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新莊樂生療養院事件看台灣都市文化資產保存機制之缺失

并列篇名

Weakness of Urban Culture Heritage Preservation System in Taiwan: The Case of the Movement to Preservation the Xinzhuang Lo-Shan Sanitarium

DOI

10.6128/CP.35.3.269

作者

許肇源(Chao-Yuan Hsu);連哲民(Che-Min Lien);黃柏璋(Po-Chang Huang)

关键词

新莊樂生療養院 ; 文化資產保存 ; 捷運新莊線 ; 公共領域 ; Xinzhuang Lo-Shan Sanitarium ; Culture heritage preservation ; MRT Xinzhuang Line ; Public sphere

期刊名称

都市與計劃

卷期/出版年月

35卷3期(2008 / 09 / 01)

页次

269 - 28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台灣的都市文化資產保存機制中,新版文化資產法針對主管機關權責、文化資產認定與審查程序、文化資產分類項目、以及文資法與土地法、都市計畫法等相關法令的連結有明顯的改變。並依據文化公民權的概念,希望透過文化資產公共領域的形成,而有文化資產保護網的相關法令的制定。本文以爲由於新版文資法未能有效的因應台灣社會公共領域中「官家爲公」的政治特性,以及都市發展政策中「政治部門凌駕經濟部門」的特性。因此反而提供地方政治團體更穩固的政治切入點,使得台灣都市文化資產保存機制變得更爲政治化。本文並以新莊樂生療養院事件爲探討案例,進一步分析新版文資法對於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機制的缺失。

英文摘要

The urban culture heritage preservation system in Taiwan is a manifestation of change in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e system, and the relation about laws governing land use and urban plan. According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citizenship, laws can be established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work. The study debate weather the new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law can not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overnment representing the public” and that ”political departments control economic departments” in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However, the change in the new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law provide a political control point that enables local political groups to increase their political influence over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system in Taiwan. The study analysis the weakness of the Taiwanese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system by the researching the movement to preserve of Xinzhuang Lo-Shan Sanitarium.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林崇熙(2007)。文化資產詮釋政治性格與公共論壇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1),64-76。
    連結:
  2. 陳弱水(2003)。中國歷史上「公」的觀念及其現代變形-一個類型的與整體的考查。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7,87-144。
    連結:
  3. 湯志傑(2004)。藉公共領域建立自主性(下):對華人政治優位性傳統的反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1,173-225。
    連結:
  4. 湯志傑(2004)。藉公共領域建立自主性(上):對西方公/私區分語意及結構之探討。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0,121-184。
    連結:
  5. 潘佩君、范燕秋(2005)。「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的影像記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9,259-314。
    連結:
  6. 顏亮一(2006)。市民認同、地區發展與都市保存:迪化街個案分析。都市與計劃,33(2),93-109。
    連結:
  7. Habermas, J.(1989).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Cambridge:The MIT Press.
  8.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1995)。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發展路網環境影響評估新莊線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台北: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9. 何明修(2005)。公共領域的理想與現實:評李丁讚等,《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灣社會學刊,34,249-258。
  10. 李丁讚(2004)。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出版社。
  11. 李丁讚(2004)。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台北:桂冠出版社。
  12. 李乾朗(2006)。古蹟價值的判斷與認知。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3. 林志宏(2004)。歷史建築與都市發展-巴黎聖安東尼傳統街區之保護。建築師雜誌,353,91-95。
  14. 林崇熙(2006)。樂生療養院及嘉義出張所案例分析。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5. 林會承(2006)。台灣新舊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比較。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6. 邱毓斌、思想編委會編著(2007)。思想6:鄉土、本土、在地。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7. 夏鑄九(1995)。義大利波隆尼亞經驗。漢聲雜誌,76,41-73。
  18. 張鈺鋒(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研究所。
  19. 梁又文(2001)。地方權力結構與都市發展之互動關係-一個概念性架構之初探。人與地,210,50-59。
  20. 郭肇立(2007)。國立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論壇。台北:
  21. 陳其南(2006)。新文資法的時代意義。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22. 陳其南、劉正輝(2005)。文化工民權之理念與實踐。國家政策季刊,4(3),77-88。
  23. 陳孟秀(2007)。一場公益與個人權利的對決-樂生與捷運對立的真相。人權會訊,86,29-30。
  24.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臺北都會區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25. 陳歆怡(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
  26. 喻肇青、賴澤君(2007)。樂生院保存技術的討論與評估過程說明。建築師雜誌,393,94-103。
  27. 黃瑞褀(2001)。批判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28. 黃鼎倫、邱俊豐(2007)。論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發與社區發展的關係。高醫通識教育學報,2,191-205。
  29. 劉集成(2004)。樂生療養院志。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30. 潘佩君(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
  31. 薛琴(1998)。台灣都市保存與都市發展的衝突-法規、制度與民意覺醒。住都雙月刊,132,27-34。
  32. 顏亮一(2005)。歷史保存與都市的多重公共利益:從樂生療養院的保存運動談起。第九屆(2005)國土規劃論壇學術研討會,台南:
  33. 顏亮一(2005)。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42,1-24。
被引用次数
  1. 許育典、凌赫(2015)。古蹟審議與判斷餘地。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6,115-150。
  2. 許育典、凌赫(2016)。從憲法觀點檢視樂生療養院爭議。高大法學論叢,12(1),1-80。
  3. 黃舒楣(2016)。不只是文化資產保存:由華光社區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探討如何「賦形」規劃理論。都市與計劃,43(3),22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