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跨域治理模式的建構與評估

并列篇名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Models

DOI

10.6128/CP.42.2.153

作者

陳一夫(Yi-Fu Chen);林建元(John Chien-Yuan Lin);鄭安廷(An-Ting Cheng)

关键词

跨域治理 ; 城市區域 ; 區域發展 ; 區域治理 ;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 City region ; Regional development ; Regional governance

期刊名称

都市與計劃

卷期/出版年月

42卷2期(2015 / 06 / 30)

页次

153 - 1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經濟競爭,城市治理必須超越行政轄區界限,整合跨區域資源以提升城市區域競爭力。處理日趨複雜的都會問題,城市更須跨域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的共同問題,雖然實務上各國已有不同的運作模式,但效果各異。因此,如何建構與評估有效的跨域治理模式,乃成為空間規畫領域的重大課題與挑戰。本研究目的在分析影響跨域治理之重要因素,並解釋各因素間關係。首先從歐、美、日等國跨域治理模式歸納出關鍵影響因素,再以焦點團體訪談法,徵求實際參與跨域治理之中央、地方政府官員與專家學者意見,建構出A+CORP跨域治理基本要素模式。換言之,有效跨域治理需以共同協議(Agreement)為前提,具備充分的資金(Capital, C)、有運作功能的組織(Organization, O)、有約束力的管制權(Regulation, R)、以及具共識的發展計畫(Plan, P)等4項要素。以該模式進一步評估台灣既有跨域合作平台,其成果可作為未來跨域治理模式實務改進與後續研究參考。

