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水的延展都市化:坪林水源保護區的領域治理

并列篇名

The Extended Urbanization of Water: The Territorial Governance of Pinglin Water Protection Area

DOI

10.6128/CP.201806_45(2).0002

作者

江欣樺(Hsin-Hua Chiang);王志弘(Chih-Hung Wang);黃若慈(Jo-Tzu Huang)

关键词

供水 ; 自然治理 ; 都市化 ; 政治生態學 ; Water supply ; Nature governance ; Urbanization ; Political ecology

期刊名称

都市與計劃

卷期/出版年月

45卷2期(2018 / 06 / 30)

页次

131 - 1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結合政治生態學視角和延展都市化概念,分析翡翠水庫建設與臺北水源特定區的劃設,如何以供水驅動的延展都市化,將坪林捲入水源保護區的領域治理。作者運用官方檔案和新聞資料,兼以參與式觀察和居民訪談,描述坪林因領域調控而起的轉變。作者指出,水源保護的領域治理乃仰賴空間治理計劃下的土地使用管制、污染防治,以及作為補償的水源回饋金等三種調控策略。晚近的觀光發展則開啟了保育與生計的新協商場域,但難以避免延展都市化導致的內蘊張力。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pplied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extended urbanization in an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s of the Feitsui Reservoir and Taipei Water Source Domain, showing that how Pinglin District wa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extending urbanization driven by water supply. Official documents, historical news, firsthand interviews and field observation were performed to depict the social-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erritorial governance of Pinglin. The study revealed three main strategies for territorial governance of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compensation for local residents, techniques of pollution governance and land use regulations imposed by spatial planning projects.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opportunities to re-negotiate the two diametrical poles-conservation and local livelihoods-the tensions within the process of extending urbanization still remained.

