完成而減少,但仍佔極重要之份量。其中,尤以水泥為最。此外,廢棄土能值在廢棄物中之比例極高。為進一步探討台北地區都市開發建設行為對於自然、人文環境 的影響,本文並建立整合都市建設、代謝作用及自然作用的永續性指標。分析結果顯示目前台北地區資源使用結構仍以都市建設活動為主,但已趨於平緩,且建材資源的使用效率已有明顯 的提昇,不僅使每人擁有道路面積及污水下水道普及率提高,亦使淡水河嚴重污染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土壤大量流失使淡水河輸沙量增加。在廢棄土方面,每年所產生的棄土量高達到3000萬頓,約為台灣地區三分之一,且資源使用量亦高達1000萬頓,對地表是雙重的破壞,而回收再利用或回填的比例相當低,僅有500萬噸左右。未來除積極開發多樣性的砂石料源,建立健全的砂石資源市場供需調查機制,並有效的回收利用廢棄土,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解決砂石料源短缺的問題,且應以興建鋼骨結構物為主,以符合建築開發與環境共生共存的理念。
|
英文摘要
|
The metabolism of a city can be seen a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all the materials and commodities for sustaining city's economic activity. The rapid urban growth has not only accelerated the material flows of urban metabolism; its linear pattern has also resulted in the adver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urban metabolism concept to investigate Taipei area's urban sustainability due to urban construction. The material flows (sand and gravel, cement, asphalt, and construction waste) for constructing major urban engineering projects such as roads, bridge, MRT, flood prevention projects, storm drainage and sewerage pipes, and buildings are analyzed for Taipei metropolis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s a result, the consumption of sand and gravel is approximately 90% of total construction material used, and the gene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Taipei exceeds 30x106 ton per annum.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ory value of material flows to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system, emergy evaluation is incorporated in this research. A framework of indicators including categories of: (1) intensity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2) inflow/outflow ratio; (3) urban livability; (4) efficiency of urban metabolism; and (5) emergy evaluation of urban metabolism is developed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urban construction on Taipei's sustainability. The emergy value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Taipei is equivalent to 46% of total emergy use. Although the livability in Taipei has improved but the significant amou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main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issue. The recycling and reuse of construction waste can not only create circular pattern of urban metabolism but also is vit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ipei.
|
主题分类
|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
参考文献
|
-
黃書禮 Huang, Shu-Li、 李佳倫 Lee, Chia-Lun、 賴曉瑩 Lai, Hsiao-Yin(1998)。台北盆地生態能量流動與土地使用之關係-(I)土地使用能量階層性分析 Ecological Energetic Flows and Land Uses of Taipei Basin - (I) Energetic Hierarchy of Land Uses。都市與計劃 City and Planning,25(2)
連結:
-
Adriaanse, A., Bringezu, S., Hammond, A., Moriguchi, Y., Rodenburg, E., Schutz, H.(1997).Resource Flows: the Material Basis of Industrial Economics.Washington, D. C.: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
Boyden, S., Millar, S., Newcombe, K., O''Neill, B.(1981).The Ecology of a City and its People: the Case of Hong Kong.Canberra: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
Douglas, I.(1983).The Urban Environment.London:Edward Arnold.
-
Girardet, H.(1990).The Living City: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London:Routledge.
-
Lawson, N., Douglas, I.(1998).Urban metabolism, materials flow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geo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and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oston (Danvers), Massachusetts:
-
Newman, P. W. G.(1999).Sustainability and cities: Extending the metabolism model.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44(4)
-
Odum, H. T.(1996).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rking.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
White, R.(1994).Urb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
Wolman, A.(1965).The metabolism of cities.Scientific American,213
-
昌明道(1998)。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
-
黃書禮 Huang, Shu-Li(1992)。都會區生態經濟系統與環境品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黃書禮 Huang, Shu-Li(1998)。容受力分析的回顧與展望-都市成長管理的生態經濟觀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arrying Capacity Analysis: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Urban Growth Management。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Journal of Building and Planning,9
-
黃書禮 Huang, Shu-Li、 翁瑞豪 Wong, Jui-Hao、 陳子淳 Chen, Tzu-Chun(1997)。台北市永續發展指標系統之建立與評估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for Taipei City。都市與計劃 City and Planning,24(1)
-
臺北市政府(1999)。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3)。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7)。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8)。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6)。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2)。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4)。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2)。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8)。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5)。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1)。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7)。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3)。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9)。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5)。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0)。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96)。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臺北市政府(1984)。台北市統計要覽。臺北市: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
被引用次数
|
-
黃若慈、江欣樺、王志弘(2018)。水的延展都市化:坪林水源保護區的領域治理。都市與計劃,45(2),131-160。
-
黃書禮,張昱諄,江立揚,王思樺(2023)。都市發展計畫對因應氣候變遷之綜效與權衡-以臺北都會區為例。都市與計劃,50(2),219-239。
-
李俊霖(2009)。全球氣候變遷下社經代謝作用與土地利用變遷之空間型態:SEMLUC模型之應用。都市與計劃,36(4),445-472。
-
廖珮婷,邱浩瑋,李盈潔(2020)。都市觀光之土地遠距連接物質流對都市永續性的影響。都市與計劃,47(4),349-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