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國大陸股市的公開、公平、公正

并列篇名

Issues of Transparency,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Stock Market in China

DOI

10.6552/JOAR.2009.49.5

作者

李志文(Chi-Wen Jenvons Lee);宋雲玲(Yun-Ling Song)

关键词

證券監管 ; 選擇性偏見 ; 處罰成效 ; Securities regulation ; Selection bias ; Regulatory effectiveness

期刊名称

會計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49期(2009 / 07 / 01)

页次

129 - 1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維護證券市場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是監管機構的基本責任。在中國大陸,成熟資本市場所要求的充分披露大部分已形成規章,證券市場的公開體系已初步形成。但是,針對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以及執法的公平與公正的質疑從未中斷過。本文結果表明,中國大陸股市的監管處罰存在「選擇性偏見」,而且,由於監管部門的「選擇性執法」,證券監管的處罰效果並不理想。另外,由於監管部門在執行上有公平與公正的缺失,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充分披露,並沒有做到透明性的公開,從而導致市場交易實質上的不公平、不公正與不公開。

英文摘要

The primary duty of securities regulators is to maintain transparency,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the market. In mainland China, most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are met by listed firms. The market transaction mechanism provides open accessibility to all citizens. But criticism on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lingers on, of which most points to the ”selective” legal enforcement arising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policies or local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Meanwhile, various irregularities in disclosure and market transac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ext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provides a survey on studies related to these issues. We show that due to the ”selective” legal enforcement, fraud activities in listing companies are not effectively curbed. Mechanical full disclosure does not lead to effective market transparency in mainland China; hence fairness and justice are in want.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財金及會計學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D. M.(2000).Taking stock in China: Company disclosure and information in China's stock markets'.Georgetown Law Journal,88,1919-1953.
  2. Beasley, M. S.(1996).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The Accounting Review,71,443-465.
  3.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
  4. Beasley, M. S.,J. V. Carcello,D. R. Hermanson,P. D. Lapides.(2000).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Accounting Horizons,14,441-454.
  5. Beneish, M. D.(1999).Incentives and penalties related to earnings overstatements that violate GAAP..The Accounting Review,74,425-457.
  6. Chen, G.,M. Firth,N. Gao.(2005).Is China's securities regulatory agency a toothless tiger? Evidence from enforcement act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4,451-488.
  7. Cox, J. D.,R. W. Hillman,D. C. Langevoort.(2003).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Beijing:CITIC Publishing House.
  8. Dechow, P. M.,R. G. Sloan,A. Sweeney.(1996).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3,1-36.
  9. Farber, D. B.(2005).Restoring trust after fraud: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Accounting Review,80,539-551.
