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港口貿易機能與區域發展關係之研究:以日治時期高雄市為例
|
并列篇名
|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Trade Func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Kaohsiung Cit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DOI
|
10.6128/CP.38.4.375
|
作者
|
洪啟文(Chi-Wen Hung);吳連賞(Lien-Shang Wu)
|
关键词
|
貿易機能 ; 區域發展 ; 成長極中心 ; 極化效應 ; 潤下效應 ; Trade function ; Regional development ; Center of growth pole ; Polarized effect ; Trickle down effect
|
期刊名称
|
都市與計劃
|
卷期/出版年月
|
38卷4期(2011 / 12 / 01)
|
页次
|
375
-
40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旨在探討日治時期高雄市區域發展與高雄港口貿易機能的關係,全文透過地理學觀點,佐以相關文獻、地圖、及田野調查等,運用電腦製圖、地圖化分析法、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具體呈現港口貿易機能對高雄市區域發展的重大衝擊和改變,研究結束顯示:三次築港工程活絡了港口貿易機能,帶動港埠的磁吸效應,吸引工廠會社的進駐,促使大量外來人口湧入港區,造成港區域快速發展,形成成長極中心地區,經由極化和潤下效應,區域發展不斷向外中心地區擴散,市轄區範圍也隨之擴大,最後形成今日的高雄市;所以港口貿易機能對高雄市區域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
英文摘要
|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e functions of Kaohsiung Harb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Kaohsiung Cit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main impacts of the trade functions of the port and their chan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Kaohsiung City fro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supported by relevant references, maps, field investigations etc., and analyzed using computer graphics, map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three phases of port construction in Kaohsiu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rade functions of Kaohsiung Harbor, creating a magnet effect that attrac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factories and companies. Waves of immigrants moved into the city, stimula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arbor district, where the growth pole was centered. Through the polarized and trickle down effects, regional development sprea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uburban areas, and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ity government expanded to include the current Kaohsiung City. The trade functions of Kaohsiung Harbor thus decisive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Kaohsiung City
|
主题分类
|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
参考文献
|
-
高雄築港出張所(1922),「高雄築港誌附錄二」,高雄:高雄築港出張所。
-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2),「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20)」,台北:台北印刷株式會社。
-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1911),「台灣鐵道史(未定稿)上卷」,東京:近滕書局。
-
高雄州(1939),「高雄州統計書」,高雄:南報商事社。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16),「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5)」,台北:小塚商店印刷廠。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13),「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2)」,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岩田久太郎(1912),「明治44年打狗港」,高雄:打狗築港出張所。
-
武內貞義(1929),「台灣」,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10),「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09)」,台北:台北出版社。
-
交通部統計處(2008),2007年世界排名前十名貨櫃港,「2007年全球貨櫃排名前30名及營運概況」,http://magan5802.pixnet/blog/post/22010393,(2010年10月14日)
-
高雄州(1940),「高雄州統計書」,高雄:南報商事社。
-
高雄州(1936),「高雄州統計書」,高雄:南報商事社。
-
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部(1906),「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05)」,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台灣省51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台灣省印刷紙業公司。
-
高雄市役所(1934),「高雄市改制十周年略誌」,高雄:南報商事社。
-
高雄港務局(2010),貨櫃裝卸量統計,「港務介紹」,http://www.khb.gov.tw/AutoHtm/16/200/1-6-3htm,(2010年10月07日)。
-
台灣經世新報(1925),「台灣大事年表」,台北:台北印刷株式會社。
-
高雄商工會(1923),「高雄の港勢及貿易」,高雄:台南新報社高雄分社。
-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1),「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9)」,台北:盛文社。
-
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部(1907),「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06)」,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交通部統計處(2009),2008年世界排名前30名貨櫃營運量,「2008年全球貨櫃排名前30名及營運概況」,http://magan5802.pixnet.net/blog/post/29917023,(2010年10月14日)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14),「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3)」,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台灣總督府(1943),「台灣實測地圖高雄市地圖」,台北:台灣總督府。
