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立法院的分析

并列篇名

Party Caucuses Negotiation and Legislation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Fifth Legislative Body in Taiwan

DOI

10.6166/TJPS.34(1-44)

作者

黃秀端(Shiow-Duan Hawang);何嵩婷(Song-Ting Ho)

关键词

黨團協商 ; 提案機關 ; 對案 ; 逕付二讀 ; 三讀 ; Party Caucus Negotiation ; Bill Initiators ; The Counterproposals ; Going Straight to the Second Reading ; The Third Reading

期刊名称

政治科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07 / 12 / 01)

页次

1 - 4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國會是一個合議制的機構,以多數決的方式來決定事務。在一個擁有225人的立法院中,不可能所有的爭議或議案都經過每一個立委的討論或同意,在遇到不同意見的時候,往往都是由政黨出面來協商,黨團協商制度因而產生。 本文要探討的問題是:黨團協商制度在立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什麼樣的議案比較容易交付黨團協商?哪一類的議案交付黨團協商後,比較容易完成協商與三讀?黨團協商是否可以解決國會立法衝突? 本文以第五屆立法院一讀通過後的2,472筆提案爲分析單位,檢驗每一筆提案的特色,以及是否某些特質的提案較容易送交黨團協商?那些特質的法案較容易完成黨團協商以及較容易三讀通過?第五屆立法院完成三讀的提案約占一讀提案的38%。其中逕付二讀、黨團提案、政治及兩岸類、由高度忙碌的委員會審查及有對案的提案,送交黨團協商的機會比較高。 逕付二讀、有對案、政府提案、政府制度與政府組織類、經濟及財政類、政治及兩岸類、教育及文化類的提案較容易送交協商,也較容易完成協商。而高度忙碌委員會審查的提案,雖然容易送交協商但不容易達成協商結論。 另外,有對案、政府提案容易完成三讀。交付高度忙碌的委員會審查之提案比較不容易完成三讀,且屬於經濟及財政與教育及文化類的提案相較於社會福利及環保類的提案而言,也是比較不容易完成三讀。 衝突的解決必須要協調的政黨都願意各退一步,相互妥協,方有可能。送到黨團協商的議案相對而言是衝突較高的法案,其中一部分可以在黨團協商中解決,但也有一半的法案無法解決,顯然衝突仍大無法獲得共識。然而一旦可以完成協商,三讀通過的機會就很高。是故在討論立法院的議事過程時,黨團協商制度是不可以忽視的一環。