  10. Feroz, E. H.,K. Park,V. S. Pastena.(1991).The financial and market effects of the SEC's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enforcement releas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9,107-142.
  11. Firth, M.,P. L. L. Mo,R. M. K. Wong.(2005).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s and auditor sanctions: An analysis of enforcement actions in China.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62(4),367-381.
  12. Jensen, M. C.(1993).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ournal of Finance,48,831-880.
  13. Kim, Y.,M. Lacina,M. S. Park.(2008).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transfers from management forecas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46,885-908.
  14. Livingston, J. G.(1997).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15. Penman, S. H.(1980).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earnings forecas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8,132-160.
  16. Skinner, D. J.(1994).Why firms voluntarily disclose bad new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2,38-60.
  17. Smith, D. B.,H. Stettler,W. Beedles.(1984).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foreign sensitive payment disclosur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6,153-162.
  18. Vafeas, N.(1999).Board meeting frequ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3,113-142.
  19. 中國公司治理報告(2008):上市公司透明度與資訊披露
  20. 于東智(2003)。獨立董事與公司治理:理論、經驗與實踐。會計研究,8,8-14。
  21. 尹利峰(2009)。實際控制人股價操縱與股權金字塔結構。清華大學。
  22. 王亞平、吳聯生、白雲霞(2005)。中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頻率與幅度。經濟研究,12,102-112。
  23. 王春峰、周敏、房振明(2009)。現金流及盈餘的資訊含量對知情交易的影響。系統工程,27(3),21-28。
  24. 王春峰、張穎潔、房振明(2008)。定期公告期間資訊不對稱與價格發現的實證研究。系統工程,26(9),94-98。
  25. 王春峰、董向征、房振明(2005)。資訊交易概率與中國股市價格行為關係的研究。系統工程,23(2),62-67。
  26. 王展翔(2007)。關於我國股市知情交易水準及其性質的實證研究。當代財經,2,43-48。
  27. 王詠梅(2001)。會計資訊披露的規範問題研究。會計研究,4,52-56。
  28. 王躍堂、周雪、張莉(2005)。長期資產減值:公允價值的體現還是盈餘管理行為?。會計研究,8,30-36。
  29. 王躍堂、孫錚、陳世敏(2001)。會計改革與會計資訊品質: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7,16-26。
  30. 王躍堂、趙子夜、魏曉雁(2006)。董事會的獨立性是否影響公司績效?。經濟研究,5,62-73。
  31. 白重恩、劉俏、陸洲、宋敏、張俊喜(2005)。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81-91。
  32. 白曉宇(2009)。上市公司資訊披露政策對分析師預測的多重影響研究。金融研究,4,92-112。
  33. 白曉宇(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清華大學。
  34. 白曉宇(2007)。關於上市公司發佈預警的實證研究。國際金融研究,7,43-49。
  35. 伍利娜、高強(2002)。處罰公告的市場反應研究。經濟科學,3,62-73。
  36. 余怒濤、沈中華、黃登仕、肖作平(2008)。控股股東對公司績效的影響-一個門檻自回歸模型。中國第七屆實證會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37. 吳東輝、薛祖雲(2005)。財務分析師盈利預測的投資價值:來自深滬A股市場的證據。會計研究,8,37-43。
  38. 吳溪(2007)。審計失敗中的審計責任認定與監管傾向:經驗分析。會計研究,7,53-62。
  39. 吳曉求(1999)。建立公正的市場秩序與投資者利益保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0. 吳聯生、劉慧龍(2008)。中國審計實證研究:1999-2007。審計研究,2,36-46。
  41. 吳聯生、薄仙慧、王亞平(2007)。避免虧損的盈餘管理程度: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比較。會計研究,2,44-51。
  42. 宋敏、張俊喜、李春濤(2004)。股權結構的陷阱。南開管理評論,7(1),9-24。
  43. 宋雲玲、李志文(2009)。管理世界
  44. 李志文、宋衍蘅(2001)。中國上市公司的「變臉」現象。中國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45. 李志文、宋衍蘅(2003)。股權結構會影響籌資決策嗎?—來自中國賽格系公司的案例。管理世界,6,128-139。
  46. 李志文、宋雲玲(2009)。證券監管處罰的「選擇性偏見」和效果-來自業績預告的經驗證據。清華大學。