-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18),「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7)」,台北:小塚商店印刷廠。
-
河野通忠(1918),「台灣の工業地-打狗港」,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高雄州(1935),「高雄州第14統計摘要」,高雄:南報商事社。
-
高雄州(1937),「高雄州統計書」,高雄:南報商事社。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09),「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08)」,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片山清夫(1936),「大高雄建設と市の現勢」,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高雄州(1922),「高雄州第一統計摘要」,高雄:木村印刷所。
-
鳳山廳(1909),「鳳山廳第一統計書」,台南:台南新報社。
-
高雄市政府都市都發展局(2005),都市計劃,「都市計劃沿革」,http://urban-web.kcg.gov.tw,(2005年1月5日)。
-
高雄州(1934),「高雄州第13統計摘要」,高雄:南報商事社。
-
台灣總督府土木局(1920),「高雄築港概要」,台北:總督府土木局。
-
高雄州(1925),「高雄州第四統計摘要」,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高雄市役所(1937),「高雄市勢要覽」,高雄:濱田商店印刷部。
-
高雄州(1927),「高雄州第六統計摘要」,高雄:濱田商店印刷所。
-
盛文社(1937),「高雄市街計畫圖附屏東市地圖」,高雄:盛文社。
-
高雄市役所(1935),「高雄市水道概要」,高雄:高雄市役所。
-
高雄州(1929),「高雄州第八統計摘要」,高雄:村木活版社。
-
高雄州(1938),「高雄州統計書」,高雄:南報商事社。
-
高雄州(1941),「高雄州統計書」,高雄:南報商事社。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12),「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0-11)」,台北:台印社。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17),「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6)」,台北:小塚商店印刷廠。
-
台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1915),「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4)」,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0),「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18)」,台北:松浦屋印刷部。
-
臨時台灣戶口調查部(1908),「台灣現住人口統計(1907)」,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
Boudeville, J. R.(1996).Problems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Scotland:Edinbugh University Press.
-
Craig, D. H.(1983).Regional port impact studies: A critique and suggested methodology.Transportation Journal,23,61-71.
-
Hirschman, A. O.(1958).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
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Vol.6.Shannon:Irish University Press.
-
Janelle, D. C.(1968).Central place development in a time-space framework.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1),5-10.
-
Perroux, F.(1955).Note sur la notion de pole de croissance.Economie Appliqueé,7,307-320.
-
Yochum, G. R.,Agarwal, V. B.(1988).Static and changing port on economic impact.Maritime Policy Management,15(2),157-171.
-
台灣銀行譯(1967)。1858年台灣記行。台銀季刊,18(5),248。
-
吳明遠譯(1959)。老台灣。台北:台灣銀行。
-
吳連賞(1991)。台灣地區工業發展的過程及其環境結構的變遷。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吳連賞(2005)。高雄市港埠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會。
-
吳連賞(1995)。高雄都會區工業發展的時空過程和環境變遷。高雄:復文出版社。
-
吳欽賢(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林昆木(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
金蘋公司(2002)。高雄市街道圖。高雄:金蘋公司。
-
洪啟文(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
夏獻綸(1959)。台灣輿圖。台北:台灣銀行。
-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5)。高雄市志卷九交通志。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0)。高雄市今昔圖說。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高雄市文獻會委員(1988)。高雄市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5)。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高雄港務局(1995)。高雄港志第二冊。高雄:高雄港務局。
-
高雄港務局(1975)。高雄港三十年志。高雄:高雄港務局。
-
涂芳凱(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工業管理系。
-
張守真(1996)。高雄港紀事。高雄:高雄市文化中心。
-
張漢宗(1980)。光復前台灣之工業化。台北:聯經公司。
-
許鴻磐(1965)。台灣輿地彙鈔。台北:台灣銀行。
-
曾玉昆(1989)。大高雄地區行政區域沿革誌。高市文獻,2(1),159-205。
-
曾玉昆(1982)。高雄市史事探討(下)。高雄文獻,9、10,37-234。
-
曾鷰斐(199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
黃暉榮(2000)。高雄市地理圖集。高雄:高雄市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楊玉姿(2005)。高雄市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會。
-
葉秀珍(198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
蜀民譯(1957)。高雄港築港工程與現況。高市文物,2(4),5-44。
-
德玉(1955)。高雄市自來水。高市文物,1(2),15-22。
-
蔡宏進(1984)。重大工程建設對台灣人口分布及性質之影響—預估的理論與實際。台銀季刊,37(3),65-68。
-
蔡啟恆譯(1972)。台灣的過去與現在。台北:台灣銀行。
-
盧德嘉(1960)。鳳山縣採訪冊。台北:台灣銀行。
-
謙祥譯(1957)。1882-1891年台灣台南海關報告書。台北:台灣銀行。
|
被引用次数
|
-
劉仲矩、陳秀育(2017)。以Q方法探討訪客對橘色港口認知類型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1(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