主题分类 工程學 > 土木與建築工程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李永展、李品蓉(2014)。水資源的永續發展:以臺灣各縣市藍水足跡為例。環境教育研究,10(2),27-50。
    連結:
  2. 官大偉(2015)。原住民生態知識與當代災害管理-以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之泰雅族部落為例。地理學報,76,97-132。
    連結:
  3. 官大偉(2013)。原住民生態知識與流域治理-以泰雅族Mrqwang 群之人河關係為例。地理學報,70,69-105。
    連結:
  4. 孫稚堤、顏愛靜(2012)。流域治理與土地倫理之研究-以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原住民族部落為例。地理學報,66,21-51。
    連結:
  5. 陳一夫、林建元、鄭安廷(2015)。跨域治理模式的建構與評估。都市與計劃,42(2),153-170。
    連結:
  6. 陳明燦(2002)。制度、授權、以及協商交易:兼評我國水源開發與回饋法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9,123-159。
    連結:
  7. 曾裕淇、徐進鈺(2016)。永續發展:一個都市政治生態學的批判性視角。地理學報,82,1-25。
    連結:
  8. 黃書禮、徐婉玲(2001)。臺北地區都市建設代謝作用物質流分析與能值評估。都市與計劃,28(2),187-209。
    連結:
  9. 劉筱蕾、賴世剛(2008)。環境治理機制之初探:以臺北水源特定區範圍劃定為例。臺灣土地研究,11(2),37-60。
    連結:
  10. Allen, J.(ed.),Massey, D.(ed.),Pryke. M.(ed.)(1999).Unsettling Cities: Movement/settlement.New York:Routledge.
  11. Angelo, H.,Wachsmuth, D.(2015).Urbanizing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 critique of methodological city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39(1),16-27.
  12. Behr, H.(2007).Political territoriality and de-territorialization.Area,39(1),112-115.
  13. Boudreau, J.-A.(2003).The politics of territorialization: Regionalism, localism and other ismsthe case of Montreal.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5(2),179-199.
  14. Brenner, N.(1998).Between fixity and motion: Accumulation, territo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spatial scale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16(4),459-481.
  15. Brenner, N.(1999).Beyond state-centrism: Space, territoriality, and geographical scale in globalization studies.Theory and Society,28(1),39-78.
  16. Brenner, N.,Schmid, C.(2015).Towards a new epistemology of the urban?.City: Analysis of Urban Trends, Culture, Theory, Policy, Action,19(2-3),151-182.
  17. Castree, N.(ed.),Braun, B.(ed.)(2001).Social Nature: Theory, Practice and Politics.Malden:Wiley-Blackwell.
  18. Davoudi, S.,Evans, N.,Governa, F.,Santangelo, M.(2008).Territorial governance in the making: Approaches, methodologies, practices.Boletín de la A.G.E.,46,33-52.
  19. Gandy, M.(2005).Cyborg urbanization: Complexity and monstrosity in the contemporary 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9(1),26-49.
  20. Gandy, M.(2002).Concrete and Clay: Reworking Nature in New York City.Cambridge:The MIT Press.
  21. Heynen, N.(ed.),Kaika, M.(ed.),Swyngedouw, E.(ed.)(2006).In the Nature of Cities: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Urban Metabolism.London:Routledge.
  22. Kaika, M.(2005).City of Flows: Modernity, Nature, and the City.New York:Routledge.
  23. Smith, N.(2008).Uneven Development: Nature, Capital and the Production of Space.Athens: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4. Soll, D.(2013).Empire of Water: An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New York City Water Supply.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5. Swyngedouw, E.(1996).The city as a hybrid: On nature, society and cyborg urbanization.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7(2),65-80.
  26. Swyngedouw, E.(2006).Circulations and metabolisms: (Hybrid) natures and (cyborg) cities.Science as Culture,15(2),105-121.
  27. Swyngedouw, E.(2004).Social Power and the Urbanization of Water: Flows of Pow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8. 王郁萱、黃琬淇、蘇芷儀、朱敬平(2015)。水庫系統碳足跡與溫室氣體排放量評估。中興工程,126,13-20。
  29. 何玉華 (2015),新北市社福預算調整 身障補助墊付案過關,「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35866,2016 年5 月29 日。
  30. 何玉華、陳韋宗 (2015),新北水源回饋費擬改發現金 中央打回票,「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54532,2016 年5 月29 日。
  31. 何玉華、蔡穎 (2014),水源區回饋金95%給居民 最快105 年發放,「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13630,2016 年5 月29 日。