英文摘要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it is impossible for 225 legislators to make all of their decisions through a process of bargaining and compromise among independent members, unless there is some force that can mediate the conflicting interests. The political party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seeks to provide a focus and act as a centralizing force that will permit Congress to reach meaningful decision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what kind of role a party caucus negotiation plays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What kinds of bills are more easily referred to a party caucus negotiation? After being referred to the party caucus negotiation, what kinds of bills are easier to pass? To what extent can the party caucus negotiation promote legislative lawmaking?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2472 legislative bills proposed b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or players to see if there ar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that result in some bills more easily being sent to negotiation. From those bills referred to the party caucus negotiation, what kind more easily finish the negotiation, and what kind are easier to pass? Party bills, bills going straight to the second reading, political and cross-strait issues, bills referred to heavily busy committees, and bills with counter-proposals are more frequently sent to negotiation. Most of these bills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reach agreement. However, bills referred to heavily busy committees are more easily sent to negotiation, but less likely to reach agreement. Governmental bills, and bills with counterproposals are easier to pass. On the other hand, bills sent to highly busy committee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ssue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issues appear less easy to get passed.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盛杏湲(2001)。立法委員正式與非正式立法參與之研究:以第三屆立法院爲例。問題與研究,40(5),81-103。
    連結:
  2. Cox, Gary W.,Mathew D. McCubbins.(1993).Legislative Leviathan: Party Government in the Hous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 Derwinski, Edward.,Diane B. Bendahmane,John W. McDonald (ed.)(1984).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Art and Science.Washington D.C.: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4. Johnson, Janet B.(2001).Political Science Methods.Washington, D. 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5. Kernell, Samuel.,Gary W. Cox,Samuel Kernell (ed.)(1991).The Politics of Divided Government.Boulder, CO:Westview.
  6. Kiewiet, D. Rederick,Mathew D. McCubbins.(1991).The Logic of Delegation: Congressional Parties and the Appropriation Proces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 Laski, Harold J.(1947).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in England.NY:Vikings Press.
  8. Pye, Lucian.(1982).Chinese Commercial Negotiating Style.Cambridge, Mass:Oelgeschlager, Gunn & Hain.
  9. Schattschneider, E. E.(1942).Party Government.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0. Williamson, John B.(1982).The Research Craft: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Methods.Boston:Little Brown.
  11. 王業立(2001)。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政黨協商機制的改革芻議。新世紀智庫論壇,16,29-39。
  12. 王業立(2002)。國會中的政黨角色與黨團運作。月旦法學,86,82-96。
  13. 原民教育法 政院無盟版明併案審查
  14. 自由時報(2003/07/04)
  15. 自由時報(2003/01/22)
  16. 任德厚(2001)。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17. 吳坤鴻(2000)。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
  18. 吳宜蓁(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
  19. 自由時報(2003/06/02)
  20. 東森新聞報
  21. 林瑞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22. 侯世傑(2003)。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23. 盛杏湲(1997)。立法委員的立法參與:概念、本質與測量。問題與研究,36(3),1-25。
  24. 盛杏湲、蘇永欽編(2001)。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25. 大紀元
  26. 郭祥瑞(2004)。我國議會政治衝突問題與政黨協商機制之研究-以衝突管理爲觀點。師大政治論叢,2,143-175。
  27. 陳采葳(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研究所。
  28. 陳建光(2000)。淺談組織內的衝突管理。技術及職業教育,58,57-61。
  29. 自由時報(2003/10/02)
  30. 自由時報(2005/01/20)
  31. 中國時報(2001/06/03)
  32. 陳鴻鈞(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
  33. 曾濟群(2001)。國會立法與程序。台北:台灣書店。
  34. 曾燦金(1994)。衝突係助力乎?係阻力乎?-論衝突之正反功能及其在學校行政管理之啓示。教育資料文摘,200,150-158。
  35. 游雨鈴(2000)。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
  36. 黃秀端(2002)。國會的效能升級-談兩波立法院之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17,42-56。
  37. 黃麗香(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
  38. 楊婉瑩、陳采葳(2004)。國會改革風潮下黨團協商制度之轉變與評估。東吳政治學報,19,111-150。
  39. 廖達琪(1997)。立法院衝突現象論衡。高雄:復文。
  40. 廖達琪(1996)。從衝突管理觀點-談立法院議事及黨團運作改進的方向。理論與政策,11(1),138-153。
  41. 劉淑惠、廖益興(1999)。立法院黨團協商制度的演進與發展。「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立法院-新國會、新規範、新挑戰研討會」論文,台北:
  42. 鄭明德(2001)。論立法院黨團的法律意義與地位。律師雜誌,263,90-98。
  43. 謝芙美(2002)。概述國會改革五法修正重點。立法院院聞,30(4),114-122。
  44. 中國時報(2002/10/04)
  45. 魏秋佩(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系。
  46. 大紀元
被引用次数
  1. Shing-Yuan Sheng(2023).Pandemic Legislation in a Decentralized Legislature: The Case of Taiwan.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19(1),1-20.
  2. 蔡榮祥(2017)。半總統制下總統、總理和國會的三角關係:台灣和波蘭的運作經驗分析。東吳政治學報,35(2),1-71。
  3. 丁鼎(2021)。我國立法院黨團協商的制度變遷與制度化。政治科學論叢,88,1-49。
  4. 黃建實、李鳳玉(2015)。總統兼任黨主席對政府法案通過的影響:陳水篇政府時期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64,85-136。
  5. 黃士豪、盛杏湲(2017)。黨團協商機制:從制度化觀點分析。東吳政治學報,35(1),37-92。
  6. 劉姵吟,黃東益(2011)。政策合法化過程行政官員與立法委員論述的內容分析-審議民主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38,1-47。
  7. 邱訪義、李誌偉(2013)。立法院消極議程控制的邏輯與經驗分析,1993-2011。東吳政治學報,31(4),1-70。
  8. 邱師儀(2020)。立法委員在委員會發言訴求取向之探究:以第七屆立法院為例。台灣政治學刊,24(1),1-66。
  9. 沈有忠(2016)。政黨菁英或官僚菁英?台灣半總統制下的行政院院長類型與立法影響。政治科學論叢,69,75-102。
  10. 王金壽(2019)。政治菁英的利益算計與檢察獨立改革。政治學報,67,121-151。
  11. 詹立煒(2015)。臺灣國會制度中的遊說操控—地方制度法第四條「準用直轄市」修正案歷程剖析。臺灣民主季刊,12(1),55-114。
  12. 詹立煒(2017)。兩岸經濟類協議交付立法院審議方式之分析。中國行政評論,23(2),70-105。
  13. 張淑中(2014)。臺灣國會改革之法制問題探討。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3,187-215。
  14. 鄭明德(2011)。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黨鞭制度比較的觀點。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7,235-254。
  15. 鄭元毓、邱訪義(2014)。立法院黨團協商:少數霸凌多數抑或是多數主場優勢。政治科學論叢,62,155-194。
  16. (2018)。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黨鞭制度比較的觀點。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7,235-254。
  17. (2020)。立法學之概念、範疇界定及功能。政大法學評論,161,71-134。