英文摘要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ty regions in the face of radical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 targets of city governance must exceed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The complexity of problems in metropolitan areas has also increased. Although many various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models have been adopted, their effectiveness widely varies. Therefore, an effective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model is critically needed in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so that a theoretic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models. After reviewing of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model in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 and performing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ith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officers and experts in Taiwan, four critical factors of effective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are identified and named as A+CORP (Agreement + Capital, Organization, Regulation, Plan) model. Furthermore, to measure the explanatory capability of the requirement model, existing cross-boundary cooperation models in Taiwan are evaluate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cross-boundary governance models in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李長晏(2007)。都會區域合作的機制設計。中國地方自治,60(2),30-38。
    連結:
  2. 李長晏(2007)。中臺灣跨域治理案例之探討。中國地方自治,60(5),16-34。
    連結:
  3. 李長晏、曾淑娟(2009)。北臺與高高屏區域聯盟治理營運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6(2),1-60。
    連結:
  4. 李長晏、詹立煒(2004)。跨域治理的理論與策略途徑之初探。中國地方自治,57(3),4-31。
    連結:
  5. 紀俊臣(2003)。英、美、日對跨域自治事務之處理機制與經驗評析。中國地方自治,56(7),4-20。
    連結:
  6. 范淑敏、周志龍(2008)。台灣的地方發展策略:治理與網絡化。都市與計劃,35(2),99-122。
    連結:
  7. 陳建仁(2011)。日本廣域行政的地方立法機關角色之探討。問題與研究,50(3),49-74。
    連結:
  8. 曾建元(2006)。地方政府層級與跨域府際關係的安排。中華行政學報,3,203-216。
    連結:
  9. 黃子庭(2007)。以日、德經驗論台灣跨域治理的法制思維及策略。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417-446。
    連結:
  10. 楊友仁、蘇一志(2005)。地方成長聯盟轉化與空間治理策略:以台南科學城為例。都市與計劃,32(1),1-23。
    連結:
  11. 廖俊松、曾憲華(2006)。全球化下地方警政跨域治理之初探。中國地方自治,59(2),3-18。
    連結:
  12. 劉明德、徐玉珍(2011)。地方政府跨域合作模式與案例分析─台灣與德國之比較。公共行政學報,41,37-72。
    連結:
  13. 鄭安廷(2014)。從空間規劃到區域治理:英國工黨時期區域規劃、組織與治理機制轉變的脈絡探討。都市與計劃,41(2),149-167。
    連結:
  14. 蕭閎偉、林建元、白仁德(2012)。五直轄市升格後跨區域整合治理之新課題與願景:國土規劃觀點。公共行政學報,42,139-156。
    連結:
  15.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 (2014),本中心簡介,「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eysc.ey.gov.tw,(2014 年 4 月 25 日)
  16. 南投縣政府計畫處 (2014),認識中臺,「中臺區域合作發展平台網站」,http://www.mtcp.org.tw/Default.aspx,(2014 年 4 月 25 日)
  17.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 (2014),本中心簡介,「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網站」, http://www.yctc.ey.gov.tw,(2014 年 4 月 25 日)
  18.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2),「國家建設總和評估規劃中程計畫 (101 年至 106 年)」,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 嘉義縣政府 (2014),關於區域合作平台,「雲嘉南區域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網站」,http://210.69.57.13/platform.do?to=show&id=about_this,(2014 年 4 月 25 日)
  20.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 (2014),本中心簡介,「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eycc.ey.gov.tw,(2014 年 4 月 25 日)
  21. 國立中山大學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2014),計畫緣起,「高屏區域合作平台網站」,http://101kkp.nprc.nsysu.edu.tw/bin/home.php,(2014 年 4 月 25 日)
  22.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2014),北臺簡介,「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網站」, http://ntdc.org.tw/index.php,(2014 年 4 月 25 日)
  23.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 (2014),本中心簡介,「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eyec.ey.gov.tw,(2014 年 4 月 25 日)
  24. Andrew, C.,Goldsmith, M.(1998).From loc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ance-and beyond?.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2),101-117.
  25. Benz, A.(2001).From associa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regional governance" in urban regions.German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40(2)
  26. Deas, I.,Lord, A.(2006).From a new regionalism to an unusual regionalism? The emergence of non-standard regional spaces and lessons for the territorial reorganisation of the state.Urban Studies,43(10),1847-1877.
  27. Hamilton, D. K.(1999).Governing Metropolitan Areas: Response to Growth and Change.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Inc..
  28. Miller, D. Y.(2002).The Regional Governing of Metropolitan America.Oxford:Westview Press.
  29. Moss, T.(2004).The governance of land use in river basins: Prospects for overcoming problems of institutional interplay with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Land Use Policy,21(1),85-94.
  30. Ostrom, E.(1972).Metropolitan reform: Propositions derived two traditions.Social Science Quarterly,53,474-493.
  31. Rhodes, R. A. W.(1997).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32. Tiebout, C. M.(1956).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4(5),416-424.
  33. 仇桂美(2011)。新區域主義下大臺北都會區之跨域治理。中國地方自治,64(6),4-19。
  34. 王小茹、林思文(2013)。日本廣域行政制度對我國推動跨域合作之啟示初探。台灣經濟論衡,11(7),47-96。
  35. 李長晏(2004)。全球化治理: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分析。研考雙月刊,28(5),55-65。
  36. 汪明生、邱靖蓉(2009)。問責性與跨域治理之條件檢視與體制建構─PAM 與 IAD 觀點。美中公共管理,6(2),23-29。
  37. 林建元(2012)。區域治理:跨域合作機制之推動。縣市改制直轄市 2 週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市:
  38. 林建元、馮正民、陳良治(2011)。,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39. 林錫銓(2011)。功能性區域計畫之體制研究─區域治理之有機調適模式。規劃學報,28,25-45。
  40. 紀俊臣(2009)。論臺灣跨域治理的法制及策略。中國地方自治,62(1),63-70。
  41. 紀俊臣(2013)。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理性互動關係建構與均衡治理設計。中國地方自治,66(10),4-18。
  42. 徐仁輝(2010)。都會型政府與多中心治理:論五都政府的職能。研考雙月刊,34(6),55-63。
  43. 焦國安(2010)。美國區域治理之演變及整體作法。區域治理及提升競爭力─美國經驗交流研習會,臺北市:
  44. 黃萬翔(2009)。從全球競爭觀點看臺灣區域發展與區域合作。研考雙月刊,33(4),13-23。
  45. 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2011)。推動區域合作平台、提升台灣競爭優勢。台灣經濟論衡,9(7),6-33。
被引用次数
  1. 黃若慈、江欣樺、王志弘(2018)。水的延展都市化:坪林水源保護區的領域治理。都市與計劃,45(2),131-160。
  2. 柯志昌(2022)。花東條例與花東區域治理框架建構初探:以臺東縣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觀察分析。東台灣研究,29,7-48。
  3. 李濟仲,吳桂陽(2023)。苗栗城市美學新形塑:在地工藝文化與跨域治理模式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29(3),62-85。
  4. 王保鍵(2020)。成立客家文化區域合作組織之初探。文官制度季刊,12(3),17-44。
  5. (2022)。臺灣學習型城市跨域整合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5(4),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