  32. 李永展、陳安琪(2001)。臺中都會區都市永續性之衡量-生態足跡分析法之應用。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0,1-17。
  33. 李亭慧、張雯雁(2006)。飛躍坪林、金生有情:1998-2006。新北:臺北縣坪林鄉公所。
  34. 坪林區公所(2012),「坪林區公所101 年度法定預算」,新北:坪林區公所。
  35. 坪林區公所(2015),「坪林區公所104 年度法定預算」,新北:坪林區公所。
  36. 坪林區公所(2016),「坪林區公所105 年度法定預算」,新北:坪林區公所。
  37. 坪林區公所(2017),「坪林區公所106 年度法定預算」,新北:坪林區公所。
  38. 坪林區公所(2014),「坪林區公所103 年度法定預算」,新北:坪林區公所。
  39. 坪林區公所(2011),「坪林區公所100 年度法定預算」,新北:坪林區公所。
  40. 坪林區公所(2013),「坪林區公所102 年度法定預算」,新北:坪林區公所。
  41. 坪林鄉公所(2002)。坪林鄉志。新北:臺北縣坪林鄉公所。
  42. 於幼華(2007)。坪林地區發展零污染社區計畫。臺北:水利署臺北水源管理局。
  43. 林平 (2001),爭水權也爭主導權 扁馬另類過招 蘇貞昌、馬英九硬碰硬 爭面子也爭裡子,「新臺灣新聞周刊」,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173,2016 年5 月29 日。
  44. 林鎮洋(2005)。,新北: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
  45. 林鎮洋、余嘯雷、黃丕陵(2000)。翡翠水庫集水區管理規劃之研究:成果報告。新北: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
  46. 國際工程顧問公司規劃、美怡工程公司規劃、中興工程顧問社規劃(1974)。,臺北: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47. 張益三、林威(2001)。南化水庫集水區土地分級使用規劃模式之建構。規劃學報,28,65-87。
  48. 許蕙琳、吳景明、李許耀華(2008)。國內飲用水源的保育與規劃管理。環境與生態學報,1(1),13-30。
  49. 游漢廷 (1975),臺灣地區發展遊憩設施的方向,「聯合報」,15 版,1975 年10 月25 日。
  50. 黃書禮、廖文弘(1991)。應用能值分析對臺北都會區生態經濟系統之初探。都市與計劃,18(1),19-36。
  51. 新北市政府(2015)。新北市政府 (2015),「新北市區域計畫草案」,新北:新北市政府。
  52.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2017),秋遊九份坪林,品慢茶相遇美好 秋季品茶慢活風,探索新北「慢茶」小旅行,「新北市觀光旅遊網」,http://tour.ntpc.gov.tw/zh-tw/News/Detail?wnd_id=44&type=1&id=6cb4071f9a9e2535,2017 年11 月3 日。
  53. 楊淑安(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54. 經濟部水利署(2017)。臺北水源特定區保育實施計畫第三期。臺北:經濟部水利署。
  55. 經濟部水利署(2015),104 年生活用水量統計報告,「經濟部水利署各項用水統計資料庫」,http://wuss.wra.gov.tw/annualreports/20170016104%e5%b9%b4%e7%94%9f%e6%b4%bb%e7%94%a8%e6%b0%b4%e9%87%8f%e7%b5%b1%e8%a8%88%e5%a0%b1%e5%91%8a.pdf, 2017 年4 月10 日。
  56.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2013),農藥劑型種類及代碼中英文對照表,「農藥標準規格準則」,https://www.tactri.gov.tw/htdocs/intro/pcd/pcdfile/Cate/book09/001.pdf,2015 年12 月17 日。
  57.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1992)。臺北自來水八十年。臺北: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58.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2015),「94~103 年南勢溪雨量、買水量與出水量關係表( 未正式出版)」,臺北: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59.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1978)。,臺北: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60. 臺北縣政府(1988)。臺北縣政府 (1988),「變更坪林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新北:臺北縣政府。
  61. 臺北縣政府(2003)。臺北縣政府 (2003),「變更坪林水源特定區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新北:臺北縣政府。
  62. 臺北縣政府(1983)。臺北縣政府 (1983),「變更坪林都市計畫(公共設施)通盤檢討案」,新北:臺北縣政府。
  63. 臺北縣政府(1990)。臺北縣政府 (1990),「變更坪林都市計畫(第一期公共設施保留地專案通盤檢討)案」,新北:臺北縣政府。
  64. 臺北縣政府(2000)。臺北縣政府 (2000),「變更坪林都市計畫為坪林水源特定區計畫案」,新北:臺北縣政府。
  65. 臺北縣政府(1998)。臺北縣政府 (1998),「變更坪林都市計畫(部分住宅區、保安保護區為變電所用地)案」,新北:臺北縣政府。
  66. 臺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83)。臺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983b),「臺北水源特定區計畫( 南勢溪部份) 案」,新北:臺灣省政府。
  67. 臺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83)。臺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1983a),「臺北水源特定區計畫( 北勢溪部份) 案」,新北:臺灣省政府。
  68.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公共工程局(1973)。臺灣省政府建設廳公共工程局 (1973),「坪林都市計畫案」,新北:臺北縣政府。
  69. 鄭春發、吳連賞(2011)。高屏地區生態經濟系統演變與比較分析-以能值分析為例。城市學學刊,2(2),57-111。
  70. 鄭朝陽、黃福其 (2012),臺北水源回饋金 僅一成用在保育,「聯合報」,A6 版,2012年11 月18 日。
  71. 鄧蔚偉、何炯榮 (1988),水源區問題多多 如何解決?,「聯合報」,13 版,1988 年9 月22 日。
  72. 薛荷玉、鄭朝陽(2003),北宜高 坪林交流道 仍不開放 環評小組建議調高回饋金 可發給個人 換取居民限制開發權 但後續影響仍待評估,「民生報」,A4 版,2003 年3 月27 日。
  73. 謝國雄(2003)。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74. 蘇碩斌(2010)。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臺北:群學。
被引用次数
  1. 高郁婷,王志弘(2020)。延展都市化的移動部署:臺鐵平溪線的異質遊憩地景。地理學報,97,47-76。
  2. 李蔚,王志弘(2021)。社區基礎設施化:新北市新店區花園新城供水爭議。地理研究,73,1-30。
  3. 邱啟新(2020)。非正式城市之永續性修補:高雄市違章住宅轉型之空間與環境策略。都市與計劃,47(2),1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