  47. 李明輝、曲曉輝(2005)。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法律責任的問卷調查及分析。會計研究,5,47-53。
  48. 李爽、吳溪(2008)。中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國際化:基於國際會計與財務學術期刊的初步分析。會計研究,12,31-39。
  49. 李遠鵬、牛建軍(2007)。退市監管與應計異象。管理世界,5,125-132。
  50. 李遠鵬、牛建軍、姜國華(2008)。證券市場“應計異象”研究:回顧與展望。會計研究,1,79-85。
  51. 中國經濟時報
  52. 周勤業、盧宗輝、金瑛(2003)。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于投資者資訊獲取的成本效益問卷調查分析。會計研究,5,3-11。
  53. 周曉蘇、高敬忠(2009)。管理層盈餘預告消息性質與預告披露方式操控性選擇。南開大學。
  54. 孟焰、張秀梅(2006)。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盈餘管理與關聯方利益轉移關係研究。會計研究,4,37-43。
  55.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報告
  56. 胡勤勤、沈藝峰(2002)。獨立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世界經濟,7,55-62。
  57. 唐躍軍(2007)。大股東制衡、違規行為與外部監管-來自2004-2005年上市公司的證據。南開經濟研究,6,106-117。
  58. 夏冬林、林震昃(2003)。我國審計市場的競爭狀況分析。會計研究,3,40-46。
  59. 孫永祥、黃祖輝(1999)。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績效。經濟研究,12,23-30。
  60. 孫開連、王凱濤、陳金賢、劉寬虎(2003)。中國股票市場內幕交易實證分析。中國軟科學,5,62-64。
  61. 孫錚、王躍堂(1999)。資源配置與盈餘操縱之實證研究。財經研究,4,3-9。
  62. 孫錚、賀建剛(2008)。中國會計研究發展:基於改革開放三十年視角。會計研究,7,7-16。
  63. 徐莉萍、辛宇、陳工孟(2006)。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及其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經濟研究,1,90-100。
  64. 祝紅梅(2003)。資產重組中的內幕交易和股價操縱行為研究。南開經濟研究,5,60-62。
  65. 耿建新、肖澤忠(2002)。報表收益與現金流量資料之間關係的實證分析-資訊不實公司的預警信號。會計研究,1,90-100。
  66. 高明華、馬守莉(2002)。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績效關係的實證分析-兼論中國獨立董事有效行權的制度環境。南開經濟研究,2,64-68。
  67. 高雷、何少華、黃志忠(2006)。公司治理與掏空。經濟學,4,1157-1178。
  68. 高雷、宋順林(2007)。公司治理與公司透明度。金融研究,11,28-44。
  69. 郜進興、林啟雲、吳溪(2009)。會計資訊品質檢查:十年回顧。會計研究,1,27-36。
  70. 張宗新、潘志堅、季雷(2005)。內幕資訊操縱的股價衝擊效應:理論與中國股市證據。金融研究,4,144-154。
  71. 張昕(2008)。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餘管理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4,25-33。
  72. 張俊生、曾亞敏(2004)。上市公司的失信行為:公司治理角度的分析。經濟科學,6,87-95。
  73. 張為國(2003)。我國應如何借鑒美國《薩班斯-奧克斯萊法案》。中國審計,6,19-21。
  74. 張為國(2001)。中國證監會完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規範的努力:規劃及進程。中國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75. 張為國、王霞(2004)。中國上市公司會計差錯的動因分析。會計研究,4,24-29。
  76. 張然(2007)。中國上市公司現金流管理研究-兼對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現金流管理行為比較研究。中國會計評論,5(3),381-400。
  77. 張程睿(2008)。內部人動機、治理結構與資訊披露品質。資本市場會計研究-第八屆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78. 張程睿、王華(2006)。公司資訊透明度:經驗研究與未來展望。會計研究,12,54-61。
  79. 張程睿、王華(2005)。公司資訊透明度的市場效應-來自中國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中國會計評論,5(1),1-20。
  80. 許豔芳(2007)。財務舞弊與審計責任關係的實證研究-基於證監會處罰公告的視角。山西財經大學學報,4,114-118。
  81. 陳小悅、肖星、過曉豔(2000)。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經濟研究,1,30-36。
  82. 陳工孟、高寧(2005)。我國證券監管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7,40-47。
  83. 陳冬華、王芳萍、蔣德權(2009)。選擇性執法與證券違規-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南京大學。
  84. 陳冬華、陳信元(2003)。中國會計準則制定中的利益協調:來自世紀星源案例的證據。會計研究,6,3-10。
  85. 陳向民、林江輝(2004)。公司資訊披露策略與股價波動-對濾波效應的理論描述和實證檢驗。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6(1),93-104。
  86. 陳信元、陳冬華、朱凱(2004)。股權結構與公司業績:文獻回顧與未來研究方向。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6(4),1-47。
  87. 陳高才、周鮮華(2008)。年度報告及時性的經驗研究評述和未來研究。會計研究,11,48-55。
  88. 陳國進、林輝、王磊(2005)。公司治理、聲譽機制和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分析。南開管理評論,8(6),35-40。
  89. 陳國進、趙向琴、林輝(2005)。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處罰和投資者利益保護效果。財經研究,8,48-58。
  90. 陳曉、李靜(2001)。地方政府財政行為在提升上市公司業績中的作用探析。會計研究,12,20-28。
  91. 陳曉、陳小悅、劉釗(1999)。A股盈餘報告的有用性研究。經濟研究,6,21-28。
  92. 陸建橋(1998)。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實證研究。會計研究,9,25-35。
  93. 陸穎豐(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94. 陶世隆(2002)。公平披露規則與證券市場透明度。管理世界,1,137-138。
  95. 曾穎、陸正飛(2006)。資訊披露品質與股權融資成本。經濟研究,2,69-80。
  96. 游士兵、吳聖濤(2001)。中國證券違法犯罪的實證研究。證券市場導報,6,16-20。
  97. 湯雲為、薛雲奎(1998)。中國會計研究評述。會計研究,9,1-7。
  98. 楊旭東、莫小鵬(2006)。新配股政策出臺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現象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8,44-51。
  99.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報告
  100. 楊華軍(2007)。會計穩健性研究述評。會計研究,1,82-89。
  101. 楊德明、林斌(2006)。業績預告的市場反應研究。經濟管理‧新管理,16,26-31。
  102. 葉康濤、陸正飛、張志華(2007)。獨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東的「掏空」?。經濟研究,4,101-111。
  103. 趙宇龍(1998)。會計盈餘披露的資訊含量-來自上海股市的經驗證據。經濟研究,7,41-49。
  104. 趙春光(2006)。資產減值與盈餘管理-論《資產減值》準則的政策涵義。會計研究,3,11-17。
  105. 趙春光(2004)。現金流量價值相關性的實證研究-兼評現金流量表準則的實施效果。會計研究,2,29-35。
  106. 劉立國、杜瑩(2003)。公司治理與會計資訊品質關係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2,28-36。
  107. 劉峰(2006)。資本市場財務與會計問題研究:案例視角。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08. 劉峰、吳風、鐘瑞慶(2004)。會計準則能提高會計資訊品質嗎?。會計研究,5,8-19。
  109. 蔣義宏(1998)。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實證研究-EPS和ROE的臨界點分析。上海財經大學。
  110. 蔡志岳、吳世農(2007)。董事會特徵影響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實證研究。南開管理評論,10(6),62-68。
  111. 蔡祥(2003)。中國證券市場中的審計問題:實證研究綜述。審計研究,3,36-40。
  112. 蔡祥、李志文、張為國(2003)。中國實證會計研究述評。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5(2),155-215。
  113. 蔡祥、李志文、張為國(2003)。中國證券市場中的財務問題:實證研究述評。中國會計評論,1(1),1-23。
  114. 蔡祥、張海燕(2004)。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追溯與市場效應。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6(3),31-84。
  115. 黎文靖(2007)。會計資訊披露政府監管的經濟後果-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8,13-22。
  116. 閻達五、耿建新、劉文鵬(2001)。我國上市公司配股融資行為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9,21-27。
  117. 薛爽(2001)。預虧公告的信號交往。中國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118. 薛爽、蔣義宏(2008)。會計資訊披露時機與內幕交易-基於年報首季報披露時差與異常超額交易量的實證研究。中國會計評論,6(2),207-222。
  119. 薛爽、蔡祥、郭虹(2008)。上市公司在操縱經營性現金流嗎?-基於季度報告的實證分析。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10(1),69-131。
  120. 謝志華、肖澤忠(2000)。內幕資訊、私下披露及其控制。會計研究,10,29-35。
  121. 謝軍(2007)。第一大股東和公司價值:激勵效應和防禦效應。南開管理評論,10(1),21-25。
  122. 韓立岩、鄭君彥、李東輝(2008)。滬市知情交易概率(PIN)特徵與風險定價能力。中國管理科學,16(1),16-24。
  123. 韓洪靈、袁春生(2007)。市場競爭、經理人激勵與上市公司舞弊行為-來自中國證監會處罰公告的經驗證據。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8,57-62。
  124. 上證聯合研究計畫第十九期課題
  125. 攀登、施東暉(2006)。知情交易概率的測度模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管理世界,6,18-26。
  126. 上證聯合研究計畫第15期課題報告
  127. 譚地軍、田益祥、黃文光(2008)。持續期間、交易量、波動率與知情交易。統計研究,2,71-77。
  128. 龔翔(2008)。中國證券市場會計與財務問題實證研究:十年綜述。資本市場會計研究-第八屆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被引用次数
  1. 陳信宏(2012)。中國大陸股市報酬穩定因素之研究。管理學報,29(5),447-463。
  2. 陳信宏(2016)。深圳股市多因子模式之實證研究。Journal Of Data Analysis,11(1),71-98。
  3. 謝佳純、金成隆、林美鳳(2014)。以 IFRS 為基礎的中國會計準則對資訊環境的影響。中華會計學刊,10(1),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